鄧勝光 蘇銀娜 (.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河北傳媒學院外語系 河北石家莊 050000)
美國學者伊頓指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最高經濟利益,將主要取決于我們同胞的創造才智,而不取決于我們的自然資源。”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提高、新課程的改革也在進行。創造性教育首先需要有一個創造性環境,實施高校的創造性教學,不只是一個方法問題,而首先是教學觀念的變革。實際上,也只有教學觀念發生了變革,才能導致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教師必須徹底摒除以前片面追求學生的升學率,只為學生考高分而進行教學手段和方法,而應轉向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力度,加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此外創造型教師的缺乏也是缺乏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什么創造性思維的教師如何能培養出有創造思維的學生呢?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可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是培養創造型的教師,因此在實踐中教師的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要革新。
創造性思維教學激發并張揚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它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效果從以下方面體現出來。首先學生在課堂的的學習態度上從消極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的一系列的活動中。其次從學生的課堂行動上,以前學生上課漫不經心,作業不認真,更有甚者上課時課本都不帶,目前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使學生不但能夠學好教材的知識,而且能夠將所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對教材中沒有更深一步解釋的知識點能夠從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積極地自行解決問題。最后從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提高上,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在老師的創造性教學的鼓勵下,通過多種途徑逐步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高校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縝密設計出創新思維層次的教學,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的觀察、聯想、轉化、以求異思維為側重點,以創新思維為核心,強化知識間相互聯系與滲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觀看影片的觀后感或小組討論等,教師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強化創新意識的引導和創新潛能的開發。教師再加以總結和概括,最后讓學生得到合理的結論。用這種方法可以促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應局限于課堂,還可以應用到我們實踐生活中。
在高校教學中,最基本的實體就是教師和學生,大學生通常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特別善于摹仿周圍的一切事物,而和學生接觸較多的教師便經常成為學生模仿的直接對象。因此如果教師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那么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會使他的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學習并創新。古語云: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課堂上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創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回答問題也會豐富多彩。這樣在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帶領下,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思維也活躍了,許多同學回答問題也有了很大的創新,這就是高校教師榜樣作用所在。
多媒體手段自從進入到我們教學中,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體的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優點使得學生順利地快捷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從而大大地加強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些多媒體手段在以下方面為培養創造性思維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1. 提前布置任務
教師在上課之前,通常先用投影儀將今天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如教學目標,教學步驟等)展示出來。而這些內容,如果僅僅靠語言的描述,顯然是蒼白無力的,有了畫面就直觀、明了,易懂,任務明確,且層次清晰,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課堂輔助講解
當需要講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展示若干個課件,操作方便,使一系列的操作過程清楚明白的展示出來,讓每一個學生清晰、準確地理解了操作過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討論
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將影片的的畫面的呈現后,學生們可以提出不同見解或就影片的內容以小組的形式各抒己見,從而達到交流探討的目的。有的高校中也率先采用電腦平臺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以最大的程度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高校中不論什么課程的教學,都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我們就能克服過去傳統教學中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我國目前的創造力開發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不能不說明與我國的素質教育有關。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質上是科技知識、創新及其轉化能力的差距,歸根到底就是人才數量、質量及人才創造能力的差距,因此培養創造型思維的人才成為了當今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1]《實踐與創造力培養》陳歡慶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
[2]《創造性思維與教學》陳龍安著.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6.
[3]《21世紀素質教育新說》武俊平.徐英著.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