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宜您(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92)
民主(democracy)源于古希臘語demos和kratia,前者指“人民、大眾”,后者指“統治、管理”,是“人民統治、人民管理”之意。在古希臘人看來,“民主”是相對于君主政體和貴族政體而存在的政體形式。19世紀以來,“民主”被廣泛運用,對“民主”的解釋也見仁見智,如“古典民主論”、“多元民主論”和“精英民主論”等。它們從不同角度對“民主”進行了分析但也有不足之處。在前人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對“民主”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詮釋。它認為民主不僅是階級統治和國家形式的意思,還包含公民以平等身份參與國家政權管理,人民充分享有政治權利,也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列寧說過:“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①總的說來,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政治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維護人民的利益而建立的政治制度,其本質是肯定全體公民享有同等權利參與和管理社會政治生活,也就是人民當家作主。
社會主義國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社會、國家和個人。首先,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具有階級性,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這從法律角度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地位。其次,維護社會穩定。政治民主、自由和公平的缺乏是專制、特權與不公滋生的溫床,并危及社會穩定。再次,獲得公民的情感認同。社會主義民主是對人的尊重,必然激發人民群眾對政府和國家的積極認同。這主要體現在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凝聚性上。第四,利于社會決策的民主和科學。民主在決策中就是集思廣益,利于減少決策的的失誤。“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了,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只能靠人民大眾來維護和實現,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什么救世主可以維護和實現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②要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培養民主意識,營造民主氛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則是承擔此任的主陣地之一。
如今,我國民主政治不斷完善。但由于經濟、文化、教育、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民主程度還較低,民主建設仍需重視。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加強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民主氛圍的營造是民主建設的前提。“參與型政治文化的建設是通過政治社會化來實現的,政治社會化的實施機構主要有家庭、學校、伙伴,傳媒、政治組織等,通過這些機構的努力,使公民逐步確立起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價值觀、政治態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行為,從而為政治民主的發展提供思想和行為基礎。”③另外,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持久深遠的,這也是民主建設所不可或缺的。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重視民主建設勢在必行。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課堂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教師。教師對課堂教學起著導向性作用,教師根據學生、教材等因素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課堂中,學生不僅在知識、能力上受教師言行舉止的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深受教師的影響,正如前面所說,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要培養學生的政治民主性,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讓教師在課堂中成為民主的榜樣。
總的來說,教師要努力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具體來說,要做到三點:①加強學習以提高自我民主素養。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④教師只有先做到學而不厭,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因為這些學科對“民主”都有較為系統的研究,所以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對政治學、心理學、哲學、歷史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民主知識和素養,才會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民主精神,才會倡導和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②研究學生因素以做到以生為本。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自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礎上和共同作用下,自主的接受或生成知識。恩斯特.卡西爾說過:“人,像動物一樣,服從著社會的各種法則,但是除此之外,他還能積極地參與創造和改變社會形式的活動。”⑤學生也是人,雖不完全成熟,但渴求自主與表現。倡導民主的師生關系,就需要多研究學生因素,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樣才會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管理和組織課堂教學。③理解教材以推進民主教學。新課改以來,我們所采用的新教材在課程模塊設置和內容呈現上堅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在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也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新教材力求引導學生從認識經濟、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經濟生活領域應用學科知識、進行理性思考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產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的內在要求。同時,新教材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氣氛中受到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學會交流、分享與合作。”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第一載體,時時處處都蘊涵民主精神。這也是國家和社會主流思想在教材中的體現。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就必須站在教材編寫者的高度熟悉思想政治教材。
民主教學不僅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也是思想政治課本身的內在要求。要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活力,集中學生注意力,開啟學生智力。直接措施是營造民主課堂氛圍。和其他學科相比,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概括性和抽象性都較強。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智力水平、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因素又存在缺陷。所以,“一言堂”,“滿堂灌”的專制式教學難以實現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民主教學已刻不容緩。
首先,在教學中要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真心誠意和豐富的學識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教師的身教言傳中感受民主的滋潤,使的學生的政治民主性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得到發展。教師自身的民主意識也會在這種教學中久而久之成為習慣與性格,獲得教學的良性循環。其次,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保證課堂民主。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充分具備自由發展的條件,才可能實現每一個人自由人格的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利用教材、實物、多媒體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平臺,解放他們的“頭腦”,解放他們的“嘴”當然,民主不是對秩序和紀律的忽視,相反,民主是對紀律和秩序的正確定義。
我們現在所用思想政治課本一般是人教版的,4本必修和6本選修。在很多方面都體現著民主。首先,課本安排體現了民主。和以前相比,現在的教科書數量上有所增加,這主要是考慮到現在學生對知識的需要有所增加,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在10本課本中,既有必修也有選修,且選修課本在數量上有6本之多,除三本必修之外學生可以根據各自因素進行選修。其次,教材內容蘊含著民主。新教材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統一起來。新教材針對高中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遵循高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循循善誘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新教材以新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學生觀來統領教材的編寫。根據現代教育理念,教材已從主要表達知識的“倉庫”變為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的資源和指南。第四,新教材突出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新教材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上倡導開放互動和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民主中學會交流、分享與合作,在交流、分享與合作中生成民主。此外,在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上也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所以,國家在教材編寫上還需繼續重視民主精神的體現,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應熟悉教材的民主精神。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高中思想政治課和民主精神聯系緊密。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發揚民主精神,培育公民民主意識關系著國家百年大計,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①《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57頁.
②《政治學導論》.周平主編.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331頁.
③《政治學導論》.周平主編.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359頁.
④《論語?述而》.
⑤恩斯特.卡西爾.《人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2頁.
⑥《思想政治1必修 經濟生活 教師教學用書》.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