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梅(四川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 四川 廣安 638000)
自80年代以來,我國的包裝設計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藝術院系遍布全國各地,大部分都開設了包裝設計專業課。當今的時代特征,要求包裝設計者具有創新的精神、民族的風格、市場的理解和人文的精神,才能創作出符合這個時代特征的作品,但是,在包裝設計專業教育方面,大多數還是采用繼承和因襲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要求,局限于對產品表層的裝潢形式,沒有把學生意識的引導放在重點的培養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這幾種意識的培養提出幾點看法。
在市場競爭如此之激烈的今天,創新幾乎成為了包裝設計的靈魂,只有運用先進的技術,超前的理念,創新的思維,才能讓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接受市場的洗禮和考驗。所以創新是包裝設計中永恒的追求。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總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也收到了不錯的成效。首先是探討法,設計作為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學科,顯然不適合與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這種滿堂灌教學法,而是應當師生做到一起,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內,一種對話的姿態進行探討。作為學生引導者的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交談欲望,在學生對一個個問題的回答中,了解到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和水平,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對一套方案的總結和評價。例如此方案中的材料是不是能用別的材料代替?市場中是不是已經有了類似的作品?在構圖和色彩中能不能做一些變化?教師用坦誠的語氣和同學們真誠的交流,給他們以啟發,既能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第二種是賞識教學法,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別人的高度評價,需要自尊、自重,或為他人所尊重。作為教師,要想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大膽的進行各種嘗試,哪怕學生的想法是天方夜譚,也不要輕易的抹殺。這種鼓勵式、賞識式的教學觀,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起學生們的創作熱情,也是一種最能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態度。
學生的市場意識單薄,設計作品時幾乎不考慮市場的因素,只是從主觀出發,過分的追求設計的美感和絢麗,使得自己的作品成為了一座空中花園,最后造成了學生的就業難題。對此有如下幾個方法。第一是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市場中去。我們的作品是要面向市場的,離開了市場,我們的設計就成了無本之木。只有走進市場、了解市場、把握市場,才能讓我們的作品更能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教師可以多帶學生到市場上走一走,看一看,哪些設計能夠吸引你的眼球?為什么能夠吸引?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只有從市場中找到自己所要設計對象的共同語言,才能使自己的所設計的作品和市場緊密的結合。第二是要建立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很多學生雖然有著很好的想法和創意,但是僅僅是一種空想,沒有機會付諸于實踐,而工作室的建立,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屬性,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用一定時間的操作和探究,感悟自己的設計,讓自己的想法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檢驗。第三是對畢業作品的充分重視,提前一年,所有畢業生都進入畢業設計狀態,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由指導老師進行全程的監督和指導。整個畢業設計不能只是一件簡單的作品,還要包含設計理念、市場調查、方案選擇、實物模型制作、市場認同度等一系列的文字材料,在評價方面,由指導教師、企業家和專家教授共同組成考評委員會,每位同學對照著自己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論述,讓社會和企業來共同評價。答辯結束之后,還要舉行畢業設計的公開展覽,邀請相關企業家進行參觀,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用高質量的畢業設計換回高質量的就業。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上下五千年中,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文化藝術寶藏。面對著如此豐厚的民族文化遺產,作為一個藝術設計者,有責任和義務將這種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下去,同時中國豐厚的民間藝術也是我們今天進行包裝設計的源泉,給我們以直接的靈感和最豐厚的借鑒。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帶有民族特色的包裝設計,才能體現出設計的獨特個性和不同,才能被世界各國各地的消費者所接受。
具體到包裝設計教學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設計創意和構思的引導,要引導著學生在盡可能的和民族藝術發生關聯,一般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從包裝材料、包裝造型和結構上來考慮。包裝材料,如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竹子、紅木、藤條、葫蘆、貝殼等等,這些材料的運用,不但能有民族風格,還能具有返璞歸真的地方特色效果。包裝造型和結構上可以借鑒民間傳統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努力挖掘這些質素和包裝對象之間的聯系。第二是從包裝設計的形式上來考慮,自古以來各種有關的傳統可視藝術圖形,如中國書法、雕刻、剪紙、繪畫、刺繡等等,只要與被包裝的內容物有較密切的有機聯系,且運用合理得當,都可用來作為體現民族特色的手法。所以說要重視對自身民族意識的培養,要善于從本民族的藝術傳統中吸取創作的靈感,才能創作出既具時代感,又獨具民族特色的設計精品。
所謂人文意識,包含的文化、哲學、藝術學、美學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生存的整個世界都是以人作為主體的,所以我們的一切活動都應該盡量做到以人為本,表現出人作為社會的主體,所應當得到的尊重和所應當肩負的責任。在當前的包裝設計中,由于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得設計出來的作品沒有深度,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學生適應和創造能力都比較差。要知道包裝的根本目的,出了創造產品的附加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創造一種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這才是我們作品立于不敗之地,并且為最多數受眾所接受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加強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已經是迫在眉睫。人文意識的培養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要讓學生知道,包裝設計教學不僅僅是為了美化商品,豐富人們的生活,每一個設計者都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推動著我們的生活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收集一些正反面的例子,用實例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社會責任意識。在一個是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因為包裝設計是面向產品的,所以商業化特征是其自有的屬性,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讓是我們的設計布不媚俗,不故弄玄虛,讓消費者由內而外的享受到一種精神的陶冶,這才是我們設計的根本所在。所以要加強學生的社會體驗,無限量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個人的修養和素質,讓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和共鳴,有一種共同的情感體驗,雙方都能得到美的陶冶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綜上所述,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的包裝設計教育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面對出現的這些問題,只有用聯系的觀點,將包裝設計教育置于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廣大包裝設計教師,都能夠直面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思考問題的來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設計人才。
[1]易曉.包裝設計與社會責任[M]北京學術出版社, 2003.
[2]姚建平.現代消費心理對包裝設計的影響[M].湖北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