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艷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生活的城市日新月異,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現代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空間不可或缺的裝飾手法,它包括城市建筑設計、園林廣場設計、景觀藝術、雕塑藝術品的配置以及各類公共設施的設計。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直接促進了功能與形式多樣的公共環境藝術的提高,但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趨同性也隨之顯現出來。一些環境藝術作品沒有體現出本地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環境特色,有個別作品、藝術家努力表現自己的思想、風格的藝術品,卻脫離了城市的文脈和人民的精神風貌。此外,有的城市不恰當的照搬國外的精品,成為環境藝術的不和諧的音符。面臨怎樣打造有文化內涵、有特色、生態化的城市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一座城市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留下時間的烙印,城市反映著時代發展的每一個過程。城市公共環境藝術作品是城市歷史文化與文脈的重要表述載體,它準確、醒目、恒久地記載著城市歷史發展的痕跡,是歷史發展的外在藝術表現,它處于一定時代背景下,同樣具有相應時代的痕跡,是城市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記憶,是經過文化的沉淀和時間沖刷的歷史產物,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無論如何變遷,都極力維持這個城市的特色,這種特色首先就是歷史文化的特色。因此,在科技飛躍與城市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在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塑造中折射歷史,追根求源,維護城市獨特的形象氣質和人文光輝,加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城市風格個性的提升是城市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打破“千城一面”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塑造的過程中歷史文化性的展現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座城市最寶貴、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石家莊植根于重要的歷史文化區域之內,在歷史上曾屬于夏禹時九州之一的冀州,是商族的發祥地;后來曾屬中山國,為燕南趙北。燕趙文化體現出石家莊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近代社會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建立了第一個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位于石家莊平山縣的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彪炳于中國革命史冊,豎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紅色文化成為石家莊歷史文化的閃光點,在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塑造中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文化作為整個城市的核心文化。1907年10月,正太鐵路全線竣工通車,使石家莊村東一舉成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匯處,石家莊是隨著近代鐵路開通而崛起的新興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車拉來的城市”。鐵路文化便成為石家莊又一獨特的城市文化。燕趙文化、紅色文化、鐵路文化相結合,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和鮮明時代特征,將其植根于整個城市的公共環境,深化城市內涵,豐富、提升城市精神,是增強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自豪感的過程,更是凝聚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全社會鑄造崇高的精神支柱,形成共同價值追求的過程。以不同文化為背景的城市主題公園、歷史街區再現、主題博物館、城市建筑小品等等存在于城市環境中,充分改善和提高城市視覺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環境的文化價值,增強城市的可識別性和個性感,使城市設計與城市環境藝術理念有所創新,從側面展現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社會進步程度和對人文精神的重視程度。歷史文化特征是城市精髓,現代化風貌是城市主體,兩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共同啟迪城市精神的思考,反應人類歷史文明的孕育歷程,構筑現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注入時代發展的新鮮血液,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單純的注重城市歷史性的展現只會使城市的主宰者回憶在歷史中,讓整個城市缺乏生氣。因此,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更應當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不僅僅是城市歷史性的單純藝術表現,還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既要注重體現城市文化的繼承性和歷史文脈的延續性,又要反映時代進步的節奏、人們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有時代的精神又有歷史的風韻。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是過去與未來的真摯對話,它體現著一座城市對過去的懷念,更是對未來的期盼。
公共環境藝術的生態性可以簡單表示為生態美,即藝術與生態的完美結合。高樓林立,現代化形象,未必就能給人帶來美感,而生態良好的城市,卻可以讓人得到美的感受。現代社會高度的人工化喚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依戀情結。對生存狀態的關注,表現在對城市環境的設計上就是考慮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要求的有機結合,創造現代意義的綠色生態環境,這不僅是對自身文明需求的肯定與認識,更是對中華民族“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悠久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石家莊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地貌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根據省會地理特征規劃生態化城市公共環境,可以將城市公共環境生態景觀從三方面規劃。第一,生態景觀區。利用西部毗鄰太行山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對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岳寨,國家地質公園嶂石巖及省級風景名勝區進行整體規劃,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發展,促進西部山前生態綠化區建設,成為省會的后花園。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滹沱河成為石家莊城區的內河,處于城區上風區域,是連接新老城區的紐帶,利用滹沱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滹沱河林場的基礎上規劃建設“滹沱河森林公園”,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和綠化價值。沿岸規劃主題公園,形成綠、水交融的生態格局,發展為城市的天然氧吧。第二,水系建設。民心河是在1999年建設的環繞石家莊市第一條人工生態河,經過二期工程建設后,將形成60公里的“玉帶”,沿河道兩岸建設休閑性,主題性公園、游園及親水娛樂場,成為石家莊標志性生態景觀。2010年7月石家莊環城水系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北環、西環、東南環分別建設文化主題公園、濕地公園、環保生態公園,打造百里生態河流。第三,線性帶狀綠化。線性帶狀綠化是城市景觀生態建設中與公眾的日常生活最為貼近的,是提升戶外生活景觀品質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以城市二環路為載體形成環城綠帶長廊,對新建街道進行景觀規劃,對原有街道的中心隔離帶、便道綠地等重要節點進行植物調整,補充花卉、灌木、藤本植物和景觀樹。利用帶狀綠地加強城市公共景觀綠地的聯系性,形成景觀經緯網絡。在城市公共生態環境的規劃上,突出水與綠相結合的景觀效果,保護西部山區自然景觀與城市新區相滲透,使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生態景觀。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是利用各種藝術和技術手段,對實體環境進行總體的設計,除對城市本土歷史文化的深層體現之外,還需要注重城市公共環境的整體性、藝術性、及情感化,以尊重生態的原則創造出符合功能美學規律,文化背景,地域風格特征,風格信仰等豐富內涵的現代城市公共藝術作品。讓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成為城市發展的縮影,立足當代、繼承歷史、展望未來,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創造出形式多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塑造出鮮明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