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北大藝術系教授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以書信的方式解答了在校大學生關于學習和研究的眾多疑問,字里行間透露出先生理性嚴謹的治學風范、執著敏銳的學術熱忱和對后輩晚生的殷切關注。筆者讀后感受頗豐,認為這是正確學習和科學研究的至珍經驗和基本規范,遂將其中數札揣摩細讀并做以述評,一則表示對先生思想的理解程度,二則欲為自己今后的學習、研究儲備一些經驗。
《十九札》是北大藝術系教授朱清生先生將自己多年來在教學中遇到的學生提問以書信的形式作答后結集出版的一本科學讀物,他以溫和的語氣、嚴謹的語辭、極富邏輯性的陳述和鞭辟入里的論證給正在摸索階段的在讀大學生甚至所有致力于學術與科學的人提供了讀書、學習、研究、寫作的基本方法和規范,是一本集知識與思想為一體、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可讀可操作的好書。
關于第一札:《大學的意義和性質》是在向所有大學在校生澄清大學作為一個教育機構的功能和使命,即促進和維護人類的理性的發展。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確定學習乃至人生奮斗目標的依據,那就是讓自我的理性得以充分的成長、發展直至成熟。正如朱青生老師所說,大學就是“科學的保證”,而理性是科學的特質,更是“人性的顯現”,在這里,自我得以生長、發展、成熟。
關于第二、三札:《科學閱讀》和《思考閱讀》提供了兩種不同動機、不同程度的讀書方法。雖為分篇敘述,但卻發現了之間的關聯:前者提供了讀書正確的方法、后者指出了讀書應達到的目標。讀書人人皆會,但這種非“會”的程度、標準和合理性卻千差萬別。只要識字、有基本理解能力便可通覽一寸之厚著作,但對書中眾多信息則是隨看隨忘、看完忘完,即使有些許記憶,也是零碎、片面、不成體統。原因何在?就是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朱老師的《關于科學閱讀》一文告訴我們如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一般為20分鐘)快速拾取專業信息的具體方法,即“八看”(看作者、出版年代、出版社、主題詞關鍵詞和內容提要、參考書目、目錄、一個與你最熟悉的內容相關的段落、結論)。然而獲取信息并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因為信息或知識的生命力在于創新。知識的儲備固然是一個求學者必備的,但是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研究更高、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每位讀書人終生應該追求的。思考閱讀是在科學閱讀的方法指引下、在提取科學信息的基礎上對相關信息的自我理解(“主動誤取”)、思考直至覺悟,是對自己思想的一種砥礪和鍛煉,勢必讀取科學信息更高一層的學習狀態。
關于第五、六札:讀至《資料卡片》倍感慚愧,因為文之所述“引得卡片”“研究卡片”實屬首次所聞,讀后頗為震撼:科學研究規范、細致到要用卡片記錄信息的程度。《引得卡片》一文向我們闡述了此類卡片的用途、分類及具體記錄項目,它其實是對科學閱讀所獲基本信息的文字記錄,也許記錄一個書目、一段引文,也許是一項他人的觀點、結論或方法的綜述,它要求全面、簡單、明確、直接、易查。此兩札為我們理清自己的思路層次和知識架構提供了具體可行的科學方法,值得我認真去踐行。
關于第八札:《關于提問》一信作者從北大學術研究的方法入手,提出提問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不同方面和層次,最后在幾個具體的提問評分規則的陳述中總結出提問的三種方法,即疑問、質疑和懷疑。且不論所提問題的科學含量多與少,單就提問這一事實便能體現出學習、研究所持之態度。積極主動的該學習態度首先是建立在“疑”上,能對所面臨的知識信息、方法途徑、精神立場提出疑問至少說明了一定的主動性,沒有被已有的東西“牽著鼻子走”,這是通向真理的學習和研究方法的第一步。而有一定科學含量或稱之為“科學問題”的提問應該是在搞清楚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對已有研究方法、觀點、立場的質疑,這樣的提問是對自己所獲信息的梳理和反思,是從理性的角度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這是進行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也是錘煉人性使之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
關于第九扎:《關于科學語言》從“抽象藝術”的分類入手,提出論文寫作應采用科學語言,并列出科研報告的規范和具體要求。針對目前我國人文學科界將科學與思想混為一談的現象,作者將科學語言分為兩類闡清了科學與思想的區別與聯系,并指出目前進行學術訓練的方法和階段性,即以科學訓練為前提和保證,以思想訓練為目標和追求。文章指出論文寫作應采用科學語言,但這一科學語言并非只有專業術語間的因果邏輯推理,即作者所謂的具有算計性的科學語言,還應該包括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思想性語言。
第十二、十三、十四札:這三封信分別就科學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最基本問題注釋、術語、索引進行了科學規范。信中所附“注釋六法”給我們面對紛繁凌亂的注釋對象提供了分類和梳理的依據,并由此與注重歷史性的“解釋學”和面向大眾的“通俗注釋”區別開來。“術語”也是有關詞語的規定性問題,它是指能決定或影響學術或科研性質和方向、反映研究者觀點和立場的關鍵詞。它與一般的詞匯的區別不僅僅在于它是科學研究中的專門用語,還在于它的“本系統性”,即術語的非歧義性及術語間的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容屬的關系。除此之外,信中還述及彌補由于學術界限不能截然劃清而引起的實用術語的不完善性的三種方法,更進一步切斷或免除了術語的隨意性或歧義性的根源。《關于索引》一信在說明索引根本目的的基礎上又一次闡述了科學和思想之間的區別,并指出科學索引與哲思索引在方法和價值上的不同,告訴我們一切科學的索引都是有關詞匯的問題,只要遵循合理的、被學術界公認的規范,就能達到便于閱讀、查找、核對、檢查、重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