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蜚舟
復訓踐考
■蔡蜚舟
《論語·學而》“言可復也”之“復”,歷代訓詁不一。朱熹訓為“踐言”,較前人更勝。現整理前人訓說,并探討朱熹訓釋之源。
《論語·學而》:“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①此處“言可復也”之“復”,歷代訓詁不一。朱熹訓為踐言,較前人更勝。現整理前人訓說,并探討朱熹訓釋之源。
朱熹之前,要而言之,復之訓解有二家之說:
其一,復,猶覆也。征核文獻,此說最早,何晏注:“復,猶覆也。義不必信,信不必義也,以其言可反覆,故曰近於義也。”②宋邢昺承之,其疏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者,復猶覆也。人言不欺為信,于事合宜為義。若為義事,不必守信,而信亦有非義者也。言雖非義,以其言可反復不欺,故曰近義。”②此說訓復為覆。《說文·彳部》:“復,往來也。從彳,復聲。”③此字本義為往而仍來,與復字無別,訓為返回。引申則有反覆之意。《詩·小雅·寥莪》:“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毛傳:“復,反覆也。”④《義府·古樂之義》:“《禮記·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復,謂反復。”⑤而覆字,《說文·襾部》:“覆,覂也。一曰蓋也。從襾復聲。”③《玉篇·襾部》:“覆,反覆也。”⑥《玉篇·襾部》:“覂,《漢書》:‘大命將覂’,謂覆也。”⑥則覆有傾覆、覆蓋之義。由此,反復就前后言,反覆就上下言,引申則同。以此訓之,則此句釋為誠實不欺而又近于適宜可行,因言語可以反復。何注意為:適宜之事不一定誠實不欺,誠實不欺不一定適宜可行,因為其言語可以反覆變化,所以說接近于適宜。換言之,何晏之意為:因言語能反復變化,雖說言語誠實不欺,然其于事亦僅能接近于適宜。此說甚為迂回。迂回之處在于,按原句語勢,“信近于義”當是因,“言可復也”當是果,而此說則將“信近于義”作果,“言可復也”作因。若依何邢二氏,則《論語》原文當改為“言信可復,近于義也”,顯然有悖。故復訓覆之說恐謬。
其二,復,猶驗也。此說見于《論語集解義疏》,皇侃于何晏“復猶覆也”下疏云:“復猶驗也。夫信不必合宜,合宜不必信,若為信近于合宜,此信之言乃可復驗也。若為信不合宜,此雖是不欺,而其言不足復驗也。”遍查群典,復訓為驗,僅此一例。皇侃之訓當由何晏“復猶覆也”一語遞訓而來。覆《爾雅·釋詁下》:“覆,審也。”《周禮·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鄭玄注云:“覆,猶察也。”至于復字訓為審察之義者,見《慧琳音義》卷二十一“三復”注引《珠叢》曰:“復,謂重審察也。”竊以為此處“三復”之“復”有核驗之義,蓋亦因復、覆輾轉訓得。由此觀之,復、覆遞訓,則有考察、審驗之意。驗《玉篇·馬部》、《廣韻·艷韻》并作“驗,征也。”則此處皇侃“復猶驗也”即將復訓為審察、驗證之義。以此解之,皇疏意為:若言語誠實接近于合適,則此誠信之言可經得起驗證;若誠實之言不合事宜,雖然不欺騙他人,其言語則經不起驗證。因此此處驗證有被檢驗、被采納之意。如此訓解,略能疏通,然亦稍顯曲折。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云:“信,約信也。義者,事之宜也。復,踐言也。……言約信而合其宜,則言必可踐矣。”朱熹此注“復,踐言也”,實依文義而附加“言”字,故朱熹之注實將復訓為踐也。此說之出,后注《論》者多因之。復訓為踐,于解甚通。然歷代訓詁僅有此例,不知朱熹所據。按復字從彳,彳者,行之省也,此字義與道路有關,若徑說復有踐義未免失之武斷。此處復訓為踐,竊以為其來源可能為復字意義之引申、轉移所致。因復可訓為反復,引申之乃有反復踐行之意。《漢書·董仲舒傳》“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謂之道”顏師古注云:“復,謂反復行之也。”又《周易本義》“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朱熹注云:“反復,重複踐行之意。”故此處反復有重復行之之意。《左傳》“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欲復言而愛身乎?”杜預注:“復言,言可復也。”孔穎達疏:“意能欲使前言可反復而行之,得愛惜身命不死乎?”此處“而”似作順接用,則“反復而行之”又有“回復于(前言)而行之”之意。自《周易本義》觀之,朱熹于《論語章句》中訓復為踐當由重復踐行之意脫衍而來。據此,朱熹訓復為踐之意義來源可示意如下:復→覆(何晏論語注)→反復(邢昺論語注疏)→重複踐行(朱熹周易本義)→踐(朱熹論語章句)朱熹訓復為踐,蓋因舊訓,輾轉求得,可發決前疑,又于《左傳》、《周易》有證,較前人訓解更勝。
注釋:
①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新編諸子集成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3.
②何晏等注,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M].北京:中華書局,1980.
③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阮刻)[M].北京:中華書局,1980.
④顧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國書店,影印張氏澤存堂本,1983.
⑤郭璞注,邢昺疏.爾雅注疏(阮刻)[M].北京:中華書局,1980.
⑥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阮刻)[M].北京:中華書局,1980.
蔡蜚舟(1988-),男,福建晉江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