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瑜
新時期革命紀念館講解新思維初探
■仇曉瑜
目前,我國處在經濟、文化、生活迅速轉型的新時期,在這個大背景下,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歷史文化成為了和平時期的主旋律。作為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肩負著還原歷史、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責任和使命。文章從提高專業能力、保證參觀紀律以及創建講解新元素三方面來闡述新時期下革命紀念館講解員應該做的工作及具備的素質。
新中國成立至今已度過了60多個春秋,告別了革命戰爭歲月的中國人民經歷了建國初期的風風雨雨和改革開放后的飛速發展。在這和平、自由、民主的60多年里,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忘記那些抵抗外來侵略,為民族、為國家、為自由而獻身的中華兒女。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和烈士的鮮血換來了祖國今日的和平與繁榮,作為優秀中華兒女的繼承者更不能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革命歷史。
革命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那段光榮與驕傲的革命歷史見證。她如同一面鏡子揭示了長期積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展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和平民主英勇斗爭的不屈精神,反映了中華民族不忘歷史、尊重歷史,建設強大祖國的決心。隨著新世紀、新時期的到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對于解放前一系列為國家獨立、民主自由的革命事件已漸漸淡忘。在這個新時期下,講解員的職責和使命就是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在實踐中不斷的鉆研探索,推陳出新,創建與時俱進的“新思維”講解方式,讓人民群眾從多角度深入細微地了解革命歷史,喚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這是改革開放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創建“新思維”講解方式的前提是講解員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專業能力以及和諧的參觀環境,這些要素是講解創新工作的基石。“新思維”講解方式的核心是建立講解新元素,讓講解員由“講”歷史變為“說”歷史,拉近講解員與觀眾之間的聯系,增加互動,激發觀眾對革命歷史的求知欲,提高講解質量。講解員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創建和發展“新思維”的講解模式。
口頭講解能力是衡量講解員業務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豐富的歷史內容需要通過講解員一字一句表達出來。口齒清晰、語言生動、表達正確自然能夠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使參觀者能夠融入到講解員講述的歷史中,所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是每位講解員必備的功課,尤其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不斷提高普通話能力。能說普通話與說好普通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講解員雖然都獲得了普通話資格證書,但在實際講解過程中還是會遇到相關的用語問題,一字多音問題就是最容易出錯的一個方面,比如:“押解”和“解放”,雖然都是用到了“解”這個詞,但是“押解”的解讀jie,去聲。“解放”的解讀jie,上聲。另外“渾身解數”的解又讀為xie,去聲。由此可見掌握好一字多音的用法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還會經常用到成語,錯誤的成語用法也會誤導群眾,產生不良的影響。比如:炙手可熱,其實際的含義是形容人權勢很大,氣焰很盛。而往往會被誤解為某人很受歡迎,紅的發紫。又比如首當其沖,其含義為首先受到攻擊,一般做謂語。經常被誤用為定語,代替首先來用。因此講解員必須掌握大量的成語用法,提高講解的文化水平。
其次,提高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個人表達能力不是每位講解員天生具備的才能。它一定是通過后天反復練習和鉆研的成果。歷史事件不僅要描述那段時間所發生的具體事情,更要概括和歸納某個事件的起因、結果和影響。這就要求講解員具備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講解準備工作中,把講解的內容通過提煉、歸納、概括形成精煉的語句。語速也是體現表達能力的一個基本因素。很多講解員由于語速過快造成參觀者無法理解歷史事件,甚至出現無法聽清講解內容的情況,降低了宣教質量。通常情況下,講解員的語速是每分鐘120個字左右,如達到140個字就過快了,而語速過快往往是講解員無意識的行為,要克服這種情況必須進行反復的練習并在實際講解過程中時刻注意語速。
嚴肅的參觀氛圍和良好的參觀秩序是保證參觀質量的前提。革命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觀革命英雄事跡的神圣場所。作為講解員首要的工作是嚴格保證參觀的紀律。參觀前先對參觀隊伍進行合理的劃分,一般情況下以15-25人為一組,人數過多講解員不易控制現場紀律,而且排在隊伍后面的參觀者也無法聽到講解員的講解內容。
在講解工作前,講解員可以對參觀人員宣布參觀的過程和參觀的紀律,約法三章的做法不僅讓參觀者能夠了解整個參觀的流程,也能讓參觀人員進入到嚴肅的參觀氣氛中。如果觀眾不遵守參觀紀律,講解員也有處罰的依據和底氣。革命紀念館是宣傳革命歷史的場所,整個參觀過程應該是嚴肅和神圣的,這樣才能使參觀者體會到革命歷史的偉大意義。
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應時刻注意參觀隊伍的紀律情況,讓參觀者始終跟著自己的節奏。每個參觀隊伍不要被其它的隊伍干擾,也不要去干擾其它的參觀隊伍,遇到不遵守參觀紀律的參觀者以三次警告為準,超過三次警告立即取消參觀資格。這樣才能保證參觀的流暢性和平穩性。
新時期下,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群眾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填鴨式講解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宣教理念。人們接受知識的途徑已不再局限于“你講我聽”這種單一的形式上,宣教方式要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就要勇于面對講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不斷的改革創新,提出新穎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講解方式,為革命歷史的宣傳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新思維”講解理念包含了三個新元素:互動、故事和演示。
互動就是讓講解員與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產生共鳴,打破傳統宣講方式中講解員只負責“講”,參觀者只負責“聽”的模式。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提高參觀者的興趣和注意力。提出的問題不易過于生僻,生僻的問題容易抑制參觀者的參觀情緒和興趣,講解員可以根據人民群眾比較熟悉的革命歷史人物或者革命事件提出問題,激發參觀者的求知欲以此來促進雙方的互動性。講解員還應鼓勵參觀者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問題,以此來了解觀眾對革命歷史的認識程度,掌握講解的深度。并通過回答問題解決參觀人員的疑惑。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于那些勇于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參觀者可以通過發放紀念品的方式來提高觀眾參與的積極性,保證講解質量。
陳列講解是革命紀念館傳統的講解方式,這種講解方式的優點是講解員可以根據陳列展品介紹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使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其講解過程如同看圖說話,參觀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展品上而忽略了講解員的作用。為了使參觀者在觀賞展品的同時能夠認真聽講。講解員應打破傳統的參觀順序,不必按照展品的陳列順序及年代順序進行講解。可通過合理安排歷史故事和陳列展品來串聯整個歷史事件,故事的先后順序可按照故事的重要性進行排序,高潮部分應盡量安排在整個展線的中段,重點展品應在講解過程中參觀。其余展品可在講解完后自由觀賞。每個故事從背景到經過再到結果意義應由淺入深的進行講解,這樣才能夠引導觀眾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并激發他們對于革命事業的崇高敬意。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就是采用故事形式把“義勇軍海塘退敵”;“眾店員舍身取義”、“羅店鎮白衣勇士”、“小英雄方塔就義”,“和籍團血灑江灣”等18個淞滬抗戰中發生的故事串聯起來組成講解內容,獲得了不同年齡、文化層次觀眾的好評。
隨著當前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革命紀念館的宣教方式也由單一的解說發展為集講解、多媒體展示及多維度場景再現于一體的全方位宣教模式。多媒體展示主要通過閉路電視、環幕影院、FLASH動畫以及模擬場景再現等方式還原歷史事件,使觀眾在全新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中接受啟迪和教育。現代化的多媒體演示手段可以更充分地幫助觀眾了解陳列主題、提高理解能力、增強藝術效果以此來滿足不同類型觀眾的需求。目前全國革命紀念館都采用了各種不同的多媒體演示方式來輔助講解。如: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采用了聲光電、雕塑等對戰斗場面進行了立體模擬,使戰斗場面宏大,效果逼真:場景再現了敵我雙方交戰的位置、交戰的過程與戰后結果,配合槍炮聲、喊殺聲等制作效果將多媒體演示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獲得了觀眾的認可。雖然現代化的演示手段能夠彌補講解員口頭講解的不足,但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多媒體演示的內容一般只涵蓋整個參觀時間的四分之一,無法做到對整個場館的內容進行講解。所以講解員應合理的把口頭講解與多媒體演示結合起來,把多媒體演示中沒有描述的部分加入到講解中,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提高宣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革命歷史的宣傳工作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講解員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實踐中追求創新,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提高講解水平。宣教工作應具備長期發展規劃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每位講解員應該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按時總結個人的工作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
講解員的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社會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宣傳革命歷史的方式與手段也應隨之革新。為了適應科技、文化不斷創新的步伐,要求講解員在學習的基礎上,以研究為立柱,深入探索革命歷史、紀念館知識、語言學、外語等有關知識,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講解員可根據所在紀念館的特點和涉及專業確定相應的主攻方向,即時從專家、同行、觀眾身上獲得信息,把講解工作從一般性的宣傳活動上升為理論化的研究實踐,成為某一方面的專門人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夠孕育出更多富的革新手段,把革命歷史包裝成一道精神大餐奉獻給觀眾。
紀念館之間可以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促進宣教工作。每個場館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值得學習的地方,從展品陳列方式,講解模式,多媒體工具應用等方面逐項進行對比和研究,才能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取長補短提高宣教質量。紀念館之間可以交換講解員,讓講解員深入到對方場館學習生活工作,不僅能夠擴充專業知識豐富講解經驗更能增強講解員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紀念館應定期安排專家講座和培訓,邀請專業人士在場館建設、專業技術、語言能力等方面為講解員提出見解。
“新思維”講解方式把講解員“講”歷史變為了“說”歷史,這符合現代文化發展的需要,是講解方式的革新手段,“說”方式把革命歷史變得有血有肉,為革命歷史注入了新的靈魂,提升了場館自身的文化品位。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講解員更應堅持“新思維”講解方式,把更多的“講解新元素”融入到宣教工作中。
新時期下要想成為一名具有實踐創新意識的講解員必然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革命紀念館作為傳播歷史文化、宣傳愛國主義的窗口,更應加強隊伍建設,使館內具備一支品德素養、文化素養、專業素養、業務素養、創新素養都十分過硬的講解人才隊伍。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