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麗
旅游發展和文物保護的關系
■文曉麗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對文物的破壞也成為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文物作為民族文化的凝聚載體,為我國的旅游業提供了多彩的資源。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開發研究,能夠有效的提升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實效性。文章首先就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的正負面影響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尋求旅游開發與文物保護的和諧發展的契合點。旨在為提高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效果,做出理論參考。
歷史文物作為人們在歷史活動中保存的遺物和遺跡,有著重要的歷史、人文、藝術價值,文物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需要加強對文物保護的研究。作為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文物保護受到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關注。但是,隨著現代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歷史文物的興趣,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我國作為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文物保護工作特別的艱巨。隨著我國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旅游資源的開發、旅客數量等也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在發展旅游和保護文物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例如:中國陜西的秦始皇兵馬俑,是當今發現的最大的封土陵墓。由于文物的研究,能夠滿足愛好者探古獵奇的需求。所以,文物資源成為最好的旅游資源之一。例如,旅游城市北京,每年都接待著大量的國際和國內游客,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北京有著知名度高的文化遺產。因此,通過有效的對這些文物資源進行開發,能夠獲得一定的收入,這部分收入候補到文物保護經費里,又能夠提高文物保護的水平,從而極大地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
對旅游區進行開發,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本身就是一種破壞行為。例如在旅游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需要對旅游區的地質等做出一定的環境改變。尤其是在文物古跡附近開辦賓館、飯店等,都影響了文物保護的原有環境。其次,個別的短視行為,造成了文物的破壞。在開發旅游資源和文物保護并進的時候,因為操作人員對文物保護意識的薄弱,缺乏文物保護和維修的基本知識,或者由于保護的手段不當,使得文物保護時候手到破壞;此外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得相關部門進行了破壞性的旅游資源開發,嚴重的影響了文物保護的質量。
另外,個別的旅游部門目光短淺,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短時間內收獲最大的經濟效益,對文物古跡做出了掠奪性旅游資源開發,過量的接待游客參觀游覽,結果加快了文物古跡的老化、破壞乃至毀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再次,游客對文物的故意破壞行為導致文物受損部分的游客在游覽時候,不注意保護文物,亂畫亂刻,使的文物古跡受到破壞。
首先,文物作為旅游資源的重要價值,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旅游業認識到文化古跡等在旅游中的意義后,為了能夠有效的吸引游客,會提高文物保護的水平,以更好的將文物呈現在游客眼前,從而提升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文化遺產作為一種非再生性資源,當受到破壞以后,很難進行恢復,從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旅游吸引力,影響旅游經濟效益。為了實現文物資源的旅游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門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
其次,由于我國文物古跡眾多,但是國家投入的文物保護資金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護的費用相對眾多的文物來說,遠遠不夠的,很多文物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維修與保護,陷入了毀滅的境地。通過發展旅游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文物保護經費得缺失。文物古跡既然可為旅游區帶來經濟效益,那么,該旅游區應該從經濟收益中提出相當部分,用于區內的文物保護,無論對國家,還是對集體來說,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這個辦法應當是切實可行的。再次,隨著我國文化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文化遺產直接想觀眾開放,提高了人們對文物等文化遺產的認識水平。人們在得到文化熏陶、藝術欣賞的同時,使得自身的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增強了文物保護意識。
認真遵守我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做好體制厚繭,堅決杜絕把文物保護工作劃歸到非管理部門,把所有文物納入文物保護部門管理之下。全力做好文物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社會文物保護的危機感和保護文物的責任感,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文物保護法》的嚴肅性和文物保護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自覺遵守文物保護法規。文物保護管理部門,要加強與旅游部門在開發工作時的協調配合。文物部門自身也是應改變工作思路,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作為文物管理部門,不能坐等環境的變化,而是要不斷持開拓自己的工作思路。做好客流量的控制工作,避免旅游資源的超負荷運轉,確定好最佳容量,降低旅游接待給文物保護帶來的困難。
文物作為民族文化的凝聚載體,為我國的旅游業提供了多彩的資源。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開發研究,能夠有效的提升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實效性。實施文物保護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文物的特有作用,實現歷史文物的各種價值。歷史文物在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加強研究和利用,是實現文物保護的中要途徑。歷史文物作為一種珍貴的旅游資源,一方面能夠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能夠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能夠通過文物本身的價值,進行教育宣傳。這樣既保護了文物,有實現了發展旅游的目的,使得文物保護事業與旅游事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文物的保護工作和旅游事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文物保護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實施和指導工作,需要當地旅游管理和文物保護部門做好協調,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熱愛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更好的實現文物保護和旅游的和諧發展。我們應該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來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同時,以發展旅游來促進文物保護工作,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結合。
[1]石飏.淺談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J].才智,2008(15).
[2]李紅.淺議發展旅游與文物保護[J].文物世界,2008(04).
[3]韓紅.發展旅游可推動文物保護[J].才智,2008(11).
[4]王翠玲.淺談文物保護與旅游的關系[J].大眾文藝,2010(07).
[5]閻友兵.試論發展旅游與文物保護的關系[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01).
文曉麗(1971.8-),女,陜西耀縣人,大專,銅川市文物稽查大隊,研究方向: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