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軍
當代動畫藝術已積累了豐富的設計與制作經驗,而動畫角色設計對于動畫藝術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當代動畫角色設計的誤區使動畫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大大降低,也阻礙著動畫事業的發展,而角色設計的現狀使我們認識到了發展動畫藝術面臨的問題所在。因此,應有一定針對性的從設計理論、創作技術、國家政策、角色運營與市場策劃等方面著手,尋求更好的發展動畫角色設計的道路。所以,研究當代動畫角色設計的誤區,有助于設計出觀眾喜愛的動畫作品。
動畫角色設計對于動畫藝術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每一個經典的動畫角色都會象征一種地域文化精神或符合,動畫角色的性格特征決定動畫角色的造型設計和形象特征,還會影響影片的藝術風格和衍生品的發行。其角色形象的內涵(風格、演技、情節)和外延(角色性格、劇情發展、文化元素)更決定著動畫作品的成敗。但是,當代①動畫角色設計中存在的諸多誤區使動畫作品的藝術、商業價值大大降低。所以,文章論述動畫角色設計中誤區的發展策略。
動畫角色設計誤區主要體現在:文化內涵、技術、市場、政策方面。具體表現如下:(1)角色設計缺乏傳統文化的內涵,如,在動畫角色的設計中低齡化、動物擬人化、人物擬獸化、暴力與血腥、成人化動畫角色等現象,高質量的動畫大片經驗不足;(2)動畫角色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進行統一的識別包裝的作品不多;(3)數字技術的借鑒與創新都露出了缺點,如,制作粗俗,角色造型很差;(4)對日、美動畫(設計、制作到發行以及產業模式)的過度模仿,使其強勢文化引導受眾審美;(5)很多人認為只有電腦動畫才是動畫,其實數字技術只是一種設計、制作手段,重要的是如何做出高品質的動畫;(6)消費市場不成熟,大型龍頭動畫企業不多,作品質量無法與國外動畫競爭,很多國內動畫公司成為國際動畫產業的加工地,缺乏自己的優秀動畫角色品牌,設計中失去了民族特色和國際地位;(7)由于國家政策滯后,各種侵權和盜版嚴重和不完整的體制造成了的不公平競爭,沒有統一的動畫交易規則,這些問題困擾著中國原創動畫的發展。不過,不能否認動畫創作者的努力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中國影視動畫的發展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當代動畫角色設計的誤區實際上是中國動畫藝術從影視時代②到數碼時代過渡時的一種綜合“癥狀”。動畫的角色設計不斷突破與變革,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開啟了動漫藝術的新時代,對中國動畫藝術持“虛無和驕傲”的觀點誤導了中國動畫行業。雖然“數字技術決定了一切效果”的觀點比較流行,但是,數字技術僅是一種動畫藝術的制作方式,動畫藝術發展應該等同藝術發展的自律性和目的性,任何試圖以個人意志和手段改變動畫自律藝術發展的做法不合適。二維或者三維的表現形式并不是動畫絕對的發展方向,其藝術思想的表達不能有固定或者絕對的形式,外國動畫的設計經驗可以借鑒和學習,不能改變中國動畫的發展模式。中國動畫藝術發展的道路:應該是有中國文化特色和不同于其他國家動畫藝術的道路。更應該是建立在商業利益的前提下,文化藝術兼容并蓄,各種表現形式的動畫藝術共同發展。
動畫角色設計發展策略涉及設計理論、創作技術、市場策劃、國家政策、角色運營等方面。它決定著動畫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技術、回報,也是角色設計者在造型藝術、文化修養、影視知識、表演藝術、團隊意識等方面的綜合體現。
角色是動畫設計的靈魂,角色設計的文化內涵體現在影片的美術造型、角色性格和動作設計方面。首先,動畫設計理論離不開堅持傳統文化精神的背景,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是作品的根基。改革開放之前的角色設計注重融入民族傳統文化,如哪吒、孫悟空、葫蘆兄弟的形象。其次,影視數字技術理論的民族化發展之路,促進了優秀動畫作品的誕生。再次,動畫藝術借鑒了視覺文化理論、廣告學、策劃學、心理學、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注重集體創意活動,以及在動畫創作實踐中繪畫與影視之間存在深刻的關聯。最后,設計師還要有扎實的美術和文學、審美和音樂素養,因為“動畫師的風格可以通過其選定的角色表現形式或圖像的媒介形式體現出來”角色造型設定時經常受動畫的整體美術風格、設計師的審美和觀眾、市場、社會、科技、環境、時代背景等因素制約。動畫藝術的發展歷史說明:模仿角色造型的做法不可行??傊?,動畫角色設計需要設計者結合政策、市場、政策、角色運營與策劃方面知識,運用技術和物質條件進行設計。
國家動漫產業政策是發展動畫角色設計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制定了:<印發《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產電視動畫片制作備案公示管理制度暫行規定》、《文化部關于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影視動畫業“十五”期間發展規劃》、《關于加強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管理的通知》、《廣電總局關于實行優秀國產動畫片推薦播出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動動畫產業健康發展,可見政府對動漫產業的宏觀調控水平也越來越高?!爸袊鴦赢嫙善僚漕~政策雖然是一項重要的政策,是廣電總局調控國產動畫夠片與收視市場的主要杠桿,但它并沒有很好地完成三個層次的預期目標……甚至可能起了反作用?!苯┠?,全國設立了許多動漫產業園區,定期舉辦動漫節等活動,地方政府制訂了大量優惠的政策吸引各種資本進入動漫行業,各地區逐漸形成高水平的原創團隊,鼓勵原創動畫走出國門發展,并且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動畫片發展。
動畫角色的運營包括策劃和設計兩方面,策劃是動畫的衍生市場需求和消費特征受眾心理、文化元素、其他元素等調查;設計是角色設計、衍生品角色設計、動畫角色相關的內容設計,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獨特性、時尚、簡約、可識別、審美、經濟、可制作性原則。成功的動畫角色設計是動畫工作者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可以從“我國動畫產業的宏觀環境、企業生存狀態、受眾狀況以及動畫角色產品及運營屬性四個方面,對動畫運營及策劃相關因素進行系統解析。”另外,角色設計師需要從政治、經濟、市場、藝術、技術、文化的角度考察觀眾的喜好,分析影響角色運營的因素,對角色定位并引導角色成功運營。角色設計不能局限于動畫、美學、技術、藝術范疇的限制,如,從品牌運營的角度研究角色設計會有利于提高角色的經濟收益。所以,要從技術的角度對動畫角色設計流程、內容以及衍生品的規范化設計進行系統的總結。
動畫角色設計技術發展策略:(1)深入閱讀劇本,分析角色的信息(年齡、身份、性別、時代、職業、地位、心理等),并且與其它設計部門討論逐漸確定角色的造型風格和樣式。(2)注意視聽語言對角色的要求,通過攝影機的運動、觀者角度、場景的變化、角色的自身運動,形成角色角度和透視的變化。(3)對生活原型深入了解,搜集與主題、題材、風格相似的作品,還要學習借鑒別人的設計經驗,尋找、積累、混合、重構素材,使角色的肢體動作、表情符合角色特定的動態和思維方式。(4)全面考慮角色在特定時間、環境中的相關細節性格,例如,角色之間、角色與道具、場景之間的造型和色彩風格。(5)繪制角色結構圖、效果圖、轉面圖、比例圖、五官和四肢的細部造型、色彩設定、角色動態和表情、角色口型、角色特殊情境設計、道具、人物、動物、植物與場景關系等一系列設計稿件。(6)角色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服飾、社會環境、主次程度要與劇情和整體的美術風格吻合,依據角色的特殊動作調整造型。(7)服飾定義角色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年代、民族),外化角色性格和心理。另外,定格動畫還要考慮角色的材料與成本預算在材料的肌理、色彩、視覺、觸覺方面設計。改革開放以來,動畫在制作中得到普及和發展,二維和三維電腦動畫發展尤為迅猛,中國動畫藝術逐步形成了從策劃、創作、傳播到系列產品的完整開發體系。
動畫角色設計的市場策略就是獲得最大經濟收益優勢發展自己。全球最大的動畫和動畫衍生品消費市場以及豐富廉價的人力資源都在中國。動畫角色設計依靠市場調查、分析、定位形成項目策劃書,依靠受眾群體(題材類型、潮流、風格和受眾生理、心理、審美、收看動機、目的)和市場營銷增值,對設計、生產、傳播、營銷都有指導作用。例如,電視臺動畫頻道增加,衍生品的發行,各種形式動畫教育。動畫角色設計、生產依靠廣告、媒體、電影院、電視臺、其他的傳媒來進行傳播和營銷。動畫傳播效果與受眾群體的文化背景影響動畫作品的藝術及經濟價值,而動畫作品經濟效益實現的主要參照系是觀眾和市場的認可。如,美國動畫和衍生品依靠政治和經濟實力出口全世界,完善、成熟的影視市場會促使動畫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所以,需要培養即熟悉西方現代文明又精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主體和受眾群體很重要。毫無凝問,藝術市場的不斷繁榮必然拉動大眾文化消費市場,使得動畫原創、消費、傳媒、市場之間變得緊密。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產動畫藝術逐漸出現了幾個新的特點,如,(1)動畫制作方式多樣化、動畫片類型多元化;(2)題材更豐富更貼近現實生活;(3)借鑒傳統藝術中發展民族風格;(4)中國動畫藝術注重商業化道路。使當代動畫角色設計具有國際化、民族化相融合的特點,發展中的當代動畫角色設計從根本上把握動畫角色設計的核心價值,目的在于動畫產品獲得最大的認同和收益。如,日本的動畫發展之路,在不斷的借鑒與學習中積累經驗,結合民族文化,追求表現出最佳的藝術效果,增強動畫作品藝術的審美和感染力。讓新的角色形成了與人類近似的情感和行為,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動畫風格,對于動畫作品刻畫人物內心、渲染環境、寄寓哲理、創作意境等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既然“藝術無國界”,角色設計藝術也應該沒有盡頭。
注釋:
①本文對動畫角色論述的時間概念界定區別如下:當代是指改革開放以來;近代是指改革開放之前;古代是指20世紀之前的動畫藝術。所以,本文論述的時間范圍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動畫角色設計的誤區。
②影視時代的意思是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電影和電視相互需要、支持、延伸、融合、促進發展過程對動漫發展產生的影響或者積極作用,來自于周蘭平,動漫的歷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4:125頁。然而,數碼時代的意思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至今的電腦動畫生成技術對動畫藝術的影響。
[1][英]莫林·菲尼斯.動畫概論[M].方麗,李梁,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2]宋磊.保護與迷失——中國動畫熒屏配額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劉躍軍.動畫角色品牌運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