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軍
目前,有些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因而在學習時,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把學習作為負擔,我國古人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兒童學習興趣,是促進語言教學發展的重要起點,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有動力,就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社會意義,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讓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本身也是愉快的事情,那么,我們語文教學的效果將是不言而喻的。要達到這一目的,根本點就在于課堂教學要對學生進行“愉快教學”。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學生在心境愉快的情況下學習,就能在大腦皮層形式優勢興奮中心,學習效果好,更有助于開發智力,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下面,僅課堂如何進行愉快教學談幾點體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入學習知識的起點,也是閃現智力火花的鑰匙。因此,要善于“設疑”、“激疑”,也就是在學生心理上激發他為急于找到答案,而產生強烈的求知興趣,人人動腦思維十分活躍,在回答問題時,個個有躍躍欲試的樣子。因此,興趣是學習的能源,人的興趣,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鼓舞者和發動者,相反,消極的情感會阻礙壓抑它的工作。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本班實際情況出發,設置有一定難度的教學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活動,引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去講解學生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內容,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講談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會了的東西不必多講,學生不會的內容,詳講、細講、講得精,如(蛇和莊稼)一課,在理清蛇,田鼠、莊稼的關系之后,讓學生真正弄清事物間復雜的聯系,最后教者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擴散思維,根據自己日常所見,說明其關系,使學生不但鞏固所學的知識,還擴大課堂所學知識的范圍,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教師如果語言貧乏,背講稿式的講課,只會把學生講“困”講“煩”甚至溜號,教師語言抑揚頓挫,風趣,幽默,就會得到學生的歡迎,使學生產生愿上語文課,想上語文課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在語言方面下功夫,以感人的語言,贏得學生歡心,激發他們學習興趣,進行愉快教學。
顯而易見,若對學生進行“愉快教學”,就能克服學生興趣上的缺乏和情感上的饑餓,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和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從而使他們人心底里熱愛語言這門學科。
綜上所述,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內在動力,必須針對學生學習的心理,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愉快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才實學的社會主義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