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芹 (河北省易縣第三小學 河北易縣 074200)
新時期,通過小學教育促進每個小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綜合提升,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使其在生理、心理和科學文化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1.深入研究小學教材。對一名教師而言,鉆研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鉆研教材的能力是教師的重要基本功,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它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我們應逐章逐節逐句地細讀,逐章閱讀中我們可以看出教材編排的體系,逐節閱讀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知識的結構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學會恰當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制作與有效地使用課件,通過課件演示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點,給學生創造更加直觀的印象,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原奉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引起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及創造力,這也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
2.注重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是優化小學課堂教學的關鍵,因此,將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要緊密結合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素材,力求將教學理論還原為生活中他們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將課堂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進而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學會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逐步掌握學習的本領。在此基礎上,要鼓勵學生加強社會實踐,從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對學生的日后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注意小學教學的導入技巧。優秀的課堂導入,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而言,常見的導入方法有以下幾種:(1)“游戲”導入。愛做游戲是小學生們的天性,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一些游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達到了學會新知識的目的。(2)“開放性”導入。在教學中,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3)“講故事”導入。通過對故事的講述,為小學生營造愉快的氛圍,有利于師生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傊?,通過多種方式的課堂導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最終保證教學效果的提高。
4.小學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據權威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所以,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同時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因此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處處要以身作則,用自身良好的威望給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同時,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而且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當發現學生心情不好時,要采取積極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有利于他們日后自主地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5.加強小學教學中的互動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取長補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更多的幫助,而且還能得到同齡人的幫助,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學生間合作與交流,通過小組內、班級內的分工合作學習,使不同學生的思想得到優化整合,以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以此實現合作意識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小學生互助合作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學會與學生做朋友,以平等的地位,和藹的態度進行情感交流和情感教育。
6.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問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精神。因此,教師可通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布置有一定難度的趣味作業給學生,通過實物的觀察、比較或者參加的實踐活動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小學生是非常敏感的,教師的評價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響他們的心情以及對學習的態度。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聯想和想象,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而且對于大膽提問的學生,不管問題是不是比較淺顯,教師都應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消除思想顧慮,養成勇于提問的好習慣。
7.注重小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為小學生提供優秀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改進和提升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小學課程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以便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品格和教學風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在實踐中保證小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
總之,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做好小學教育十分重要。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進而培養小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培養2l世紀的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劉艷.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9).
[2]李偉鍔.提高小學教學點教學質量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7).
[3]郭澤峰.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