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劉琬琬 (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
聲樂教學在高師院校中的教學方式和專業音樂學院事不太一樣的。專業音樂學院是將培養歌唱演員作為教學的重點,音樂教育專業則是以培養音樂方面的教育工作者,近年來尤以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為主。所以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就不只是針對演唱技能進行培養,以專業教育為主,素質教育為本的綜合教學模式,尤為適合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
高師聲樂教學是以培養綜合型的音樂教學人才為主要目的教學工作。教學中除了要求演唱能力更對學生的教學能力、藝術實踐能力和分析理解、處理作品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高師聲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由此可見,聲樂教學時教學方法的傳授就不能僅限于師范,更重要是將教師對聲樂的理解和感悟告訴學生,幫助學生培養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聲樂課中還應經常組織其他學生觀摩教學,在觀摩中逐漸清晰教學方法,并從觀摩中發現自己演唱中的不足。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以后,可以開設專門的“教學實踐課”。每個聲樂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學生以好帶差,每個學生輪流當老師給其他學生上課,老師給予指導和幫助。最后,開設討論課,師生共同討論指正學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好的建議。這種教學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教學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聲樂理解演的不足,梳理學習的思路,主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課堂教學在聲樂教學中只是一種概念教育,藝術實踐才是提高學生表演能力、演唱水平,訓練綜合素質最有效的途徑。它反應了演唱者對于音樂或作品的感知、想象、審美和創作等多方面的理解,同時更能培養歌唱者的心理素質。近年來高師音樂教學中藝術實踐環節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除了個別專業突出、表演能力強的學生有參加演出或比賽的機會,大部分聲樂學生都沒有機會參加藝術實踐,或者因為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理解別偏差,認為自己沒有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那樣的表演能力,從而放棄藝術實踐。因此為學生創造舞臺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活動,是高師院校聲樂教師的責任和教學任務。比如院系可以定期為學生舉辦音樂會或聲樂比賽,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形式可以多樣,獨唱、重唱、小合唱等,不要用最專業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走上舞臺,展現技能,幫助學生提高藝術修養。在藝術實踐中受過歷練的學生,將來才能更好的勝任中小學音樂課中的唱歌教學和課外活動,不但可以自如地為學生范唱還可以登上舞臺展示美好的聲樂藝術。
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演唱了解的作品是有限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盡可能多地瀏覽中外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讓學生在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質,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文化修養和處理作品的能力。
高師聲樂教學在曲目的設置上不能依附于專業音樂院校,要突出師范的特點。除了設置一些難度大、專業性強的曲目,更要收攬設置一些通俗易懂,更能被學生和大眾接受并喜愛的作品。曲目范圍要廣,甚至一些優秀的通俗歌曲、兒童歌曲都可以引入課堂。在曲目的類型上也應該打破陳規,獨唱與二重唱、對唱、小合唱等形式都可以應用于教學,因為這些都是深受中小學生喜愛的演唱形式。恰當的曲目可以幫助學生適應將來的歌唱教學和課外輔導工作。
關于結合聲樂理論相關的教學主要指能為學生將來工作教學提供幫助的教學。如嗓音的保護、音樂的藝術范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發展史、民族民間歌曲等課程,都可以作為高師聲樂方面的理論課。這些課程的開設,還可以提升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促進高師院校聲樂教學的發展。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也是為了突出高師聲樂教學“師范性”的特點而設置的。
聲樂個別課是針對有一定程度的主修學生采取的授課方式,是音樂學院傳統的授課模式。它的優勢是:在教學中可以及時糾正和指導學生歌唱和發聲中的問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細致、具體地為學生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這種授課方式對于專業學習比較突出的學生還是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個別課教學只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有利,而在其他能力的培養上則存在很多欠缺,只有單純的個別課教學形式,已不能適應高師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需要。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技能訓練為主的小組課,以集體歌唱、練聲,并側重于以解決共性問題,傳授教學方法為主的教學,可以為一、二年級學生和聲樂選修的學生設置。他的特點是:有利于對歌唱共性問題的掌握,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和瀏覽大量的聲樂曲目和學習對歌曲的分析、處理能力。當然在教學中也要進行個別輔導,在解決共性問題的基礎上再因材施教。
比如聲樂理論課,聲樂的觀摩等都可以作為聲樂集體課來進行教學。
當前,全國各地高師聲樂教學都在尋求一種突破傳統、突出特點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就業趨向,如何培養多面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是高師院校聲樂教學下一步的重點。
<1> 鄒本初.《歌唱學》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 李靜玉.《聲樂排課實用教程》 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4>劉九思.《創建有高師特點的新聲樂教學體系》,人民音樂.
<5>楊天君.《高師聲樂教學中曲目設置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人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