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鋒
1950年夏爆發的朝鮮戰爭堪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這次戰爭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沉重的財產損失。在進行激烈軍事較量的同時,交戰雙方也在舉行時斷時續的停戰談判,并最終以簽訂停戰協定的方式結束了戰爭。朝鮮停戰談判得以進行,蘇聯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但其他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朝鮮停戰談判從1951年7月10日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結束,雖然耗費的時間長達兩年之久,但最終雙方還有達成了停戰協議。除了蘇聯的因素外,下列諸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停戰談判的進行。
交戰雙方的軍事力量趨于均衡,戰線相對穩定。1951年6月,“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投入戰場上的兵力,雖從志愿軍入朝時的42萬人增加到69萬人,但志愿軍和人民軍總兵力則由志愿軍入朝初期的41萬人增加到112萬余人,志愿軍和人民軍在兵力上占據著優勢。但在技術裝備上卻明顯處于劣勢:“聯合國軍”在戰場上擁有大量的飛機、艦艇、坦克、火炮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而志愿軍和人民軍在戰場上僅有少量劣質的飛機和坦克參戰。美軍除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外,其地面部隊火力、機動能力也是志愿軍和人民軍無法相比的。即使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志愿軍為了實現“保家衛國”的目的,不畏艱險,憑著頑強的斗爭意志接連發起“五次戰役”,將戰線一直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從此之后,雙方轉入戰略對峙狀態。
軍事上的均勢使停戰有了可能:交戰雙方都意識到誰也不可能贏得這場局部戰爭,它們也都不想讓朝鮮戰爭引起世界大戰。在這種情況下,以停戰談判的方式解決朝鮮問題成為必然的趨勢。
由于四十年來外戰內爭之禍連綿,新中國成立之初,整個國家千瘡百孔,一片廢墟,部分地區尚未解放,新的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經濟上更是處于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最根本的任務是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解決人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這就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和平環境來進行經濟建設。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12月16日訪問蘇聯時曾對斯大林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保衛和平。中國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喘息時間,用這段時間來恢復戰前的經濟水平和穩定全國的局勢。解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取決于和平的前景”。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使得政府用于戰爭和國防的費用急劇增加,用于經濟建設的費用則大大減少,這就必然與發展國民經濟的目標相違背。加上此時交戰雙方的戰線相對穩定,在戰場上處于僵持的局面,中國從國家的整體利益考慮,也迫切需要盡早結束朝鮮戰爭。
英、法等國長期被美帝國主義綁在侵朝戰車上,勞民傷財,嚴重地損害了其自身利益,也在極力設法擺脫美國的羈絆,渴望早日結束朝鮮戰爭。朝鮮戰場出現的這種僵局引起英法等盟國的不滿,英法等國表示不愿繼續追隨美國把力量消耗在朝鮮戰場,他們紛紛提出要退出這場看不到結果的戰爭。英國政府希望“說服毛澤東同意在三八線實施單方面的不經談判的休戰行動”。倫敦《星期日時報》的記者報道說,英國不僅期望這一聲明能導致朝鮮戰爭的結束,而且還能為通過協商解決遠東問題打開大門。正如世界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所說,“戰爭從來不是盲目的沖動,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為。所以,政治目的的價值必然決定著愿意付出多大的犧牲作代價和承受犧牲事件的多長。所以,當力量的消耗過大,超過了政治目的的價值時,人們就會放棄這個政治目的而采取媾和”。
美國的盟國渴望結束朝鮮戰爭,美國從全球戰略出發,不能失去英法等盟友,加上蘇聯也樂于接受杜魯門提出的條件以結束朝鮮戰爭,因此和談不可避免。
在美國,民意測驗的結果顯示了公眾的態度,有2/3的人把朝鮮沖突評述為“一場全然徒勞的戰爭”。當時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損兵折將,士氣低落,加上高額的軍費支出,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要求盡快結束朝鮮戰爭的呼聲日益高漲。
戰爭的第一年,美軍就損失10萬多人,耗資達100多億美元.這兩項損耗都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頭一年的損耗多一倍。1951年度美國軍費增加到600億美元,平均使每一個美國人負擔307美元,加重了美國人民的經濟負擔。戰爭的曠日持久,對美國愈來愈不利。到1952年10月,在兩年多的侵朝戰爭中,美國已損失兵員31萬多人,直接用于戰爭的軍費開支達150億美元,間接用于戰爭的費用達80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反戰運動風起云涌,美國民眾從實用主義價值觀出發,認為這場戰爭并不能給美國帶來真正的利益,紛紛要求政府盡早從朝鮮戰爭的泥淖中脫身,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英國,全國婦女大會直接向丘吉爾請愿,要求立即停止朝鮮戰爭,調回英國的軍隊。特別是美國七個陸軍主力師長期陷在亞洲一角形成的戰略重點的矛盾,影響了它的全球戰略格局,使美國很多有戰略眼光的人士憂心忡忡,他們也希望早日結束朝鮮戰爭。在嚴峻的現實面前,杜魯門政府不得不作出進行停戰談判的決定。
[1][美]斯通著,南佐民等譯.朝鮮戰爭內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美]托蘭著,孟慶龍等譯.漫長的戰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