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春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就業等方面作用明顯。但融資難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瓶頸。實踐證明,完善的信用體系是中小企業獲取資金和發展的制度保證,做好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有效途徑。文章立足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組織保證體系建設,統一整合信用信息資源等對策建議。
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概況、存在困難和問題
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以2003年起頭,2007年6月初,由人行貴陽中支與省中小企業局,共同制定《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在省地二級建立“銀政聯合領導小組”,依托征信系統,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工作機制與考核辦法,才正式拉開了這項工作的序幕。多年來,在有關單位和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實效。截止2009年底,全省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數據庫中已有信息數據31.38萬條;1.85萬中小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1000余戶中小企業獲得了銀行授信,其中847戶直接獲得了89.1億元的銀行支持。但因啟動時間不長,全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有:
——誠信文化大環境缺失。突出存在如豆腐渣”工程、虛假財務信息、“三角債”等各種信用問題。
——信用體系建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體現在信用體系分類構建缺乏總體和長遠規劃;各相關管理部門職責和地位不夠明晰,有“各自為政”之嫌;構建信用體系牽頭部門力度不大,難以協調各掌控企業信息部門之間相互合作,給采集、共享、修改和及時更新信息帶來困難;信用產品應用不廣等。
——信用評級市場不發達、不規范。體現在信用評級需求較小;評級機構多頭監管與無人監管同存。構建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議
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經濟基礎薄弱、欠開發、欠發達、市場發育不全的貴州來說,難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為加快構建全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議:
一、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抓住試點機遇作好示范。認真梳理中央相關精神,緊緊抓住畢節等試驗區試點建設契機,在做好與全國聯網配合協作基礎上,力爭中央有關特殊政策和專項資金扶持,輔以配套政策引導服務,打造以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示范地,樹立“信用招商引資”品牌,并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二、積極借鑒上海等地成功經驗,盡快出臺貴州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發展戰略、總體規劃、中長期計劃、信用法規和“守信受益、失信受懲”相關制度,為建立貴州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長效機制奠定基礎。
三、強化組織體系建設,統一整合信息資源。一是建立“一把手”工程,組建由分管省級領導掛帥的全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邀請中小企業、中介機構參加。建立職責分明的聯動工作機制,行政部門要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內容;中小企業、中介機構列入對社會貢獻部分,以獲有關政策扶持的加分條件。二是整合分散全省各級人行、稅務等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打造全省統一、涵蓋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系統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四、加強服務管理和創新投融資機制,竭力解除中小企業顧慮。一是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納入各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職責范圍,并量化指標納入年終目標考核。二是出臺鼓勵信用擔保、信用保險等信用工具發展的有效辦法。如以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或中小企業按年利潤提一定比例入股方式成立擔保公司,以增強企業信用等級。
五、規范培育評級市場,建立完善監管體制。一是盡快研究制訂我省企業信用標準體系,統一信用評價指標,為實現部門、地區和企業信用信息互聯互用創造條件,提高信用信息采集和流通效率。二是借鑒美國等采用第三方作為信用評級的成功經驗,出臺具體辦法予以規范、培育公正有效的信用評級市場。
六、努力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積極營造信用大環境。一是采取宣傳教育等多種方式,在全社會樹立構建“信用貴州”從自我做起觀念,且納入公民道德教育體系,從小抓起。二是加快政府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率先垂范,形成高效、廉潔、誠信的行為規范,竭力塑造“守信于民、服務社會”政府新形象。三是盡快建立社會對所有企業和個人信用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懲”、珍惜信用、維護聲譽的良好風尚和氛圍。
[1]貴州省工商局2009年企業信用數據資料.
[2]中國人民銀行貴陽支行2009年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