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杰
通過對某皮包廠的實際調查,基于人因工程學理論對車間吊燈、燈具的安裝不合理進行了分析,改善了光源與工人視角的角度,減少了眩光和局部陰影的產生,減輕了工人疲勞,達到了人、機、環境系統協調統一。
人因工程學的定義不統一,其中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為本學科所下定義是最權威、最全面的定義,即人機工程學是研究在某種工作環境中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各種因素;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是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的學科。人機工程學研究包括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但更重于應用。研究方向是通過揭示人、機、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規律,以達到確保人—機—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最優化。
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構成作業場所光環境的稱為人工照明。作業場所的合理采光與照明,對生產中的效率、安全和衛生都有重要意義。
1.光環境對作業者的影響。合適的照明,能提高人的近視力和遠視力。照明還會影響人的情緒,影響人的一般興奮性和積極性,從而也影響工作效率。一般認為,明亮的房間是令人愉快的。在做無需很大視覺努力的工作時,改善照明也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2.光環境對作業的影響。適當的照明可以提高工作的速度和精確度,從而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減少差錯。舒適的光線條件,不僅對手工勞動,而且對要求緊張的記憶、邏輯思維的腦力勞動,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某些依賴于視覺的工作,對照明提出的要求更為嚴格。
事故的數量也與工作環境的照明條件有關。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增強眼睛的辨色能力,從而減少識別物體色彩的錯誤率;可以增加物體的輪廓立體視覺,有利于辨認物體的高低、深淺、前后、遠近及相對位置,是工作失誤率降低,還可以擴大視野,防止錯誤和工傷事故的發生。
3.眩光對人的影響。視野內出現的亮度過高或對比度過大,且感到刺眼并降低觀察能力的光線叫做眩光。眩光視覺效應的危害,主要破壞視覺的暗適應,產生視覺后像,使工作區的視覺效率降低,產生視覺不舒服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視覺疲勞。研究表明,做精細工作時,眩光在20min內就會使差錯明顯增加,工效顯著降低。眩光源對視覺效率的影響程度與視線和眩光源的相對位置有關。
我國技術標準規定:皮革行業車間照度最低為150LX,對于特殊車間,如質檢車間照度最低為300LX。車間白天與晚上實際照度測試結果為:加工車間為125.4LX,142.6LX;組裝車間為125.7LX,126.5LX;包裝車間為135.4LX,137.6LX,質檢車間為124.3LX,125.9LX,從調查數據可以得到車間的照明情況與我國照明要求相差較大。
對質檢車間10位工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從事該工作崗位前后視力隨工作時間長短的不同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表明質檢車間工人視力下降比較嚴重,他們的工作不得不在一段時間后調換崗位。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車間光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車間環境色彩單調,降低工人的勞動情緒。
2.為了節約用電,除非必要,管理者不讓使用燈具,甚至原有的燈具損壞后也沒有及時更換。所以可以說企業管理者與工人不了解車間照明準則,更不清楚照明與生產率的關系。
3.白天,自然光照下,靠窗的光照度太強,影響工人產生眩光。
4.該廠高5.5米,屬于低矮廠房,而該廠的燈具安裝方式為吊燈,這更容易產生眩光。而且工作臺燈具、機器、人的眼部位三者相對處于一個水平線上,投射到視覺作業上有多重陰影干擾,工人左右手同時作業,一個燈具較少且容易造成光照不均勻。
1.對車間色彩進行布置。為了減輕工人的視覺疲勞,提高工人的勞動情緒,可以將車間色彩進行從新布置。如:把車間墻壁、機器設備漆成天藍色,從而減輕勞動疲勞。另外,將車間地面刷上暗紅色地板漆,給人以溫暖柔和之感。
2.對公司管理者以及工人進行培訓,讓他們多多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標準。
3.為了避免自然光的直接照射,可將工人操作面側面對窗戶,也可以移動工作臺避免在自然光最強烈的區域,或采用避免眩光的玻璃窗戶。
4.由于廠房高5.5m屬于低矮廠房,所以選擇吸頂布置燈。選擇節能高效護眼燈具,盡量避免頻閃與耀眼。均勻布燈,采用同類燈具按等分布面積布置成單一的線性,共兩排,每排布置三個防眩罩。
運用人因工程學理論對皮包制造廠光環境進行詳細分析,改變了車間吊燈、燈具的安裝方式,改善光源與工人視角的角度,減少了眩光和局部陰影的產生,減輕了工人疲勞,加強管理人員對光照環境的重視,讓工人處于健康、舒適、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丁玉蘭.人機工程學[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汪應絡.工業工程手冊[M].東北大學出版社,1999.
[3]王立洪(譯).視覺工效學的深入探討[J].中國照明電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