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貝弗里奇報告設計了一整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為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參考。失業、傷殘和職業病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傷賠償制度在各項制度中,歷史最長,且遵循的原則與其他形式收入中斷的處理方法不盡相同。
《貝弗里奇報告—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源于著名的“貝弗里奇報告”,是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爵士于1942年提交的“社會保險和相關服務”的報告。貝弗里奇報告是一個全方位福利問題的報告,設計了一整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提出了國家每個公民應當享有的九種社會保險待遇,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和康復服務,并根據個人經濟狀況提供國民救助。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處于起步階段,貝弗里奇報告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參考,但中國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我國現階段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經濟建設為中心仍要貫穿始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初見成效,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貧富的兩極分化。
社會保障的目的是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它是對全體人民而言的,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貝弗里奇報告在改革第四點中詳細討論到了失業、傷殘和職業病保險,工傷賠償制度于1897年開始實行,1906年全面推開。在各項制度中,歷史最長,且遵循的原則與其他形式收入中斷的處理方法不盡相同。這項制度要求,對雇員因公和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工傷事故或職業病造成的收入損失,雇主必須承擔法定賠償義務,不管工傷事故是由于雇主直接或間接的疏忽造成的,還是由于雇員直接或間接的疏忽造成的,雇主都要進行賠償。與普通法規定的由他方過失所造成傷害的賠償制度為基礎不同,這一制度是基于雇主和雇員共同分擔損失的原則。賠償的金額與雇員的工資密切相關,但不能超過最高限額。只有那些由于雇員本人嚴重的故意或不當行為造成的傷害,且未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傷殘后果的情況,雇主才不需支付賠償金;其他任何情況引起的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包括雇主沒有能力控制的事故,甚至是由雇員故意不當行為引起的,但造成本人死亡或嚴重永久性傷殘的事故,雇主都必須賠償。雇主可自主選擇保險公司,雇主可以選擇最經濟的費用履行其賠償義務,使得賠償有章可循,雇員和雇主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貝弗里奇報告也指出了當時工傷賠償制度的缺點,如工傷賠償制度是以威脅或提起訴訟作為最后的手段來確保執行的;不能完全保證賠償金的支付等。工傷事故和職業病賠償制度的首要目標是盡快讓受傷工人最大限度地恢復勞動和謀生能力,但現行制度在這方面建樹很小或者可以說毫無建樹。出現這樣那樣令人失望的局面和后果是很自然的,或許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該制度遵循了單個雇主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受傷工人所需的高于國民健康保險待遇標準的醫療費用和手術費用,均由雇主承擔,盡管事故往往不是雇主的過錯造成的,甚至雇主沒有能力阻止其發生,但卻讓雇主承擔過錯方的責任,是考慮到在大多數情況下,雇主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險,但其保障程度卻沒有健康保險和失業保險那樣牢靠。制度規定在所有的索賠案中,雇主和工人都有權用支付一次性賠償金的辦法來解決賠償問題,這在大多數國家的相關制度中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性賠償金的辦法目前還在被廣泛應用著,尤其是對那些終身或長期殘疾的情況。一次性賠償金確實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一次性賠償金無法解決其終生收入來源問題。協商的賠付額不夠,或工人將賠償金肆意揮霍或挪作他用,都是導致一次性賠償金未能發揮最大效用的原因。
職業病問題在現代社會被日益提上日程,如塵肺病、化學污染等,因為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不同,有些是具有危險性的行業,對這部分人的社會保障應相應提高,如果一個職業異常危險,就應當支付特殊報酬,即“風險金”,應對那些事故或職業病風險高于一般水平的職業給予特殊的賠償待遇,而對其他低風險的職業,不管傷殘因何發生,統一給付一般水平的傷殘待遇。關于工傷保險費用問題,就向傷殘者發放的現金形式而言,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將多種方式結合起來。以往大都采用風險共濟的方式,現多用部分風險共濟的方式,通過一般的保險繳費解決費用的發生。部分風險由雇主獨立承擔,以便用經濟手段激勵雇主防范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為達到這一目的,不必再由雇主承擔全部費用,而只需承擔其中一部分。為激勵雇主預防事故和職業病而征收的特殊繳費,實際只限于那些需要對事故進行特殊預防的行業。職業病造成的傷害很可能是終身的,所以對于職業病的賠償要在統一的基礎上不同問題不同對待,不同的職業可制定不同的賠償標準。
我國社會保障的現狀表現在總體滯后于經濟發展的步伐,離社會保障的需求還有很長的距離,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保障不足,大部分人沒能享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保障的水平也過低,制度還不健全。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客觀方面的困難,如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分割,也有主觀方面的困難,如觀念不到位,社會保障必須維護和確保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但并未得到真正的貫徹執行。歐洲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以追求收入均等化為政治目標,強調社會公平是社會共識。其特點是法制健全,制度完善,水平很高,能滿足全體人民的社會保障需要。它是建立在經濟發達,稅收較高,管理有效的基礎上的。我國社會保障的改革方向是向歐洲國家學習借鑒,變過去由國家、單位包辦成國家、企業、個人的責任分擔;變過去的單位保障為社會化保障,變過去單一層次保障為多層次保障。我國社會保障的重要性,應為全體人民所重視,它的發展,道路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