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棗莊市第九中學 山東 棗莊 277100)
藝術特色學校是在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前提下,在美術音樂等方面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和特征的學校,這類學校在重視文化課教學的同時,更加重視藝術專業課程的教學,因此,在其圖書資源建設方面,也更偏重藝術類資源的建設和管理。本文擬以音樂資源管理為例,探討藝術特色學校的圖書音像資源管理模式。
音樂資源庫與一般圖書信息庫相比,既具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音樂資源庫是一般通用資源庫的一個子集,所以音樂資源庫的建設,也具備了通用資源庫的一般屬性。從館藏信息資源的構成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五類信息資源構成:
1.印刷型文獻。這是以紙張為存儲介質,以手寫、印刷為記錄手段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文獻形式,是傳統圖書館的主要信息載體,目前仍是館藏文獻的主要存在形式。
2.縮微型文獻。這是以感光材料為存在介質,以縮微照相為手段而產生的一種文獻形式,主要用于保存過期文獻,如報紙、檔案、銀行票據等。
3.聲像型文獻。這是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為存儲介質,借助特殊的機械裝置,直接記錄聲音信息或圖像信息而產生的一種文獻形式。又稱為視聽資料。
4.電子出版物(電子文獻)。這是以數字代碼方式將圖、聲、像等信息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讀取的一種文獻形式。包括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光盤數據庫等。
5.網絡信息資源(網上文獻)。這是以數據庫和網絡為基礎,以計算機主機硬盤、光盤為介質,以聯機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的信息資源。
與通用資源庫相比,音樂資源庫有具備以下的特殊性:
(1)聲像型文獻、電子文獻、網上文獻所占比例較高。音樂資料多以音響、視頻形式存在,因此,磁帶、錄像帶、CD、DVD及電子出版物在音樂資源庫的資源結構所占比較自然更高。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數傳統紙介媒體的文獻、模擬技術制作的音像資料也可以數字化,成為數字資源,成為電子文獻或網上文獻。
(2)印刷型文獻所占比例較少,且文本性文獻所占比例遠低于圖像性文獻(樂譜)。音樂類圖書具體分類包括:音樂基礎理論、音樂技術理論與方法、音樂演奏理論、及音樂作品(樂譜)。音樂理論類圖書,可以參照一般紙質媒體的處理方式進行數字化,從而有利于全文檢索,但是樂譜類文獻即便通過掃描形成數字文件,以目前的技術也很難做到旋律檢索。這就給資料檢索造成了更大的困難。
1.建庫的原則
筆者認為,作為藝術特色中學,其音樂資源庫的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結構化、模塊化:合理的結構可以確保音樂資源的易用性和擴展性。
(2)數字化、網絡化:紙質媒體的數字化(或至少是其檢索信息的數字化)可以大大提高檢索效率,音像資料的數字化、網絡化則利于資料的保存、檢索。
(3)動態化:長期穩定的不斷更新與維護是音樂教學資源具有技術生命力的保障。
2.音樂資源庫的構成
音樂資源庫應以服務教學為己任,為教師備課、學生學習提供資源。因此,資源庫一般由以下4個模塊構成:
(1)音樂理論書庫:包括音樂基礎理論及音樂演奏理論書庫,以及各版本的中學音樂教材
(2)樂譜庫:包括紙質樂譜及電子樂譜
(3)音像資料庫:包括各種模擬、數字化資料
(4)音樂教學課件素材庫:包括教師備課工具軟件、課件庫、教學錄像等。
3.音樂資源的遴選原則
作為中學音樂教育,其音樂資源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識類音樂資料,即非音樂特長生的音樂同時課程所需資料,及音樂特長生音樂欣賞類課程所需資料;另一類為專業類音樂資料,即音樂特長生專業學習所需的資料。
對于通識類音樂資料的選擇,我們一般要以教育部中學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基礎,選定其核心資料內容,再以此為中心,向相關資料輻射。目前,許多非音樂特長生對音樂素養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這部分音樂資料的選擇可以適當放寬,尤其是在音像資料方面擴充館藏,以利于學生多接觸各類音樂作品,擴大知識面,并有利于教師備課時選取材料。
對于專業類音樂資料的選擇,我們首先要以中學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能力為準繩,選取難度適當的音樂理論類書籍,以夯實學生的樂理、音樂史等方面的知識;根據適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演奏曲目采買樂譜資源。其次,考慮到學生升學的需要,在音樂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還要照顧到相關高考院校的考試曲目和范圍來選擇適當的教材、樂譜等資源。
4.音樂資料的數字化及檢索
為方便資料檢索及遠程應用,應提高音樂資料的數字化程度。具體來說:
對于紙質館藏,如理論書籍及樂譜類館藏,可以首先進行圖書編目信息的數字化,即將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本、中圖法分類信息、前言等內容數字化。此后如果條件允許,再將全書掃描做成電子版共網上閱讀。
對于采用模擬技術錄制的音像資料,如黑膠唱片、錄音磁帶、錄像帶等,建議直接進行模擬-數字轉換、壓縮,做成計算機文件保存,并建立檢索信息數據庫。壓縮過程中要注意在文件尺寸與壓縮質量、壓縮格式的普適性等方面著重考量。
對于數字音像資料,如CD盤、MD、DAT、DV格式的教學錄像,DVD-Video光盤、藍光光盤等資料,建議以實體媒介與計算機文件雙重媒介保存,這樣既便于借閱,又便于教師備課時下載。
對于藝術特色中學的音樂資料庫建設來說,其建設要體現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還要長期堅持下去才能將它建好,其開放性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擴充、不斷改進的過程,實現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應加快數字化進程,方便資料檢索及教師備課,同時方便師生遠程訪問。三是要處理好知識產權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音樂資源庫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1]李琪.關于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2]鐘鴿.建設廣西小學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之構想[J].藝術探索.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