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芳(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高原現象”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練習的中后期往往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是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現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線的繼續上升。這種現象也會出現在藝術教學中,當學生的理論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專業技能達到一定水平時,再往上提升就很困難,個別情況可能會出現倒退。在藝術教學中,學生高原現象的形成有著必然原因。在舞蹈技巧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是:初期會出現快速進步,這種進步在很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過了這一時期學生的興趣下降或對這門課的熱情減退之后,學生能力就會下降或后退。同時,也要根據學生個人具體的情況出發,分析形成這種高原現象的原因。一般跟以下原因有關:學生個人的練習態度、知識經驗、練習方式等不同造成的。
本文擬從高原現象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兩個方面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在舞蹈教學中高原現象形成的原因(1)社會環境的影響各高校的擴招讓很多不符合舞蹈先天條件但非常熱愛舞蹈的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藝術院校,但后面出現的問題會比較令人擔憂。畢竟后面的就業是最關鍵的問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量遠遠低于求職人數,如此一來,必定導致競爭激烈化,從而對人才的要求更高。舞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舞蹈專業的技能技巧,而且也要掌握舞蹈文化的學術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用學習的文化知識來引導舞蹈技能的學習,尤其要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但舞蹈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同步的,它需要循序漸進并通過大量的接觸社會的訓練來形成,所以學生想把所學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需要一個過渡,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來完成。另一方面,新的教育理念知識能力與原有的教育理念知識能力構成了矛盾,所以,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已經不和原來的一樣,而且是相對復雜得多,而且學生面臨的挑戰也增強了。所以學生必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所學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轉化成自己的新知識與處理事物的能力。然而,這種體系和系統既不是動作的簡單累積,也不是動作間聯系的簡單加強,而是一種有機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學生的知識還沒有通過實踐轉化為能力、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系統還沒有形成、知識能力的新老交替格局還沒有完成之前,必然會出現一個新舊過渡的時期。這時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會處于一個相對停頓的狀態,甚至還感覺有些退步。(2)在當今的教育機制下,藝術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不完善,舞蹈教師在教學上存在著教學隨意性、教材不統一的情況。某些辦學不嚴謹的院校,教師不擔負自已的教育職責,學生不重視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似乎達成一種默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那些辦學嚴謹的院校,教師經常抱著“現在的學生底子薄,基礎太差,沒法教”的埋怨聲進入專業課程教育,這就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產生障礙,從而導致專業知識很難有明顯的進步。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身體條件以及接受能力都存在差異,但是很多教師在專業訓練方面忽略了這一點,以偏概全,這就使得學生的個性和專業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在沒有準確的衡量標準又瞬息萬變的藝術環境下,我們無法預知教學的最后結果會是怎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緊跟學生一起共同去發現更好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喜歡上自己的專業,抱著去創造、發現樂趣,然后追求的態度。這樣,學生在畢業后才能夠自己去研究和探索自己的專業,遇到的問題采用怎樣的技術或者技巧來解決。所以,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重視與強調學生的差異性。(3)人格因素學生自身的人格是產生高原現象的關鍵因素。有些學生自身存在著怯懦、自卑、優柔寡斷、缺乏創新精神、鉆“牛角尖”等缺點,所以當他們面臨挫折和困難時,不能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但是,藝術學科又區別于其它邏輯思維的學科,這是一門感性、充滿藝術激情的學科,性格上的缺陷會使得在成長過程中障礙的頻繁出現。對于舞蹈來說更是一門長于表現的學科,如果學生克服不了自己內心的壓力和恐懼,就更難有高一層的突破。
(1)首先,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顯得猶為重要。以前“口傳身授”是舞蹈教學的主要手段,舞蹈課的內容大多是通過教師面對面的教學來完成。隨著舞蹈學的創建,舞蹈的學術性越來越強,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識,并通過理論學習來加強對舞蹈技巧的引導,表演不再是學生學習舞蹈的唯一出路,這樣就給那些先天條件不好卻熱愛舞蹈的學生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舞蹈教學應以新的多元化的藝術教育質量觀為指導,確保藝術教學持續穩步地發展;(2)其次,學校以及每一位藝術教師都應該制定藝術教學的發展規劃,樹立一個目標,以美啟發學生心靈,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全面素質,促進個性發展,更好地為學生搭建一個通向社會和實現自我的橋梁;(3)最后,針對條件各異的學生,老師應從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矯正,給學生營造一個蓬勃向上的和諧學習環境。尤其在舞蹈技巧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先天條件不同,技能技巧的完成就千差萬別。這時要積極的鼓勵,根據學生各自的進度來對學生進行要求,出現“高原現象”時,要給于積極的引導,而不是盲目的打擊和苛刻的說教。當學生已走出那個階段以后,專業技能就會有突飛猛進的進展!總之,“高原現象”是藝術教學過程中屢見不鮮的一種現象,在不同的學生身上的表現也不一樣,但他們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所以,在藝術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每位同學的差異,幫助學生盡快走出“高原期”,克服“高原現象”,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活力,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1]曹理著《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59
[3]白先同.教育心理學[M].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19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