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凡 溫 馨
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尚不健全。文章通過研究美國限制反式脂肪法律體系,探求其對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借鑒作用,并提出完善建議,進而探究如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目前,反式脂肪的危害已經被世界公認,控制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刻不容緩。美國在限制反式脂肪的進程中,走在世界前列。自2003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逐步限制反式脂肪,以保護公民健康。美國限制反式脂肪的法律主要由兩部分構成:食品標簽制度和反式脂肪禁令。食品標簽制度是指提供食品營養成分的標簽的制度。反式脂肪法案,是關于禁止在餐飲場所使用反式脂肪制作食品的法案。
2003年,美國開始限制反式脂肪。截至2011年5月,已經有41個州在限制反式脂肪的進程中,其中有24個州推行反式脂肪限制法案及食品標簽制度,有7個州只提倡反式脂肪限制法案,有10個州只推行反式脂肪標簽制度。有40個市、縣考慮將出臺標簽法或反式脂肪禁令。
2010年3月23日,奧巴馬總統簽署了健康保護法案(the Health Care Reform Bill),要求在2011年3月23日實施餐館的食品標簽制度。該法案中要求標明飽和脂肪,沒有要求反式脂肪,但是在全國確立了食品標簽制度。
2010年3月21日,通過營養標簽法案(The Labeling Education and Nutrition Act,LEAN)。要求“快速服務”的餐飲場所,信息置于菜單板、墻上的標簽或者在隊列中分發標簽。對于提供座位的餐飲場所,該信息應被標于菜單附錄等。目標是建立統一的營養信息披露系統,保持各州規章相一致。
在菜單標簽法案(The Menu Education and Labeling Act,MEAL)草案中,要求再全國范圍內有20家或以上餐飲場所的連鎖店必須在標準菜單上標明卡路里、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并提供營養成分。對于菜單板,必須標明卡路里,附加信息必須在購買之時可提供給顧客。對于自助食品和展示的食品,每份的卡路里必須在旁邊作標簽。
1.紐約。在2009-2010年度立法會議,州立法機構出臺了8項法案規制反式脂肪。禁止任何餐飲場所在準備食品的過程中儲存、分發、使用反式脂肪。其中,紐約市是最早通過法案禁止餐館中的反式脂肪的。第一階段,消除油中的反式脂肪,人造黃油和酥油,與2007年7月1日實施。所有的食品攤必須在2008年7月1日前消除油中的反式脂肪。最多可罰款2000美金。2008年5月5日,菜單標簽規則在紐約市實行。
2.伊利諾伊州。2011年4月13日,伊利諾伊州眾議院批準通過了HB1600(反式脂肪限制),將于2013年1月前在餐館、烘烤食品和學校自動售貨機處取消人工反式脂肪。由州和地方政府、學校經營的自助餐廳將于2016年1月受到限制。
美國在聯邦政府施行食品標簽制度的基礎上,各州政府又根據本州的實際情況設立專門小組、進行調研考察反式脂肪在本州的影響、制定限制計劃、征求公民意見、對公民進行健康教育,對餐飲場所實行逐步限制、引導尋求替代品的方式。在長達八年的歷程中,食品標簽法案及反式脂肪禁令根據各州情況不斷完善。
回顧前段時間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的三聚氰胺事件,除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懲處外,其并未對我國食品安全立法體系帶來實質性改善,只是衛生部等5部委出臺三聚氰胺在食品中限量值的規定。我國應注重預防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法律體系。
第一,完善食品成分披露制度。將食品成分披露制度的范圍擴展到餐飲場所。比如,要求餐館菜單標明食品成分、限制具有一定規模的食品生產企業的原料、配料。
第二,在立法前,鼓勵食品生產商自愿使用健康的原料替代品。可以通過調節健康原料的價格,稅收補貼等措施,逐步推行健康食品原料在主要餐飲場所的使用。例如,在鼓勵健康原料的同時,進行社會調研,考察反式脂肪對不同食品生產環節、不同生產商的意義,并推行適合我國食品生產特點的反式脂肪禁令,由此推進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建設。
第三,對公民進行可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在波士頓的反式脂肪教育指導冊中,列明如何識別、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消費者維權的具體步驟等。公開透明的監督程序,使得消費者不僅有維護自身健康權的意識,也能簡單方便地行駛權利。
[1]fitfrying.com.Nutrition Regulation Map[G/OL].http://www.fitfrying.com/map/nutrition-regulation-map.php
[2]Boston Trans Fat Ban Education for Restaurants.Boston Public Health Commission [G/OL].www.bphc.org/programs/cib/.../transfat_EduSessionPres.pdf.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