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玲
(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言學院,合肥 230009)
論關聯理論與文體學視域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策略*
田 玲
(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言學院,合肥 230009)
依據關聯理論,科技英語翻譯的過程即為原文作者、譯文讀者都取得最佳關聯的明示——推理過程。另外,科技文章在其用詞、句法、結構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點。本文著重分析了關聯理論與文體學觀照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策略,指出為了使譯文具備最佳關聯性,譯者應準確推測作者原意,推理讀者的認知語境,采用最佳的翻譯策略。
關聯理論;文體學;科技英語;翻譯策略
科技英語是廣泛應用于科技領域的一種文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科技英語和科技英語漢譯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科技領域日益繁多的國際交流已使得科技英語翻譯成為研究重點。本文從關聯理論與文體學的角度探討科技英語翻譯策略問題,從而為科技英語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并希望能夠對科技英語翻譯實踐有些實際指導作用。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關聯理論是西方近20年來影響較大的認知語用學理論。隨著學科間的交叉發展,關聯理論被引入到翻譯理論的研究中,為傳統的翻譯理論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帶來了新的視角,特別是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其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重要指導作用。它把翻譯看成一個對原語進行闡釋的動態的明確的推理過程,這就從根本上抓住了翻譯的本質。相對以前靜態的翻譯理論,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關聯理論下的翻譯論框架基本思路明確,對翻譯的解釋力也很強。但目前該理論多用于中外文化差異較明顯的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極少見到應用于科技英語翻譯研究。
在關聯理論框架內,翻譯是一個涉及兩個示意——推理過程、三個交際者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的交際行為。關聯理論認為人類交際活動是一種認知活動,交際的本質是推理。交際的過程是一個推理過程,而這種推理是通過對關聯性的考慮來指導進行的。嚴格地說,關聯理論只適用于明示——推理交際。譯者在關聯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原文語言刺激和語境信息推理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將其與譯文讀者的期待相結合,決定闡釋什么和如何闡釋,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翻譯。由此可見,翻譯的本質是交際,而交際的本質是推理。
關聯理論認為,語境即“理解某個話語所使用的各個前提的集合。”它指出:要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原文作者須基于話語和語境的最佳關聯先進行推理。[1]Gutt指出,成功的翻譯往往要求譯者能夠根據動態語境進行推理,而動態語境又依賴于語言與環境的關聯。實際上,翻譯的過程就是一個語境推理和選擇的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關聯理論的核心是關聯性。“關聯性”極大地取決于語境效果。在同等條件下,語境的效果越大,關聯性就越強[2]。
Gutt認為,轄制翻譯的基本原則就是關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語言與語境之間的關聯,特別是最佳關聯。根據Sperber和Wilson,說話人和聽話人能否找到最佳關聯是成功交際的關鍵所在。而要使交際獲得成功,關聯原則必須與最佳關聯的要求保持一致。根據最佳關聯理論,譯者就能通過構建最適合的語境,準確地理解源語文章,并且比較貼切地將其譯成目的語。
基于關聯理論認為,語言的使用有兩種不同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釋性使用。很顯然,由于科技英語翻譯即將別人用某種語言所言所寫內容用另一種語言再次加以表述,它屬于對語言解釋性使用的范疇。故不難理解其翻譯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忠實原則的約束、制約,譯者在譯文文字的取舍上就必須“盡可能在相關各方面使之與原作相似。”[3]
在關聯理論的觀照下,科技英語翻譯是一種雙重認知——推理活動與交際行為。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話題框架與科技英語翻譯:
作為原文最初的讀者,譯者須努力挖掘出原文語境所蘊含的最佳關聯,并進而推理,確切傳達作者的深層意義。
2.認知環境與科技英語翻譯:
譯者作為連接作者和讀者的橋梁,須結合所獲的語境信息,假設讀者的認知語境,明確翻譯目標。
3.翻譯目的與翻譯策略:
根據關聯理論,翻譯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語境因素之一。譯者必須事先分析假設的目標讀者,才能采取合適的翻譯策略,將其對原文的理解以具有最佳關聯性的形式在譯文中加以表述。
由上可知,科技英語翻譯過程始終體現著最佳關聯的明示——推理的交際行為,是一個“以關聯為準繩,以順應為手段,以意圖為歸宿,盡量使譯文向原文趨同的動態行為”[4]。作為一種實質上在科技語域中語際間的明示推理行為,它必然受關聯原則的指導。
科技英語是廣泛應用于科技領域的一種文體。在語體上科技英語是一種書面語,非常正規,邏輯嚴密。科技英語以概念的準確性、判斷的嚴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為特征。關聯理論認為,譯者為達到譯文的語用等效,基本前提是他對自然語言正確的認知和理解。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當熟練掌握科技英語文章的文體特征。
1.大量使用專業科技詞匯,這是科技英語在詞匯上的最大特點。一般而言,科技英語用詞謹慎,詞義既無感情色彩,又少形象特征,其詞義結構要比普通英語單純。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一些詞增添了新義,另一方面又揚棄了那些不適應該語體需要的詞義,從而使詞義結構產生了變化。變化結果是詞義帶上了專業色彩,詞的用法和搭配得以相對穩定。
2.結構嚴謹、邏輯嚴密,復雜長句多。因為科技英語用于表達科技事實、概念、原理及解釋自然現象,需要用邏輯思維嚴密、結構嚴謹、表達客觀的語言來闡釋因果、條件、讓步、目的、對比等上下文邏輯概念。
3.科技英語中名詞化結構大量使用及某些句型經常出現,如強調句型、分詞及其分詞短語、不定式等。
4.語言規范、行文簡潔:科技英語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語言規范、精練。由于科技英語表述的都是客觀事實、信息量大,決定了其語法規范無誤。科技語言總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符號傳遞最大的信息,所以其語言簡潔客觀,在此類文章中被動句的使用較多。科技英語語言的精練簡潔既表現在詞匯層,也表現在句法層。
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由于目的語讀者與源語讀者有不同的認知語境,兩種語言的用詞、句法與語義又有差異,譯者須運用關聯原則并基于其文體特征,結合源語作者的認知語境仔細推理原文,努力提高譯文的語境效果。為此,譯者需審時度勢,適當取舍,采取靈活多變的翻譯策略,應力求通過增刪、改寫、調整等獲得目的語讀者的認知語境與源語作者交際意圖的最佳關聯,并使譯文合乎漢語的習慣和表達規律。
在科技英語源語與目的語有共同的表達方式時,直接翻譯(即努力保留原文所有交際線索,以保留原文的風格)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它主要集中在源語中的科技術語以及具有專業概念的語言單位的翻譯之中。
科技術語專業性強,在專業范圍內意義相對穩定、單一。對術語翻譯的根本前提是熟悉本專業的知識,了解本專業相應的漢語術語,因為在特定專業領域內科技術語在兩種語言中的對應性強,可以進行對等翻譯。如在汽車專業英語中,一些基本技術術語如:thermostat(節溫器),crankshaft(曲軸),distributor(分電器),hypoid gear(準雙曲面齒輪),4WD(四輪驅動)等翻譯時可實現英漢對等翻譯[5]。
另外,對于說明性醫學語篇,應采用直接翻譯。因為任何內容或形式的改變都會誤導用戶,導致嚴重后果。譯者應譯出原文每一條信息,注意使用“祛風”、“止痛”、“慎用非處方藥”等專業詞語和科技語篇中典型的祈使句,同時保留原文標題和各分項的版式,用粗體字突出注意事項,實現與原文的大寫字體同樣的語用功能[6]。
(1)詞義引申:詞義引申即改變原文的字面意義,以適應上下文、邏輯關系及詞句搭配上的需要的翻譯策略。詞義引申時,可從詞義轉譯、詞義具體化、詞義抽象化、詞的搭配四個方面來考慮,達到準確翻譯科技詞義的目的。為此,譯者不但要熟悉原文所涉及的專業技術知識,而且還要通曉詞的基本含義和引申含義以及詞在特定科技領域中的特定含義。例如:Excessive shaft deflection can be the death of an otherwise well designed machine.(軸的過度彎曲變形能使一臺在其他方面都設計得不錯的機床報廢無用。)句中“death”的詞義在當前的語境中得到了引申,譯為“報廢無用”,更加忠實于原文語意。
(2)轉換:轉換在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中具體體現為詞類轉換與句子成分的轉換。但二者往往交織在一起,不可截然分開。例如: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火箭已經用來探索宇宙。)句中名詞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別轉譯為動詞“用來”和“探索”,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3)增譯:增譯即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必要的單詞、詞組、分句或完整句,使譯文在語法、語言形式上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并使譯文在修辭、語法結構、詞義上與原文保持一致。增譯在科技英語翻譯中比較常見。例如:The best constr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導體電阻最小,最差的導體電阻最大。)英語原句在保證讀者理解的基礎上采用增譯方法,譯文中補充了“導體電阻”一詞,準確傳達了原意。
(4)省譯:省譯即翻譯時將原文中的某個(些)詞不譯出來,包括省譯冠詞、介詞、代詞、連接詞、動詞與名詞。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中,省譯較增譯更為常見。例如:Evidently semiconductors have a lesser conducting capacity than metals.(半導體的導電能力顯然比金屬差。試比較:顯然半導體具有比金屬差的導電能力。)科技英語在敘述兩種物質的特性比較時,常使用動詞have。譯時應將英語的形容詞譯成漢語的謂語,并將have略去不譯,使譯文簡潔曉暢,文約意豐。
(5)編譯:編譯即譯文對原文的切割、加工和整理,以減少譯文讀者閱讀與實際操作無關的資料及猜測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時所付出的處理努力。例如:Is cloning technology becoming the sword of Damocles to human beings?(克隆技術是否正成為人類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劍,無時無刻地威脅著我們的安全呢?)句中巧加釋意,引出“達摩克利斯劍”的意義,讀來通順流暢且形象鮮明生動,較好傳達出原文信息與文化內涵。
(6)反譯:反譯即翻譯時突破原文形式,采用變換語氣的辦法處理詞句,以使譯文合乎漢語規范或修辭要求而不失原意。具體包括:將肯定的譯成否定的;將否定的譯成肯定的。例如:The central fact of biology,evolution,was not established until modern science had been in existence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生物學的主要學說進化論,直到近代科學產生二百多年以后才建立起來。)[7]譯文將原文的否定形式改用肯定的句式予以表達,言簡意賅。
關聯理論對科技英語翻譯實踐具有強大的解釋和指導作用,它能夠較好地從理論上解決在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中碰到的許多疑惑,能從深層次上揭示其內在規律性。根據關聯原則,譯者在從事科技英語翻譯時,應充分考慮譯語環境下譯文讀者的認知能力,通過各種交際線索找到源語交際者的真實交際意圖,然后通過推理目標語受體的認知環境,選擇具有最佳關聯性的翻譯策略,達到最佳交際效果。基于科技英語文體特征,從關聯理論的視域來探討這些問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語用翻譯的本質,進而有效指導科技英語翻譯實踐。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5 -16.
[2]Gutt,Ernst- 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48.
[3]Wilson,D.And Sperber,D.Representation and relevance.In R.M.Kempson(ed.)Mental Representations:The Interface Between Language and Re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24.
[4]趙彥春.關聯理論與翻譯的本質——對翻譯缺省問題的關聯論解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3):117—121.
[5]吳遠慶,肖德法.科技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誤區[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110 -113.
[6]陳益華.科技英語語篇翻譯的關聯觀[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2):128 -129.
[7]馬谷城.漫談科技英語翻譯—“信、達、雅”小議.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0:86-89.
H315.9
A
1001-862X(2011)06-0185-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0HGXJ0944)
田玲(1975-),女,安徽潛山人,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言學院教師,主要從事科技英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