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改善英語聽力教學質量方法的探討
林梅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目前大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日常交流。為此教師應該在使學生充分認識英語聽力的重要性和門課程技能的特點的前提下,結合詞塊教學,從糾正學生的單詞發音、訓練聽力速度、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及大量掌握文化背景知識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開展英語聽力課的教學。
詞塊教學;聽力能力;重要性
聽力無論對于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學習英語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它是日常交流的基礎,也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的部分。正是由于聽力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在日常交流中才能聽懂對方所說的英語,從而與其正常交流或愉快合作。此外在非交流語境,我們可以在業余時間運用聽力技能獲取各種英語知識,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歷史,并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因此,英語聽力能力不僅僅反映了一個人的英文水平, 還是反應其英語交流能力及提升個人生活質量和品味的重要條件。然而,它卻常常是進行英語學習的學生們在考試和實際應用中最頭疼的部分。很多同學即便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最終的效果也差強人意。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聽力能力呢?首先教師必須使學生意識到,聽力提高并非只是“聽的能力”的提高。它其實代表著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即發音、詞匯、詞組、習語、文化、英式思維等諸方面能力的提高。
目前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普遍存在問題在于:有的學生跟不上聽力材料的語速,只能抓住有限的單詞,在其反應這些單詞的意思時, 其它內容已經匆匆而過;還有的學生幾乎能聽懂每個單詞, 但就是無法快速理解整句的含義,更不要說整段的含義;另外一些學生在應對長篇文章時非常苦惱,記錄速度跟不上材料語速,邊聽邊忘,獲取信息的速度和質量均存在很大問題等等。 這些讓學生們苦惱不已的問題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及學習技巧有所欠缺等問題, 值得聽力課教師關注和深思。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教師應使學生正確認識一聽力課的特點。在語言的四個技能中,聽與讀屬與“接受型”技能,說與寫屬“創造型”技能(劉潤清,55)。聽力的“接受”性質決定了聽力能力的提高必須依靠大量的聽力實踐訓練來實現。它涉及到速度、理解力、音標、詞匯及語法 等方面的全面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幾項要素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
“詞塊就是事先預制好且被頻繁使用的多個詞的組合,這種詞匯組合有自己特定的結構和相對穩定的意思,可整體或稍作改動后作為預制組塊供學習者提取和使用。"(姚寶梁,2003)詞塊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大量儲存可以是學生在需要完成產出型任務時直接從大腦中取用所學習過的詞塊,提高流暢性減少錯誤的產生。詞塊教學的優勢有:有利于增強語用意識和準確性;有利于學生對篇章的整體控制能力;培養英語語感,產出更地道的英語。學生在進行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在將學習過的詞塊通過大腦加工的方式進行理解,從而完成試題或者聽寫。如果教師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詞塊教學的方式替代傳統的詞義式詞匯教學,使學生大量學習并掌握和儲存詞塊,學生們在聽力過程中就會以詞塊而不是單個詞的方式對所聽到的文章進行加工和理解,從而提高聽力速度和準確度。
我們關注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凡是發音不準的學生在聽力測試時成績一般都不會很高。這說明如果他們的發音不正確那么他們會相應地用自己的發音來判斷聽到的材料,從而產生很多錯誤。因此學生平時應注意單詞發音,教師應通過帶領學生反復誦讀及對個別容易出問題的發音加以強調等方式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正確的發音能夠增強學生交流時的信心;提高學生交流效率,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同時,幫助學生記單詞、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因為這一切都與語感有著及其密切的關系。發音不好的學生可以參考一下《英語發音入門》之類的書籍,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模仿,多練習音標, 多和外教進行學習和交流。教師在聽力課的教授過程中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模仿聽力材料中的發音和音調,邊寫單詞邊讀,多方面地調動感官,加強記憶;指出學生語音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強化, 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改變以往的定式。此外,我們還應鼓勵學生接觸英文原版影音材料,學唱英文歌曲,欣賞英語美文,通過賞析和模仿的方式改善發音。在上聽力課的時候也可看情況穿插一些這樣的內容,既豐富了教學又能讓學生用聽到的標準發音去糾正自己的語音錯誤。有了標準的發音,英語聽起來就會象自己的母語一樣通暢。
聽力速度直接關系到聽力效果,更是是影響考試時心態和人們日常交流效果的重要因素。測試中學生因為一道題沒跟上而頓時慌亂,接連丟失幾題的情況并不罕見; 同樣, 在與他人交談時因為跟不上對方講話的速度, 導致沒聽懂對方說的話而鬧出笑話或給工作帶來惡劣影響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聽力速度訓練的有效方法是“循序漸進法”,即由慢速到快速,逐步提高。這種方法可使初學者逐漸適應有聲信息的接受方式,樹立起聽的信心。在聽力速度訓練中要抓住速度這個主要問題, 訓練初期采用語法及詞匯比較淺顯,語速又相對正常的有聲材料。學生也應在平時多加練習,從反復聽聽力教學錄音內容入手,如所學的課本的音頻,口語教材的音頻,也可選聽適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令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在聽力課上,無論是精聽還是泛聽,開始時最好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聽應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反復聽。如果有些地方實在聽不懂,也應盡量聽辨各個音節,然后再由教師給出答案或學生打開書對照。接著再合上書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可幫助學生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課余時間給學生多提供原版的試聽材料,如 VOA special English, 一些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英文美文,經典電影對白等,久而久之耳朵就會適應聽力材料的速度, 學生聽力技能的提高則指日可待。
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相應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學生應在日常學習中加以重視。英語的聽力和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語法的轉換過程。閱讀時眼睛在紙上運動的精力只占很少一部分, 而大部分的精力則用在思考上。在收聽信息時, 注意力雖然沒像閱讀那樣受文字的影響,但大部分注意力總是在對音響信號的記憶、分析、判斷和理解上。顯然, 聽力與閱讀能力是兩種本質相同的語言接受能力,閱讀對收聽產生制約或促進作用, 閱讀能擴大詞匯量, 加深對詞義的理解與記憶。閱讀可以訓練理解能力, 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斷能力, 從而提高聽力理解的速度和準確性。學生在練習時必須要明確閱讀目的,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擴大詞匯量并進行語言轉換能力的訓練,不要將主要注意力放在對內容的分析與情節的欣賞上。閱讀應采用快速閱讀法,力求做到理解與速度并進。對于那些不嚴重妨礙理解的生詞,可忽略不理,待讀完整篇文章后再弄清楚。閱讀材料應既廣泛又與聽力材料相關。但程度的深淺應基本一致, 而且與自己的實際水平相當。當然聽力課不是閱讀課,但聽力課的教師可以把一些閱讀技巧傳輸給學生,也可以把合適的聽力材料在學生聽明白之后拿來當作閱讀的材料閱讀,讓學生感受聽和讀的相通之處。
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會幫助學生在聽材料時進行正確的上下文判斷, 更好的對聽力內容加以理解,從而促進聽力效果。目前的情況是,多數學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有時字字句句都能聽懂,因為聽力材料中一些習語和俚語的存在或者處在某個文化背景下,仍然搞不懂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文化涉及的內容很廣,關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自己應先了解英美文化,在開始聽音之前進行一些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聽力材料。所以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應該注意到本次課程要涉及的文化知識,或者在前一次課程中布置相關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絡,報刊雜志等等資源,然后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大家把找來的資料互相分享。這時老師應該起到一個總結歸納并且補充的作用。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使得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使得聽力內容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 聽力能力的提高與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聽說讀寫都密切相關,聽力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與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配合分不開的。在培養聽力技能的過程中,教師應從詞塊教學法入手,重視語音,語法,閱讀,視聽及詞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訓練,幫助學生以科學的方法真正提高聽力能力。
[1]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濮建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連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1)
[3]隋銘才,英語教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M],2001.
[4]汪榕培,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林梅,(1978.7--),學士,漢族,籍貫:山東,畢業于遼寧工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