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習武禪意"/>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侯金彥
“漸修”與“頓悟”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習武禪意
侯金彥
眾俠在小說之中的武功修習方式總結起來一是“漸修”,再者便是“頓悟”,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推進。所謂“漸修”思想是由神秀提出,從他所
做的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可看出其思想真諦。以“心體清凈,體與佛同”立說。主張“坐禪習定”,以“住心看凈”,為一種觀行方式。金庸小說中大部分修習方式采用漸修,循序漸進。
例如《九陰真經》的修習,當年少林寺僧覺遠職司監管藏經閣,他心性淳樸,看到九陰真經中記載著許多強身健體,易筋洗髓的法門便一一照做。數十年來,勤習不懈,于是百病不生,習得一身驚世駭俗的高明武功。他的修習在于心性清凈,以強身健體之念,無意之中習得高深功夫。郭靖習《九陰真經》,其資質愚鈍,在桃花島中以平常,寧靜之心被老頑童周伯通騙來修習,勤學苦練,漸進而成,其資質雖平庸但有一股剛強的韌勁,努力不懈,勤補拙成。《天龍八部》中的虛竹本為一介平凡且資質平庸的少林和尚,機緣巧合,卻得到無崖子近七十年北冥神功功力,這是無崖子花費畢生心血積累而成,力量無窮。此功力雖是虛竹一朝所得,但也是“漸修”之理。
此外在《鹿鼎記》澄觀告訴韋小寶修習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一指禪的方法:首先要修習少林長拳,熟習之后,,然后學伏虎拳,內功外功有相當根底了,可以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佛手,隨后要學散花掌、菠蘿蜜掌等等,之后才可學一指禪。經過長期的修習,逐步得法,如急于求成,沒有可御之內力,不但功虧一簣,還可能傷及性命。
二 “頓悟”淵源與其在金庸武俠中的體現
所謂“頓悟”是由六祖慧能提出,從他所做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可看出其思想真諦。五祖弘忍看到這首節偈后,欣然點頭,認為此偈已入法門。所謂頓悟就是于瞬間領悟宇宙實相之理,而實相在眾生身上即體現為佛性。眾生佛性為煩惱所障從而不為眾生所見,一旦頓悟斷惑,佛性便顯現。因此,眾生證悟實相也就是反歸自身本性,這就是所謂的“見性成佛”。因此從宗教角度看,慧能頓悟是一種快捷簡便的解脫論,通過瞬間覺悟,進入佛的境界,成就解脫。它強調的只是要人返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從人的生命主體的能動因素“心性”、“覺性”上尋找解脫的內在根據。以佛教根本教義為指導,在改變心理,轉換觀念的基礎上使人的精神面貌產生升華與飛躍,這即是慧能頓悟成佛論的根本精神。
在金庸小說中石破天在俠客島上的經歷恰恰詮釋了“頓悟”的精要。石破天自幼在山上長大,與人交流甚少,不諳世事,不識文字,機緣巧合從大悲老人贈他的十八泥羅漢身上得了高深的內功心法,然而自己卻不知。以一顆脫離凡塵之心處事,本著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的原則,不存半點心機。為救長樂幫眾人性命被賞善懲惡二使帶到俠客島。島上一個山洞里的石壁上刻著李白的那首叫做《俠客行》的五言古詩,其中隱含了一項絕頂神功。俠客島上眾多才華過人的武林高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來破解其中的天大秘密,卻全是勞而無功,毫無所得,誰也沒想到石破天這個目不識丁、樸素隨緣、毫無心機的旁觀者在無意中領會了《俠客行》中的這一套高明劍法。正如六祖慧能所說的“人人具有佛性,只是被利欲蒙住了眼睛,如可看破,便得有所悟,人人皆可成佛”。石破天恰恰是具有此般自清之性,視天下至高之武學為無物,從而參其精妙劍術。禪宗認為要真正達到“悟道”,唯有隔絕語言文字,或透過與語言文字的沖突,避開任何抽象性的論證,憑個體自己親身感受去體會,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 “頓悟”與“漸修”之間的關系
雖然修習方式不同,畢竟禪宗本是一門,其實“頓悟”與“漸修”本是一脈相承。當初達摩祖師來到東土神州傳播禪法,傳了六世,其本質思想便是一個“悟”字,神秀繼承了道信以來的東山法門,把“坐禪習定”、“住心看凈”作為一種觀行方式。通過坐禪來達到“悟”。而慧能將其加入自己的意識發展為不需坐禪,頓悟成佛。主要指:直指人心,頓悟本性;頓悟頓修,不落階漸;悟無所得,任性自然。其實二者雖方法路徑不同,但皆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得法獲悟。
在《射雕》三部曲中,王重陽可謂是一流高手,無人能及。他的武學主要在于明心見性,漸修頓悟皆有所用。郭靖與周伯通相比,赤子之心與其同,生性淳樸而境界博大;修習武功,一個是苦修,一個是樂修,但都得一“勤”字。二人心性空明,漸修漸習,通過漸修終成大器。與令狐沖相比,則兩人分別為漸頓兩途修道之典型。令狐沖是由體起用而體用一如,郭靖是由用歸體而體用一如。郭靖的武功先學自江南七怪,后又上一層樓,全真七子之一馬鈺教之,再上一層,外家絕頂高手洪七公教之,后得遇全真教正傳周伯通教之,最后由此獲得至上神功《九陰真經》,終于達到大成境界。郭靖之境界,以易經的乾、坤、大畜三卦之義理解,可得其真。大畜為上艮下乾之象。艮者,忠厚篤實(郭靖心地忠厚),山之象也。周伯通、令狐沖心思活潑,水之象也。動靜有別而本性一如艮卦之義推而極之,即為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之義。郭靖胸懷博大,正可當之。大畜之乾卦剛健有為、日新其德之精義,正是純乾之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基。郭靖修習武功,勤學苦練,意志堅毅,不畏艱苦,剛健之至,正符之也。其勇猛精進,展轉增上,最終漸成大畜上六所言境界:蓄積而通,豁達無礙,終歸于乾卦大通至正之境界,止于至善矣。以道家哲學來說,郭靖可當得起五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成若缺,大器晚成。郭靖合儒、道、易精神而為一,境界高絕之至,所以《倚天屠龍記》中一代武學宗師張三豐也自覺達不到郭靖的境界,這一方面表現出了張三豐隨和謙沖的大宗師風范,另一方面也的確說明了郭靖境界之高。
但郭靖修習武功乃漸進而成,終屬有為境界,不如王重陽無修無證、本來成道之境界也,而王重陽身兼以上六大高手之長而混而為一。惠能大師言:萬法兼備,萬法盡通,為最上乘王重陽也身兼奇門。活死人墓的布局、北斗七星陣變化之妙,奇門造詣決不在黃藥師之下,只是不太顯露而已。可見,王重陽能為第一人決非幸致。對王重陽武學境界最典型的一次揭示是在桃花島山洞中。周伯通說道:“他說我學武學得發了癡,過于執著,不是清靜無為的道理,因此我雖是全真派的,我師哥卻叫我不可做道士。我這正是求之不得。我那七個師侄之中,丘處機功夫最高,我師哥卻最不喜歡他,說他耽于鉆研武學,荒廢了自身修習的功夫。說甚么學武的要猛進苦練,學道的卻要淡泊率性,這兩者是頗不相容的。馬鈺得了我師哥的法統,但他武功卻是不及丘處機和王處一了。”郭靖道:“那么全真教主王真人自己,為甚么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學大師?”周伯通道:“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并非如我這般勤修苦練的”。注意“天生的了不起,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這句話,為什么“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因為已經沒有了武學障,當然武學的境界當下即通,所以為絕頂境界。這就是慧能所說的“自己的心皈依正道,就會念念沒有偏見,就會沒有人我的區別,就會沒有傲慢、貪婪之心。所謂厚積薄發,在長期漸修的積累中,得到源頭力量,從而達到頓悟的升華。
楊過的習藝過程可說既幸運又坎坷。坎坷之處在于他原可在桃花島中向郭靖、黃蓉二位高手習藝,卻因為身世恩仇所絆,而必須改投全真派門下。又因在全真派門下受人欺凌,而致叛出全真派,習藝過程可說一波三折。然而,情節的曲折離奇的安排,又讓楊過的習藝過程在坎坷之余,處處絕處逢生,充滿幸運。他幸運地認識了歐陽鋒,習得“蛤蟆功”,又幸運地被小龍女收留,習得“玉女心經”、“九陽真經”,最后他更因緣際會習得黃藥師的“彈指神通”與洪七公的“打狗棒法”。小說詳盡的描寫楊過修習每一種武藝的過程。
在金庸小說中,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可謂中國傳統思想與俠文化的“大雜燴”。其文章汪洋恣肆,縱橫千里,場面宏大,構造了一個獨立的武林世界,各種思想,各種派別在這里相得益彰。不管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禪宗“頓悟”與“漸修”思想在武俠小說中的體現是多方面的。也可看出金庸本人之博大精深。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華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