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晶 呂 盼 陳凡亮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藝術與設計系 330047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人對顏色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
自然界通過色彩向人們展示出物質的生命存在和運動狀態,著名色彩學家伊頓{Johannes Ltten 1888---1967}認為“色彩就是生命”“因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了就像死了一般”作為供人們觀賞游玩的公園尤其如此。
人們只有憑借著光才能看到物體的形狀、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覺,從而獲得了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因此,色彩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視覺反映。
在色彩的各種感覺中,溫度感占著最重要的地位,按冷暖區分,可分為暖色系和冷色系兩大類,暖色系如紅、橙等,冷色系如藍、紫等。在園林運用中,春秋宜多用暖色花卉,嚴寒地帶更宜多用,而夏季宜多用冷色花卉,炎熱地帶用多了,還能引起退暑的涼爽聯想。另外,在公園舉行游園晚會時,春秋可多用暖色照明,而夏季的晚會照明宜多用冷色。
色彩的冷暖,與脹縮感也有一定的關系。冷色背景前的物體顯得較大,暖色背景前的物體則顯得較小,園林中的一些紀念性構筑物、雕像等常以青綠、藍綠色的樹群為背景,以突出其形象。
色彩是物質屬性之一,因此,組成園林構圖的各種要素的色彩表現,就是園林色彩構圖。
園林內的色彩來源可分為三大類,即自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園林建筑和道路廣場假山石的色彩,園林植物的色彩。設計中主要靠植物表現出的綠色來統一全局,加之長期不變的及一年多變的其他輔助色彩。
公園的色彩設計要從自然的色彩和人工的色彩著手,自然的色彩主要是指公園中植物的色彩,在種植計劃時一定考慮到各個不同季節中不同植物的色彩變化,來進行種植的配置,人工色彩主要是指公園中的建筑與環境小品的色彩設計要與環境協調。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就稱為園林。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還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以及休養勝地。
園林主要造景元素是植物,植物因季節變化而呈現不同顏色,因此園林色彩具有季相變化性。
植物配置應綜合考慮植物材料的形態和生長習性,既要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又要保證能創造出較好的視覺效果,與設計主題和環境相一致。一般來說,莊嚴、寧靜的環境的配置宜簡潔、規整;自由活潑的環境的配置應富于變化;有個性的環境的配置應以烘托為主,忌喧賓奪主;平淡的環境宜用色彩、形狀較強的配置;空闊環境的配置應集中,忌散漫。
植物具有豐富的色彩,在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這些植物,根據色彩學的基本知識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首先在植物色彩方面,除通常的秋色葉等變化外特別注重地被植物色彩的變化,此外還可以通過夜景照明烘托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例如:桑德藥品筑波綜合研究所,總面積48374平方米,作品的最大特點是低被植物材料的應用,即矮杜鵑、箭竹、草坪這些地被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創造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并通過對植物形態的修剪與塑造打破原有的構圖,使作品更富有韻律感,這些植物形狀和顏色的微小變化,人們可以欣賞到抽象畫般的美麗景致,同時把樹池打燈的做法為整個公園創造出更加美妙的夜景效果。
鋪地是指在庭院、廣場、道路等處的地面鋪裝,他既要滿足行人步行的功能性要求,又要滿足色彩圖案表面質感等裝飾性要求,鋪地作為空間界面的一部分和山水、植物、建筑等共同構成園林藝術的統一體。
在園林設計中,鋪裝的圖案可以襯托、美化環境,增加園林的色彩,還起到了提示引導的作用。然而紋樣起到了裝飾性作用。鋪裝的紋樣會因場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園林中的鋪裝紋樣、材料要與景區的意境相結合,起加深意境的作用。整齊統一的鋪裝圖案也能夠比較容易與環境相融合,提升整個景區的品質。
鋪裝的形式美與材質質感變化,和色彩是緊密聯系的。其中,鋪裝的質感必須與色彩變化均衡相稱。所以鋪裝色彩是形式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形式美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色彩變化多,則質感變化要少一些。如果色彩、紋樣均十分豐富,則材料的質感要比較簡單。
園林建筑在風景園林中只占有1%--2%的面積,但往往它是某景區的構圖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園林建筑色彩要與環境和諧統一,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冷,綠色貧乏,園林色彩常被建筑色彩“占領”,所以園林建筑廊柱門窗崇尚紅色為主調,并統一全園。相反,我國南方氣候溫暖,植物全年蔥郁茂密,所以建筑色彩用茶色、白色為多。總之,隨季節變化植物色彩與終年不變的建筑色彩應注意統一協調,以免喧賓奪主或主次不分。
4.4.1 水的形式
自然界中有江河、湖泊、瀑布、溪流和涌泉等自然水景。園林水景設計既要師法自然,又要不斷創新。水景設計中的水有平靜的、流動的、跌落的和噴涌的四種基本形式。設計中往往不止使用一種,可以以一種形式為主,其他形式為輔,也可以以幾種形式相結合。
4.4.2 水的特性
水景設計不能孤立的考慮,應充分利用水的各種特性,綜合考慮。水本身透明無色,但水流經水坡、水臺階或水墻的表面時,這些構筑物飾面材料的顏色會隨著水層的厚度而變化;寧靜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會呈現出環境的色彩,倒影的能力與水深、水底和壁岸的顏色深淺有關;急速流動的、噴涌的水因混入空氣而呈現白沫,例如混氣式噴泉噴出的水柱就富含泡沫;當水面波動時,或因水面流淌受阻不均勻而產生湍流時,水面會扭曲倒影或水底面圖案的形狀等等。另外在設計水坡或水墻時,除了色彩外,還要考慮坡面和墻面的質感,表面光滑的質感細,水層清澈;表面粗糙的則水面會激起一層薄薄的細碎白沫層坡面。若在坡面上設計幾何圖案浮雕,則水層與坡面凸出的圖案相激會產生很好的視覺效果。水池的池底可用深色的飾面材料增加倒影的效果,也可用質感獨特的鋪面材料做成圖案。
園林中的色彩千變萬化,但在設計中一定要顧全整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都具有豐富的色彩變化,但高水平的色彩效果要靠人的色彩素質,我們必須加強對色彩的認識與修養,才能恰當的把握好園林色彩效果。
總而言之,園林藝術是人們長期實踐的產物,因此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我們在吸取外國風景園林建設成果時,也不應該忘記對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精華的繼承和發揚。沒有特色或失去傳統的園林是沒有生命的,也是沒有“可持續發展”希望的。因此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勇于探索,才能不斷豐富園林藝術寶庫,推進園林事業的發展。
[1]《現代環境設計》. 李向北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2]《日本景觀設計》 三各撤 長各川浩已 章俊華 賀旺編著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園路. 踏步. 鋪地》 主編偉耕 副主編易和 謝青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4]《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 趙世偉 張佐雙主編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