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颶斌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傳統的教學科目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已經結出豐碩的成果。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演進,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更體現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教革勢在必行。我們的“插圖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及運用”應運而生。
插圖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插圖的歷史演變,從“出相”、“全圖”發展而來,可以把它看做是版畫發展史。歐洲的插圖歷史與我國相似,最早也出用于宗教讀物,后來被廣泛的運用于各種書籍當中。所以,傳統的插圖教學是依附于某種制作方式之下,對學習者的造型等各方面繪畫能力要求較高。插圖教學的創新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的全面提升。
從傳統教育觀念來看藝術設計教學,包豪斯時代對“藝術與工藝的教學應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了激烈地討論;現在“設計教學的改革與變革”依然是值得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從以往的”裝潢”的概念,到現在的“平面設計”名稱的轉換,也揭示著藝術設計教學與國際接軌。同時,藝術設計教學的分科細化,課程設置的細化,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容易.所謂”大一大二學基礎,大三大4學創作”但是,創造和整合能力是長時間培養而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不知道要表達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的意圖用怎樣的視覺方式表達,更不用說設計意圖的創新實現了。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中,我們為設計教學的創新而開設了設計思維訓練等新興課程。但是,新課程的設置研究所需周期較長。
然而對于當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插圖藝術已普遍用于現代設計領域的各個方面,其制作手法,集繪畫、圖形、攝影、電腦等其它藝術之大成,綜合成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其藝術要素的多元性,使插圖藝術將各種藝術的再現性與表現性緊密交織,成為一種由多種藝術元素組成的有機整體。插圖的發展與平面藝術、動畫以及新媒體藝術息息相關,可以預見插畫與這些學科的專業界線將逐漸模糊化,插畫與這些專業間的滲透性越來越強,插畫的專業外沿逐步擴大。插圖從它誕生的母體——書籍之外,找到了寬闊的生存空間,插圖更多更有效的為社會服務。
所以根據以上論述與分析插圖藝術教學存在主要問題:
1.新課程的設置研究所需周期較長。
2.傳統的插圖教學是依附于某種制作方式之下,對學習者的造型等各方面繪畫能力要求較高。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用新的方式,以較短的時間繪制新視覺的商業插畫,是我們與市場接軌所面臨的新問題。
3.藝術設計的創作教學方法偏重于對某一種技術的探索學習,忽略了其它技術的延伸和對思維方式的開發訓練。
如何來解決以上三個主要問題呢,本課題的研究從2008年至今2年時間,用較為充分的時間和多個年級的教學進行此教改項目。已經在平面設計方向的書籍裝幀課程、動畫設計的原畫設計課程環藝專業的壁畫設計等教學中體現出插圖設計教學的創新和運用。這一部分的教學融合在書裝原畫和壁畫設計中,使課程教學豐富,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為視覺藝術的教學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新辦法。在本年度的畢業設計展上,插圖設計也作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形式展示出來,體現了插圖設計在設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及運用的成果。
而在插圖教學設計的研究分析中得出以下幾點改進方式:1.對舊的插畫知識體系的發展、更新,開拓插畫藝術新領域,為視覺藝術設計創作與教學提供新辦法。2.注重設計思維開發:培養學生的動腦習慣和能力,拓展固定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并把這種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帶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懂得思考和學習。3.本項目將在視覺藝術設計的多個領域推廣實踐。具體的實踐內容涉及:動畫腳本創作、DV影像、書籍裝幀、裝飾壁畫、產品設計等視覺藝術。
因此可以看出改革的插圖設計教學應有時間充分,涉及年級廣泛,涉及課程豐富等特色。插圖設計可使用的方式和材料的廣泛性,使學生便于掌握并能夠廣泛的運用并在視覺藝術設計的多個領域推廣實踐。具體的實踐內容涉及:動畫原畫創作、書籍裝幀、裝飾壁畫、產品設計等視覺藝術。
本項目的改革以小見大,是對舊的插畫知識體系的發展、更新,開拓插畫藝術新領域,為視覺藝術設計創作與教學提供新辦法;以點代面,培養學生的動腦習慣和能力,拓展固定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并把這種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帶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懂得思考和學習。
課題研究的切入點“插圖設計”,小而明確,具有多學科性,具有推廣面大,調整容易的特點,而所需教學工具也簡單,易于教學實踐;涉及的研究對象多元化,研究方向多角度,避免學科單一化對教學研究的結果帶來的以點概全的偏差,使教學創新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推廣潛力和效果。
在插圖設計教學中“創新”是關鍵問題。圖像、圖形創作,是一切視覺藝術表達的關鍵。傳統的視覺藝術創作方式往往以某種固定的技術手段為前提,然而藝術創作的本原是要解決“創作者要表達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在習慣了以某種嫻熟技術手段為前提的制作方式下,往往表意不準(表面技法的嫻熟效果迷惑了本要表達的根本問題)。那么,從文字(立意)到圖像的表達,進而轉化為圖形,是基本功欠佳的廣大學子的一個瓶頸。習慣了普通高中用文字表達意愿(創作意圖)的學生,怎樣把文字的思維變為圖像、圖形的表達是藝術教學中的關鍵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從一個可樂瓶子的圖像轉化為一個人體的圖形相對容易。然而,要表達出跑、跳這樣的動詞,進而轉化為準確的表達悲傷、喜悅這樣的形容詞是藝術創作的一個難點。那么,要表達“迷惘的人”這樣一個命題更是難上加難。但是讓習慣了文學表達的學生從分解句子入手就容易多了。找到相關情景,如,“找不到路的人會有這樣的典型情緒” 。首先,其名詞“路”“人”提煉出來。分解其形容詞使其變為:“靜止的”“沒有路標”、“沒有(來或去的)方向”、“非暖調”、“單獨的”,這樣,我們可以聯想到這樣一個畫面“一條沒有起點和終點的路橫在畫面兩頭,一個人站在畫面角落,藍色”。為了加強“無方向感”,畫面的路可以調整為多條,交錯的;為了強化“人”在這個主題的參與感,人可以調整到畫面中心,但面積要??;在這個情景里“迷惘”還表現為“選擇不了”“不確定”。最終,“一個黃灰色的人,很小,在畫面中央。四周被藍灰色的路交錯包圍”的形象躍然眼前,在紙面上的“迷惘“的情緒表達(在一切視覺藝術中的表達) 清晰可見。在此草圖的基礎上, 教者需要精心引導教授使學生嘗試使用多種工具手繪并可以選擇使用電腦技術合成處理,甚至用綜合材料表達,最終確定適合這一主題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
在這一屆的畢業設計展上,有專門的一面墻體展示了本課題研究的具體成果。學生們或用綜合材料或用彩稿或用簡單的黑白圖案的方式體現了豐富的創意;所運用的制作方式有手工制作,有電腦制作。
由此可見,插圖設計在設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及運用課題的研究,其理論價值主要體現在設計教學的運用上面。良好的運用性使教學研究很容易被推廣在教學中去,便于發揚創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收集最切實的實施效果能很好的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完善和表現插圖設計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熟悉各種材料和表達方式的可能性,了解材料的豐富性和各種材料的特點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制作和實踐中使學生具備設計思維能力,并能用簡便的方式明確的圖像組合體現自己的設計創意并勇于具體實踐.未來的插圖設計教學會延伸進視覺藝術的各個領域并以其獨有的思維方式和藝術特的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1] 王宏民.插圖設計課程的教與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1,(06).
[2] 楊晨,劉賁.平面設計專業插圖設計教學的多維化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4).
[3] 畢生.插圖設計在教育類書籍中的應用與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08,(10).
[4] 劉東霞.現代插圖設計教學思考——插圖的原點與電腦技術運用[J].藝術教育,2009,(08).
[5] 廖克儉.現代插圖設計教學的探索[J].大眾文藝,2010,(24).
[6] 汪霞,馬天飛.插圖設計的新趨勢——論CG數碼商業插畫的崛起[J].成功(教育),2009,(08).
[7] 徐曉婷.淺談科技發展對插圖設計的影響[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09).
[8] 王冠威.數碼科技的發展對插圖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