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勝
四川省三臺縣西平初中 四川綿陽 621104
談七年級數學興趣教學
張永勝
四川省三臺縣西平初中 四川綿陽 621104
七年級;數學;興趣教學
很多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上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的興趣進行不懈努力。但師生雙方進行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左右著改革和進程,直接影響著對的興趣。而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生動活潑,對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的興趣。
那么,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的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七翻開剛拿到的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在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第一章時,可讓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對難學嗎、有用嗎?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的興趣。又如在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化難為易,從而激發的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起始階段的,側重消除害怕的心理、提高興趣上做文章,以的趣味性、的性給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七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中誘發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持久的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1.注重課堂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中。
2.充分讓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的興趣。在中,我把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中教師的的精練、語調的變化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實踐中,我從興趣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培養習慣。具體是前出示題,如“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效果;或有地組織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內容。同時,鼓勵在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中有進步、有成績的,使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進入所創設的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中,也可以讓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和規律。
3.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情境把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平行”前,要求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4.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中或讓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站在的主體位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的興趣。
另外,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質疑的形式、列舉生活中現象的形式引入,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氣氛暢然的開課調整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講興趣。
七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舉辦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行為要規范,做個好,引導他們逐步學好。
以上僅是我個人在新教材過程中一點粗淺的看法,還望各位同仁給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師在實際中,其措施是多種多樣的,體會也各不相同,還有待于我們共同的研究和探討,真正能勝任新教材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