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四川省三臺縣老馬學校 四川綿陽 621103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進入語文織就的‘寶藏’,能開闊視野,提升精神,凈化感情,增添智慧,認識社會,品嘗人生,其中快樂,難以言表?!钡拇_,語文課應該是充滿了情趣和快樂的,但傳統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使本該最有生氣的語文課變得索然無味。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要在教學中靈活多變,追求個性化教學,嘗試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型,讓語文課精彩紛呈,充滿靈性和活力。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學生綜合語文素養也會得到很大提高。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閱讀課教學可探討的問題很多,筆者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談一點認識和做法:
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在語文閱讀課中,應注意以下對話:①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②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得很清楚?”等;③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編者的意圖是什么”等。
1.展示情景,誘發形象聯想,感受文章的情感
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意蘊深遠、感情豐富,但由于初中生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有限,文章所蘊涵的情感內涵,常常不能被學生準確地理解、感受。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更感興趣;具體形象的事物也更容易引發學生的聯想,激活他們的思維。因而,形象聯想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最直接因素。教師要從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出發,盡可能形象化地展示情景,把蘊涵的情感因素,形象化地呈現出來,以便學生理解和感受。
2.披文入情,運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文章的情感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要讓學生深刻體驗文章的情感,就要引領學生披文入情,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侗秤啊芬徽n是一篇紀實散文,作者截取生活中最鮮明的一個片段,通過寫父親送別“我”到車站給“我”買橘子時“我”所看見的背影的特寫,抒發了濃濃的父子深情。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引入課文的: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誰都會潸然淚下,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皨寢尅边@是世界上最神圣、最輝煌的稱呼!那么我們的父親又如何呢?嚴父慈母,根據中國的這句老話,仿佛做父親的一定是非常嚴厲的。其實,我覺得在我們的生活中慈父也有很多。同學們,你們也一定會有一位可敬的慈父,下面請大家靜靜的回憶一下,然后說一說。學生們一個個傾訴著他們心中那一段段關于父親的感人的事情,沉浸在一種對父親的熱愛的深沉的濃情中。在此基礎上去學習課文,學生們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到課文那蘊藏于平淡樸實語言中的濃濃的父子深情。
3.情感交融,心靈感應,升華情感
課堂教學中除了有一條知識交流的主線以外,還有一條情感交流的主線,而情感交流對于形成知識交流具有強大的驅動力。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而情感交流的最高境界是達到心靈感應,思想交融。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由于其生活閱歷、知識水平的差異,會有很大的不同,課堂上就是要實現不同情感體驗通過心與心的交流達成情感共鳴。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必須自己親歷情感的生成過程,必須自己去深入體驗文本,才會有真切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以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感,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思想,通過情感調節的各種手段升華情感。進而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走向,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閱讀文章一是為了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習得寫作經驗。因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時教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習借鑒作家的寫作技巧,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寫作訓練。這一點人教版語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認為還很不夠,教師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設計,當然這些訓練一定要落到實處,可讓學生當堂展示,也可作為課外訓練,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自評、互評、點評結合。
在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遵循閱讀的自然規律,并認清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倡導學生、文本、教師的對話情景,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平等的交流者,互動的合作者,教學的創新者,在無所作為中有所作為。
論文發表期刊
[1] 溫小軍. 對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三個追問[J]中國教育學刊, 2009, (08) .
[2] 徐長斌. 試論初中生閱讀理解監控能力的培養[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6, (06) .
[3] 王瑞玲. 論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歷史性研究的必要性[J]新課程(教師), 2009, (02) .
[4] 汪曉娟. 初中生語文閱讀低效的成因及對策探究[D]蘇州大學, 2008 .
[5] 林潤之. 以培養學生閱讀探究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三步五環節”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03) .
[6] 向巧利.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閱讀[J]湖南教育, 2002,(16) .
[7]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N]中國教育報, 2001 .
[8] 鄭孝芬. 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調查的幾點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5, (03) .
[9] 徐長斌. 初中生閱讀理解監控能力的發展與培養[D]江西師范大學, 2004 .
[10] Ellen D Gagne ect.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M]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1, :269-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