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花
南京理工大學 210094
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
——以體驗式學習為例
徐媛花
南京理工大學 210094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深入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不斷的更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了新的發展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體驗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與之相聯系的具體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理論灌輸的方法。那何為“理論灌輸”呢?理論灌輸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的向受教育者進行理論教育,引導受教育者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論講授、理論學習、理論宣傳、理論培訓等具體形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理論灌輸已經無法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時代特征,不斷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受教育者不是一個先進思想和科學理論的吸納容器,他們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能對教育者傳遞的教育內容和信息進行主動認識、自主選擇的學習與接受主體。當今人們的心態是一種在快樂中追求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的一種狀態,也可以說是人們越來越多的尋求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改變。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正震蕩著世界的各個角落。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發生著劇烈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與此同時而逐步發展和更新的新方法正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即體驗式學習方法的盛行。
如今如火如荼的體驗式學習可以說是體驗式培訓的一種應用,那么體驗式培訓的發展歷程又是如何的呢?
二十世紀初教育家科特?漢恩(KurtHahn)博士認識到學校教育的局限性,他認為學校教育早己不能完全提供學生平衡成長的空間與機會,為此,他研究了一套用于彌補這些缺失的教育方式,提供學生親身體驗挑戰、冒險和突破的機會,并在實際教學上,發展了一套以經驗教育為基礎的模式,訓練領導者帶領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緊張、刺激、好玩的活動和任務,后來他的學校為此取名為“OutwardBound”。
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體驗式訓練的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也擴展到各類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人格訓練、心理訓練、管理訓練等。
1960年代,漢恩的體驗式學習在美國得到了奇跡般的發展。因為校園教學課程與軍事訓練之間有所差異,他們又逐漸研發出一套更加適合校園活動的課程。這套課程的設計都與野外生存訓練、攀巖等冒險活動有關,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體驗學習”的概念逐漸成熟并被廣為采用。目前這種學習方式已經逐步擴展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也正被人們無形的廣泛應用。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經驗的學習,這個學習的過程是通過經驗轉換產生的。即首先是個體投入到活動當中獲得體驗,通過對活動的反省或者是回顧,在分析中得到有用的見解,然后產生行為或理解上的轉變,在應用于未來的行動(David A Kolb,1984)。體驗式學習的歷史非常久遠,亞里士多德曾說:體驗不次于藝術,而且體驗了成功往往比僅僅是擁有理論更有意義。很多書中也常引用孔老夫子的話:我聽見了,我忘了;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
在近代,被廣泛認可的比較系統的理論是來自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經驗學習”,其強調“做中學”,杜威也被稱為:體驗式學習之父。杜威認為,教育就必須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定的材料,要真正獲得真知,則必須通過運用、嘗試、改造等實踐活動來獲取,這就是著名的“做中學”。按照杜威的思想,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達到改造個體行為的目的。
體驗式學習體現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隱性教育的特點,由于隱性教育突出強調的是教育對象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體驗式教育正是這樣,并且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育目的和內容的隱蔽性與暗示性。相對于顯性教育而言,在隱性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等都不是直接顯露而是隱藏的,即在教育對象的不知不覺中,通過一些活動,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2.教育過程的非強制性和愉悅性。教育對象自愿、自主的選擇和參加活動,并且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自己的直觀思維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內容,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
3.教育途徑方式的間接性和滲透性。即教育者不是通過灌輸式的教育方法直述道理,而是讓教育者先接受體驗,在體驗中親身感受,能夠自覺接受教育內容,達到教育的效果。
4.教育效果的獨特性與持久性。體驗式教育是通過教育對象自身的同化和接受起作用的,在這個過程中,個體的頓悟和內化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體驗式教育就是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改變,在體驗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對象的自我感悟。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的教育,這樣日積月累必然在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和顯性的灌輸式的教育方法相比,隱性教育的效果會更穩定一些,也更具持久性。
當然,體驗式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性的一個體現,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更先進,更有效的方法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
后現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性質,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會隨之而改變。人們不再局限于灌輸式的教育或者理論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是追求一種輕松愉悅的快樂的體驗式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改變。在體驗中自行的感悟其中所蘊含的真理。我們期待有更有效的、更具創新性的符合后現代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出現。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徐國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視野的系統分析》,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版.
[3]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版.
[4]人眾人公司《體驗雜志》,第23期.
[5]李岡豳.《做最好的拓展培訓師》,企業管理出版社,2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