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成 胡彥月
盤錦市雙臺子區谷家小學 124000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小學階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更應從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實際出發,重視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傳統有的教學模式,主要突出以幾大板塊、幾大結構來完成教學任務,通過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等多種課型,教學程序式的結構設計,突出了教師的引、教師的導,固而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完成每學期的課程計劃任務。但學生的思維空間受到束縛,不能很好地得到發揮。因而在《自學練習法》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并不對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避免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而學,但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初步理解要學知識,并能提出自已的見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發現的、疑問等。特別是學生自己的看法、見解等有利于學生主體思維的個性發展。
課堂教學結構以新授課為例:
預習交流(3分鐘);全班交流(10分鐘);交流小結:(2分鐘);嘗試練習(8分鐘);歸納總結(2 分鐘);提高練習(8分鐘);課堂小結(2分鐘)獨立練習(5分鐘);
《自學練習》法貫穿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加大了學生說的訓練,減少了教師教的任務,同時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練習時間,整節課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得到充分展現。
發展思維,暴露思維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 營造思維氛圍、 調度思維情趣、 創設思維情境、 啟發思維啟動、 學會思維策略、 養成思維習慣、 倡導思維平價、 暴露思維過程。
創設情境,巧抓機遇:在導言設計中巧抓機遇, 在突破重難點時巧抓機遇、 引導學生走出思維誤區時巧抓機遇、 在對知識進行綜合訓練時巧抓機遇、 在課堂上出現了"節外生枝"時巧抓機遇、在引導解決疑難問題時巧抓機遇。
改革教法,提高參與意識:恰當地選擇和正確地使用教學方法是落實知識教學、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學任務的關鍵措施。
勇于創新,啟動示思維: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激發認識興趣、 開拓知識領域、 鼓勵探索求異、 克服意義障礙、 充實課外活動。
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只是運用一些思考題、難度題、坡度題等來展現,同時這種創新只能是少數個別學生的學習,而學生的創新思維應包括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廣度,更包含學生認識的創新、問題的創新、發現的創新等。運用學生自由答 ,放開了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要求、局限性,有利于學生敢于大膽地談看法、想問題。
1.認識的創新:
學生通過預習、交流、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并時常有更易理解、 更易學習、更加明確、更有針對性的說法,更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2.發現的創新:
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時能發現其規律、特征。進而更深一步地去設想、論證、推導得出現在未作要求,但以后或高年級以后才涉及到的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問題的創新: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提供自己在認知過程中的疑問,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提高,同時也幫助全班同學進一步理解認識。
遵循教學規律,建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討、發現規律方法、主動解答發問、激烈評論評價。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得到極大有培養。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性原則:
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見解等,讓學生大膽地談自己的認識。
2.堅持以本課內容為核心性原則:
理出課堂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便于課堂中調控教學過程,處理好發散與收攏的關系。
3.堅持鼓勵性原則:
激勵學生提出的看法、問題等。從不打擊批評學生的失誤,相反,就是學生有錯,都應對他敢于想象、敢于發言給予肯定,激勵每個學生都敢于思考,敢于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現自己。
4.堅持評價性原則:
開展課堂回答問題評比,由專人負責登記,學生匯報每節發言次數,每月進行一次小節,評比出發言積極的同學激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大膽提問。
5.堅持平等性原則:
積極開展課堂中學生間相互交流、談話,促進學生相互溝通,談體會、談看法,更宜于學生的想、說訓練,營造良好的氛圍,相互間得到提高。
6.堅持提問性原則:
課堂開辟專項提高時間,允許學生提出任何問題(盡可能地與本節課內容有關),讓學生對已往不清楚的問題進行再認識,對以后要學內容初步感知,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
大量地運用談話式、研討式,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并具有獨立思考的主體性。教具的合理運用,促進學生的直觀認識,易于學生理解、掌握、想象。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對于一些難點突破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創造了良好的作用。
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正是由于在各方面重視了學生主體的展現,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不斷鼓勵學生去發現、去認識、去創造,使他們在課堂中敢于展現自已,真正地體現了教學的創新精神,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樂學、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