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河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甘肅天水 741025
近年來,隨著我國美術類考生逐年擴大招生規模,各方面對藝術設計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促使各高校紛紛開設包裝設計,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體系,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方向,建立層次結構更合理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格局,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1]。
影響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理念最深的是德國包豪斯及烏爾姆的教學理念。包豪斯教育思想主要表現為:實行藝術教育和技術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架起技術重新統一的橋梁,填補藝術創作和物質生產、體力勞動和精神價值創造之間的鴻溝。烏爾姆教學理念在于詳細地研究了藝術設計與科學的聯系,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強調了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證實了培養掌握科學知識的藝術設計師的可能性,為藝術設計廣泛地介入工業生產開辟了道路。
德國包豪斯思想注重的是藝術教育和技術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我國現階段的課程結構的基本構成是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理論課相結合的模式,基礎課程的設置主要內容是藝術的“三大構成”以及基它的基礎內容,而理論課主要包括各種設計理論及設計發展以及與藝術設計相關的人文類的學科。烏爾姆強調的是藝術設計的科學屬性,其最大貢獻在于使得藝術設計專業系統化、模塊化、多學科交叉化的發展。我們不僅從傳統中汲取精華,還借鑒了國外藝術設計教育的一些先進經驗,形成了今天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基本結構[2]。
自從 1956 年中國第一所工藝美術院?!醒牍に嚸佬g學院(現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立至今,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很多具有地域性特色、專業性強的專業院校和設有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如江南大學、山東美院、、南京藝院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情況,見表1所示。

表1 藝術設計(裝潢)專業??普n程設置及課時分配比例表
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從總體上講反映出了一些共性,表中可以分析出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
首先,課程結構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必修課又分為公共必修課與專業必修課,表中公共必修課是8門,專業必修課是9門,專業選修課是6門,從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礎課所占的比例較高為 33%,有加重學生課業壓力的趨向。第二,理論課與實踐課程比例趨于合理,但是實踐課程比例仍偏低。第三,在理論課和與實踐課程的安排方面,理論課程是集中學習的,通常是從一年級開始安排,而實踐課程基本上是安排在理論課程學習完之后,且都是安排在學期結束或最后一學期實習。導致理論與實踐課程處于分離的狀態。第四,課程教學方式是采用學分制的,學生以修滿學分為標準衡量。
由于我國高職發展模式的滯后以及現階段國家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統一規定。目前我國各大高職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基本上改變了“千篇一律”的狀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方向具有多樣性,出現多個專業學科,如有環境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等。并且能夠針對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發展的狀況來設置相應的課程,這樣更好挖掘的學生的創造潛能與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從而,使得高職藝術設計課程設置更具專業性,前瞻性與適宜性。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實用型人才,當前我們提倡受過教育的人應該不斷的在廣泛的人文和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拓更寬的領域,尋求新的知識,而不應在某種學科中發展狹隘的專門知識。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在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以往有所提高,實踐課程實施的形式也多樣化,如建立專業工作室,在相關的企業家合作建立藝術設計實踐基地,實行校企合作的培訓方式,并且把學生定期的送到企業單位實習等。
我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困難和問題較多。我國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分配仍不合理,理論課時占的比例大,實踐課時少,不能很好的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在課程設置的調整上還不夠靈活,不能很好的應對市場對藝術設計產品日新月異的要求[3]。但只要提前對困難和問題進行充分的預測,群策群力共同尋求應對之法,相信今后一定能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實施和改革過程中取得佳績。
[1]區穗玲.淺談國外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 26(07):102.
[2]荀歡歡.關于高職高專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7):37.
[3]尹健君.關于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