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論中國現代糖果品牌之創意包裝
張璇
我國傳統的包裝形式在現代社會如何去運用,現代糖果產業的發展以及包裝形式的新創意。借鑒日本包裝成功的的路線,對我國產品包裝有哪些啟示,如何做到設計興國不僅僅是一個口號。
糖果產品的定位不僅僅是小孩子,大人也一樣是消費群體。怎樣才能做到讓更多的人接受你做的包裝,這是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查,大部分人認為國內的糖果包裝和國外的差別太大,太多的俗氣與粗糙。我們是從包裝去看這些問題,糖果的味道好壞暫不做評價。提到糖果,我想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白兔,金絲猴等牌子,再忘遠回憶就是小兒蘇之類的,以前我小時候的花生糖等。
在三十年前,糖果是奢侈品的代名詞,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禮物。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得到一顆奶糖而歡呼雀躍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大白兔奶糖的包裝紙也成為兒時一段美好的記憶。如今糖果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中國糖果企業已增加到5000多家,年總銷量已超過三百億元,相繼涌現出金絲猴、雅客、梅林、金冠、喔喔、悅家、綠得、馬大姐等知名品牌。
隨著企業的發展,包裝成為糖果銷售的必備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形式更是豐富多彩。從以前的大白兔經典包裝到如今五顏六色的包裝,糖果的包裝經歷了一個量變的過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的眼光也不斷的提高。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不斷的提高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這就需要設計師來不斷的創新,在包裝上做到我中國之特色。可如今市面上之糖果包裝,一味的去模仿國外,失去了我國之傳統。沒有自己的東西在里面,有的只是表面的膚淺。去借鑒別人是值得的,可到最后把自己的文化給丟了,那還不如不去借鑒。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過快,導致文化發展出現空白的感覺。好與不好一比較就知道。
在古代,麻、木、皮革等常被用作包裝材料。我國是絲綢的故鄉,絲綢自然也被用作包裝材料,制成錦袋、錦盒等。
這些包裝形式對我們現代有什么樣的啟發。國人現在一味的崇洋媚外,總是覺得人家的都是好的,自己的都是不好的。這種心理一個世紀都占據著國人的心理。對于傳統,我們研究的太少,文化的斷層更使得傳統感覺上離我們很遙遠。
現代可運用的材料有很多,形式也是百花齊放。可越發展離傳統越遠,仿佛已經忘記在建國前我們也有自己的包裝。如今大多人參考的都是國外的,我國傳統的東西已經丟棄。拿來的東西越多,自己的東西越是沒有。個人覺得傳統的東西不能丟棄,這并不代表我墨守陳規,不去接受國外好的東西。我主張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既要有自己的東西,也要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國外只能讓我們在國際的競爭中失去自己的東西。
首先,讓我們先拋開環保講吧,無論形式,材料,色彩,圖案。國內的不少白酒包裝,似乎只要是酒類包裝就非得采用金卡印刷,然后用盡燙金、專色、凹凸、鐳射、噴砂等系列印刷工藝,非這樣不能稱之為酒包裝。已經陷入一個思想的僵局,無人能引導著去打破這樣的界限。沒有真正的去思考,永遠都做不出來好的作品。設計興國只不過是一個口號。
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感覺在國內已經變得不重要,連產品的質量都保證不了的今天,有人覺得你去關心這些外表的東西有何意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分工,盡自己的責任去做的更好,我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國之包裝設計一定會有所突破,可若是想要超越日本,我們還需要很多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之傳統文化,人們應該好好的考慮如何去運用,如何運用的更好。不然到最后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還談什么設計不設計。
舉一個漢字的例子。日本人非常喜歡中國的漢字,對中國書法研究得非常透徹。早在唐代中國書法就傳到日本。日本人通過反復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書法藝術形式。日本設計師廣泛采用書法字體進行創意設計,水墨文化在商品包裝上得到很好體現。書法字體因其產生的年代不同風格各異,將其應用在裝潢設計上效果獨特。書法文字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充分體現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創造過程中,設計師充分考慮商品本身的特征,并注意與其它設計要素之間的協調關系。字體設計或瀟灑流暢、潑墨自如;或清新儒雅、端莊秀麗。形式多姿多彩,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能夠為畫面增添無窮的魅力。我們可以在日本包裝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神韻。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無時不在追求字體的整體形式美。力求表現出對比、和諧、均衡、韻律等藝術特征。做到疏密有致、虛實對應。體現出設計的理念與個性化特征。在一些風味小吃、方便食品包裝,文字排列變化豐富,追求活潑、跳躍、動感的表現效果。設計師首先將主體文字安排在最佳視域區,次要的說明性文字依次安排在一個較小的部位或空間。這樣消費者的視線就可以沿著一條自然合理、順暢的流程節奏進行閱讀,達到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重視裝潢設計中的文字設計,強調文字設計的審美性和文化性。在字體設計上喜歡用手寫的書法字體代替電腦規范化的文字。追求書法字體氣勢奔放、筆墨飛濺的藝術效果;追求字體在快速行筆運墨中的飛白蒼勁之美。字里行間蘊含著一種輕松自然而帶有人文色彩的情調,讓人體味到其中深藏著的文化內涵,達到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美。而視書法為國粹的中國,在這方面是否更應該多一些主動性和多元性呢。
我國傳統文化精華無數,為何很少有人 去關心,是我們哪里做錯了,還是文化把我們給弄丟了。我們不得不好好的去反省。設計興國,不僅僅是一個口號。
[作者單位:中華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