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平 河南省蘭考縣孟寨鄉孟寨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之我見
曲水平 河南省蘭考縣孟寨鄉孟寨小學
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已經多年,多年來我一直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對每位孩子都做到有愛心、有責任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幾十年的工作也使我在教學中累積了一些經驗,也根據自身的情況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們當地教學的方法。
小學數學;課前;課中;課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學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教給學生,這才教學真正涵義的體現。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課前備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熟悉課堂要講的課本知識,根據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觀念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我把課前的準備工作分為準備課標;準備教材;準備學生;準備教法;準備教具和準備自己。
準備課標,結合新課標要求,聯系學生實際,準確制定每一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鉆研教材,結合數學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雙基目標。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思維能力目標。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思想品質。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也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目標。
準備教材,教材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精髓,透徹的理解教材,深入領悟教材表達的精神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心所在,小學數學教材是由淺入深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和對一切事物的新鮮好奇,在準備教材的時候要把樂趣放在第一位,把各個知識點建立在有樂趣的事物之上,最好是能通過有趣的游戲或者是有趣的問題來展開。
準備學生,有人可能會問學生怎么準備?其實學生才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想準備好學生, 首先要認識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有效的課前準備必須完成的前提。把握學生主要從學習心理、心理品質、認識風格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可通過課堂提問,作業批改或者“數學日記”等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加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準備教法,根據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掌握,選擇適當的教法,教法的運用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有利于揭示知識的行程過程,要注意尋求使知識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得以融洽的結合,使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素質發展得以同步向前發展。
準備教具,小學數學首先針對的是小學生,其次做的是數學教育。小學生喜歡具體形象的事物,數學教學因內容對象而定。教育有常規的如直尺、掛圖、投影儀、小黑板及和課堂知識有關的適時教具。
準備自己,教師應該重視自己的每節課,上課前應審視自己的儀表和調整自己的心態,教師面對的是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和具有強力模仿性的學生,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一個良好的形象和狀態進教室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做好了課前的準備工作,就正式進入了課堂教學環節了。如果說課前的準備工作是課堂教學的模板的話,那么課堂教學可能會太無趣、太呆板。在具體的教學進程中,要以課前準備的工作為大綱,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變通,做到寓教于樂。
教師進入課堂中,首先不是開始滔滔不絕的演講,而是觀察每位學生的狀態和大致情況。如果學生的狀態不佳,那么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個小游戲或者是小互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個比較好的氛圍中開始教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受。在加減法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認識主體是學齡兒童,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思維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帶有較明顯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對生動具體的事物認識較清楚,但對抽象概括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卻往往感到困難。再從認識對象來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認識的主要是客觀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這些內容雖然反映的是人類在認識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與其它學科相比較,它們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
所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指引下,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
一節課結束之后,是學生真正吸收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開始。如何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把課堂學習的知識通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是教學目標的有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會給學生們留下一些軟性的作業,就是讓學生們認真的觀察生活當中的事物,看看和我們課堂中所講的知識有哪些聯系。當學生發現了自己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也有體現,并且還能用的上,學生就會很開心,很有興趣往下接著學。這樣久而久之,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引導著課堂知識,讓數學教學變得生動和有趣味起來,也讓學生的學習不在枯燥,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就是在嚴謹中發現樂趣,在樂趣中有效的學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