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湖南省祁東縣歸陽鎮一中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
劉志明 湖南省祁東縣歸陽鎮一中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型課程。它具有明顯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屬于新興學科,在教學中如果仍彩傳統的“傳授--接受”的模式進行教學,不但會使直觀生動的計算機知識變得抽象、呆板,更會使學生聽課時感到被動乏味,這樣給教、學兩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很大的。信息技術課既沒有形成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又沒有教法可參考。因此,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就必須探討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法。下面就我幾年從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總結出的教學方法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旨在與大家探討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信息技術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對學生加以引導、扶植和培養,注意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比如在介紹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Windows系統時,在學生不熟悉計算機的情況下,可預先示范改換桌面圖案或背景、改變圖標下字體的大小、隨意拖動任務欄和調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讓學生感知Windows系統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教計算機操作系統時,由于Windows系統的人機交互性強,有些學生在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一定花樣,諸如將系統桌面的圖標移動或改變桌面的背景等等,這時老師可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這樣,學生不僅通過相互傳授了解更多的內容,也激發了更濃的學習興趣。當然,也要告誡學生,一些隨意操作可能會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不能隨意改變系統設置。
在教學中,采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不僅效率高,還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喜悅感,從而學習興趣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即把每一個教學內容隱含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來逐步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時,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印;(4)Word2000的圖形功能;(5)Word2000的表格功能。“任務教學法”便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好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但是,這種教學有時不易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因此,在下達任務時,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操作過程中把握知識點,在完成任務后指導解決難點,共同歸納任務中涉及的知識、概念,使之系統化。
愛玩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很多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往往會在老師不注意時,偷玩游戲。我的做法是把學生最喜歡、最熱衷的游戲引入課堂,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單擊鼠標玩游戲》的案例中,在學生已掌握鼠標基本操作的基礎上,教師簡單示范、講解游戲《飛牌》,留出大部分時間給學生操作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練習單擊和雙擊操作,還能培養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應變能力。把游戲作為教學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徑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操作經驗,提高操作熟練程度。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性學科。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才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就成為許多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就是教師邊講解邊操作示范,操作過程一步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領會操作要領。比如,在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演示窗口的移動、最小化、恢復、組織和關閉等,學生邊聽講邊進行同步操作。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上機實踐,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上機實踐課,加強分層指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構思、創新的能力。比如,在學關于word文字處理軟件時,教師自己準備設計好所在學校的信封,并適當提示基本操作要點,比如制作郵政編碼方格方法,框線寬度,文字位置、大小以及顏色等,要求學生照原樣制作,并鼓勵他們通過軟件本身的幫助系統來尋求操作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訓練,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提高了自學和應用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法是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軟件一般具有界面生動活潑、形式新穎、直觀效果強、個別化學習特點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強等特點。利用這種軟件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多種感官刺激中獲得認知,因此,CAI教學法備受教師關注。這種方法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實施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教學軟件,為講授課程內容服務;其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教學軟件自主學習,教師巡回指導。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教學軟件只是教師優化教學效果的一種工具,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才能使CAI法真正為教學服務。
總之,在信息技術這門新興學科的具體教學中,采哪種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實際情況來選擇或加經綜合應用,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總結,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信息能力的學生,這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任重而道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