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河南省長垣縣長城中學
淺談語文教學中態勢語言的作用
朱敏 河南省長垣縣長城中學
態勢語言本是演講者表情達意的重要技巧,一個眼神、不同的手勢都能在聽眾中引起不同的反響。而在語文教學中,不同的面部表情,隨時變換的身姿也同樣能在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由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也就決定了他們直觀悟性很強,而態勢語言恰好迎合學生這一特點,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較深刻的意義。
人常言眼神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會說話的,它在表情達意方面具有神奇的功能。眼睛不僅可以傾訴個人的愛與恨,作為教師還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傳染”給學生,燃燒起學生的愛與恨。眼神能噴出思想的火花,給學生以非凡的智慧和力量,讓學生在教師的眼神中體察豐富多彩的生活背景,從而開闊思路、增長見識、陶治情操、美化心靈。
在課堂教學中,對眼睛的基本要求是:注視學生,炯炯有神。一踏上講臺,給學生一種兩面生輝、朝氣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覺。反之,沒精打彩,雙目無神,就會令學生掃興。
要恰當而巧妙地運用眼神,表達豐富多彩地思想感情,使學生從教師的眼神中覺察到教師所表達的內容,是期待?是責備?是贊同?還是反對?要用眼睛說話,組織教學。注視、掃視學生,觀察學生情緒的變化、心理反應,對所知識的掌握情況。在一次市級公開課上,一位女教師執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位被提名朗讀的學生,面對近百個聽課教師,讀了第一句就被“卡”住了,再也接不下去了。這位老師處變不慌,用鼓勵性的目光注視該同學,穩定她的情緒,說:“沒關系,你再試試就能讀通了。”結果,那位學生不僅讀通了,而且很流暢地讀完了全文。讀后,這位女教師用贊許的目光示意該生坐下。接著又微笑著對全班學生說:“請大家也都像她這樣,一起來流利地齊讀課文。”全班學生在老師期盼的眼神里和肯定的微笑中整齊而富有表情地朗讀了全文,清朗的聲音里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可見,在這堂課上,該教師用眼神、微笑等體態語,適時為學生播撒了智慧的種子,開啟了他們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們向往春天,熱愛春天的最直接的情感體驗。
不同的面部表情,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復雜的內心世界。曾有人說面部表情是心靈的鏡子,是思想的熒光屏,這話也不無道理。例如,在講課過程中,正是高興時,老師笑顏逐開,學生的面部表情也會自覺不自覺的跟著興奮。突然,語文情節跌入低谷,老師滿面愁容,這時學生高興的神情會立刻消失,人們的喜怒哀懼往往通過臉上的色彩與形態的變化表現出來,同樣人們也通過臉上的形態和色彩的變化,把某些難以或不宜用語言表達的微妙、復雜、深刻的思想感情,準確精密地表達出來。蘊含豐富的教師的面孔常常是學生最為關注的目標之一,他們時時從教師的面部表情上獲得相關信息,以確定自己做出何種反應。
教師在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坦誠自然的表情可搏得學生的信任,嚴肅適度的表情可以起到約束作用,謙遜溫和的表情可以起到“春雨潤物”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得到集中注意力的心理暗示,控制好課堂紀律。可見“面部表情”還是溝通師生感情思想的媒介和橋梁。
另外,走動也是教師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教師一節課只是一種姿勢地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課堂就會顯得單調而沉悶。相反,教師適時地在學生面前走動,而又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動作,課堂就會變得有生氣,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注意。教師在課堂上的走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教師在講課時適當地在講臺周圍走動;另一種是在學生做作業、討論、實驗時,教師在學生中間走動。從講臺上下來走到學生中間,這種空間距離的縮小,帶給學生的直接影響是與學生心理上的接近。因此,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可以密切師生關系,加強課堂上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同時,在走動中教師可進行個別輔導,解答疑難,了解情況,檢查和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手勢和身姿在講課過程中也同樣具有表情達意和組織教學的作用,優美的身姿和手勢,有時可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還可以突出語句重點,加重思想感情,給學生留下久久難忘的印象。
態勢語言是個人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集中表現。作為教師,更應該準確、自然地運用態勢語言,況且還要做到精煉。總之一句話“在中學教學中,正確優美的態勢語言不僅可以增強口頭語言表達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還直接增強授課的藝術魅力”。
《劍南文學》1月下半月刊總第292期,楊曉軍的《淺談少數民族地區的義務教育問題及其解決方法------以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一文,文中作者的單位“成都西昌市第一初級中學”
更正為“西昌市第一初級中學”特此刊登更正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