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汝建
(祿勸縣撒營盤鎮中心衛生院,云南 祿勸 651506)
消化性潰瘍是以內科為主治的常見病,當出現急性穿孔時則需到外科治療。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4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32例,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32例患者,男30例,女2例,年齡31~78歲,平均54.5歲,60歲以上(老年) 患者25例(78%);穿孔時間2~72h;穿孔前明確潰瘍病史25例,穿孔至手術時間;12h以內18例,12~36h10例,36h以上3例。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隱痛,返酸,飽脹等潰瘍活動癥狀。術前X線檢查均有膈下游離氣體,其中4例(包括2例保守治療者)為復查后才發現。26例患者曾過量服用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禁飲食,半臥位,抗炎,制酸,補液等綜合治療。32例持續胃腸減壓,30例患者急診行穿孔修補術,2例患者保守治療,所有患者病情平穩,飲食恢復后到消化內科接受潰瘍藥物治療。
結 果 治愈31例,死亡1例;31例手術治療患者中,胃穿孔28例,其中幽門竇穿孔19例,幽門管穿孔9例,均為前壁穿孔;十二指腸球部穿孔4例,前壁穿孔3例,后壁穿孔1例;穿孔大小為5~15mm;老年患者中,胃穿孔9例,十二指腸穿孔2例;術后切口甲級愈合28例,乙級愈合2例;1例患者術后傷口延遲愈合;1例患者在術后4d內死亡,為男性,年齡為78歲,穿孔時間為72h,穿孔部位為胃竇部,2例患者術前均已出現感染性休克,且均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討 論 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是外科常見并發癥,往往危及生命,需要緊急處理,過去認為,十二指腸穿孔的發生率較胃潰瘍者高,但是近10年來胃潰瘍及其合并癥的發生率似有上升趨勢,本組病例胃穿孔明顯多于十二指腸穿孔,而且老年人穿孔比例較高[1],可能與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日益低下,抗病能力減弱和過量口服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有關。加之老年人病后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系統治療,最終導致穿孔,穿孔后痛覺遲鈍,自覺癥狀不重,不愿就醫,延誤病情,很多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疾病,所以穿孔后死亡率很高。一旦潰瘍穿孔,就有致命的危險,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穿孔時間的延長,死亡率也相應增高。所以一經診斷,應盡早手術。對于一般情況良好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療,過去對潰瘍穿孔是行單純修補還是行治愈性手術存在分歧,焦點是行單純修補術后有超半數的病人潰瘍復發,但國內資料表明,急診行單純穿孔修補術占相當高的比例,可能由于近年來胃潰瘍穿孔發病率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發病率比例上升,且年齡偏大,行治愈性胃大部切除術死亡率高,另一方面,隨著對潰瘍病機理的進一步探索研究,治療潰瘍的新藥不斷出現,潰瘍的治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90%以上的潰瘍得以治愈。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方法,有效的胃腸減壓對潰瘍穿孔都是必須的,由于藥物的發展,使消化性潰瘍穿孔的手術多采用穿孔修補術,而較少采用胃次全切除術。單純修補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危險性小等優點,多數基層醫生均可施行,對于很多基層醫院,條件相對受限,選擇穿孔修補術后進行系統的藥物治療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
[1]吳夢超,黃家駟.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