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玉
有錢了,我想跟世界擰巴
謝宗玉
我至今都沒搞清楚,馮小剛如何得罪那幫憤青了?以至現在不管他的電影如何叫座,但在網上,得分一直低迷。前天在豆瓣網,瀏覽《非誠勿擾2》的短評,有這么一句:“盡管還沒看,但不妨先打上一星給丫來個下馬威。”豆瓣的最高分是五星,一星是特差的那種。不看就打分,完全是深仇大恨式的討厭,這就是某些網友對馮小剛的態度。
歲末得閑,緊連的三部賀歲片我都看過。平心而論,《趙氏孤兒》表現稍差,《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應該旗鼓相當,但在豆瓣網,《讓子彈飛》得分居然高達9分,而《非誠勿擾2》只得了6.4分。真為馮小剛冤得蛋疼。
如果說《讓子彈飛》是一個噴飯式的熱鬧笑話,那么《非誠勿擾2》便是一則慢品細咂的苦澀幽默;如果說《讓子彈飛》是一盆麻辣火鍋燙,那么《非誠勿擾2》就是一鍋豆腐清煮魚頭湯;如果說《讓子彈飛》是一部架空了歷史的英雄狂想曲,那么《非誠勿擾2》則是一部打著愛情旗號的人生沉思劇;如果說《讓子彈飛》是上海的《故事會》,那么《非誠勿擾2》就是蘭州的《讀者》;如果說《讓子彈飛》是酒滿,滿得都溢出來了,那么《非誠勿擾2》則是茶淺,淺得恰到好處。
基于以上原因,盡管我對姜文的好感一直超過馮小剛,并用一篇超長的影評,把姜文的《鬼子來了》抬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但面對這兩部電影,我還是冷靜地給《非誠勿擾2》打四星,給《讓子彈飛》打三星。我只能請那些挺姜抑馮的網友原諒我,也許是由于我本人俗得太久,俗不可耐,所以主觀上排斥跟我一樣鬧騰的“下里巴人”,轉而輕迷于中產階層那種較為安靜的“陽春白雪”?
百分之八十八的續集,都屬狗尾續貂,但顯然,《非誠勿擾2》不是。我甚至懷疑它超越了第一部。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正確,我又把第一部看了一遍,結果發現自己的直覺是對的,《非誠勿擾》它只是一碟匆匆奉上的愛情小點心。這種老套故事已被人寫濫。之所以品相還不顯太差,是靠了葛優老練的油滑、舒淇嫵媚的清新和馮小剛略帶感傷的鏡頭救的場。而《非誠勿擾2》則完全改變了愛情故事的氣質,成了一部人生的荒誕劇。換句話說,它是往愛情的香囊里填塞生離死別,采用的是修辭格“賦比興”中“興”的手法。先言它物,以引出所詠之物。借葛優和舒淇的愛情,引出孫紅雷華麗的離婚儀式和人生告別儀式。有了這兩場儀式,即便葛優和舒淇的愛情如何疲軟坍塌,它也有了支撐點。也是有了這種構架,馮小剛再拍《非誠勿擾3》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編劇好,它同樣可以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不記得在什么場合了,馮小剛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就像一扎啤酒,王朔把一杯二鍋頭倒進去,這種混合酒,名叫深水炸彈,喝完后會上頭?!闭f這話時,他顯然是清醒著的。這部電影如果離開了王朔,它的命運會如何,真的難說得很。是王朔一錘一錘把《非誠勿擾》的窄門砸開,變成外延寬闊、內涵豐富的《非誠勿擾2》。
編劇寧財神看完這部電影,嘆道:“處處華彩,處處干貨,許多值錢的人生感悟,友誼婚姻生死,每個角落都充盈著兩個老炮的經歷與思考。在這個層面上,王朔用腳趾頭寫也足以干掉大部分編劇。”也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能發出這種感慨。王朔的確很強,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小憤青慢慢呈現出老態來,其說話講理的方式,也沉淀成一種爐火純青式的別致和誠懇。那些隨意丟出的話,綿里藏針,字字入心,有幽默,有溫情,但仍是冷酷的底子,讓人既愛又恨。你剛要咧開嘴笑,他話風隨即一轉,你的嘴巴只好尷尬閉上;等你淚光剛泛,他又一個鬼臉,逗得你直樂。不過笑得狼狽,近乎無奈??催@樣的輕喜劇片,內心真有一種五味雜陳的味道。
王朔說:“死是另一種存在,相對于生,只會生活是一種殘缺?!?/p>
王朔說:“我也怕死,像走夜路,敲黑門,你不知道門后是五彩世界還是萬丈深淵,怕一腳踏空,怕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王朔說:“婚姻怎么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薄吧①I賣不散交情。”“活著是一種修行。”
王朔說:“窮人才追求所謂的帝王享受,把腳當臉伺候?!?/p>
王朔說:“你要的是感情,我要的是婚姻。注定不是一條道兒上的?!?/p>
王朔說:“這不是病,這是命,我的命找我來了,我只能從命?!?/p>
……
這些句子,年輕人看,也許會覺得平淡,只能聽出一些幽默的效果,但稍上了年紀的人,就知道這是歲月淬火之后的人生緘言。再通過葛優、孫紅雷等人之口說出來,真有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
突然就奇怪了,近期三部賀歲片,葛優都是主演。但似乎只有與王朔、馮小剛搭戲,葛優才是人們記憶中的葛優,慢條斯理,漫不經心,就可把戲氛做得很足,透著一種四兩撥千斤的瀟灑。而在《讓子彈飛》和《趙氏孤兒》里,葛優都演得太給力了,反而呈現不出他本有的藝術感覺來。其實葛優名氣再大,他都屬本色演員。只是他這個本色,已經相當戲劇化了,他就像一瓶萬金油,即便他扮演的形形色色人物都像他本人,也不覺得扎眼。有時候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把葛優的日常生活隨意拍下來,也會樂翻幾億人?
孫紅雷卻不一樣。最初孫紅雷在警匪片中演邪派人物,搶劫犯殺人犯什么,小眼睛精光四射,嚇得人死;接著在《人間正道是滄?!费菡笔勘荒樝嗝蔡锰?。再接著在《潛伏》演外表老實而內心陰冷的間諜,機智過人,處處料敵之先。現在,他又扮上一個大發了的虛無主義者,表情并不豐富的臉面,只是稍微流轉一下,居然就把觀眾弄得哭笑不得。這種功夫也很是了不起。
但電影并不止于這些。
可以說,王朔無論混江湖多久,無論多匪氣多油滑多世俗,骨子里的文藝情節怎么都抹不掉。正是這樣,這部輕喜劇才會呈現出人生荒誕劇的模樣來;正是這樣,這部片子也可以看做是中國中產階層的一份隱諱的生活宣言書。
很多年前,外國一些學者就預言,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他們會馬上成為社會的主流,會倡導社會的各項改革,會成為民主政治的領頭羊。但事實證明,外國的學者錯了。現如今中產階級的確成了中國社會一支重要的生力軍,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并沒有成為社會的精英,并不具有影響社會、引領潮流的合力,并不能在政治上取得壓倒性的優勢,除了有錢之外,他們同普通老百姓沒有區別,一樣生活在苦悶和無奈之中。他們中的很多人一開始就沒有改革社會的抱負,有些人即便有,也很快就流產了。失去了生存競爭的壓力之后,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成了虛無主義者,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們開始與錢過不去,用錢與世界擰巴,用錢跟自己鬧騰,用錢與大家玩冷幽默。
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開始。在生存環境艱難了近兩百年的中國,莫說政治改革很難,就連生活模式也是中規中矩、一成不變的。不管誰稍微違規,就有人指指點點,口誅筆伐。改革開放三十年,豐富的只是物質,人心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豐富,社會生活仍呈現不出多樣性來。
這時讓孫紅雷的“離婚儀式”和“人生告別儀式”看似荒誕地鬧騰一下,對中國人封閉的思維,絕對具有某種強烈的暗示性。對中國由官僚主宰的社會架構和生活模式所構成的沖擊波,或許是無法估量。在中國,小老百姓看似與官僚毫無關系,其實卻處處受制于官僚,出門事事與權勢有關,老百姓必須要媚權諂勢,才可能分得生活的一杯冷羹?,F在以王朔為代表的中產階級突然晃了晃中指,說:NO!老子不陪你們玩了!老子要用錢玩出另一種花樣來。老子的生活自己做主,怎么折騰都跟你沒關系。
既然改變不了中國的政治氣場,那么先來改變生活氣質。而生活氣質一旦改變后,中產階級的虛無病癥,也會痊愈。而中產階級變得踏實了,沉淀了,不虛無了,他們又會把改變自身的目光再次投向社會,這時政治改革的春天也就來到了。
在電影中,王朔還用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兩首情詩。這也是一種叛逆的象征。喇嘛是不能戀愛娶妻的,可這個24歲就命喪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在短短的一生中,卻寫了近百首情詩。這些情詩其實也就是汪國真水平,但由于他是喇嘛,情詩就變得意味深長起來,王朔把其中的一首用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儀式上,這種冷幽默式的叛逆意味就更深了。雖然網上傳說這詩是后人的偽作,但這有什么關系呢?反正它已具有了喇嘛倉央嘉措的情意禪味。請容許我用這詩作為文章的結尾: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這里,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謝宗玉,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新近有青春成長小說《蝶變》、懸疑驚悚小說《末日解剖》、黑社會內幕小說《黑色往事》正在市面銷售。
欄目主持:胡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