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霞
(哈爾濱市冰球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館通過研究匯集、加工輸出檔案信息的形式,主動將靜態固化的檔案資源轉化生成為動態靈活的檔案信息,為社會各方面利用者提供科學完整、優質系統檔案信息服務的一項專門業務。強化檔案編研工作對于檔案館貼近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切實履行開發檔案信息、提供利用服務的職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長期受傳統封閉觀念的束縛和編研工作模式的制約,檔案館的編研工作理念相對陳舊狹隘,制約了檔案編研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在檔案編研工作理念上有所創新發展。樹立科學合理的檔案編研工作理念,指導和推動檔案編研工作實踐,從根本上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
為社會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務是檔案館工作的永恒主題。檔案編研工作作為檔案館的重要業務環節,亦應始終恪守“服務”這一主旨,樹立“全面服務”的理念。面對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信息服務市場競爭,如果檔案編研工作一味地滿足于“適應社會的基本需要”,必將使檔案館檔案編研的道路越走越窄,陷入難以自拔的窘迫境地。因此,在檔案編研工作中,要結合“以人為本”理念的實施,講究“因人而異”;區別不同利用者,“按需施編”。實現“圍繞中心”與“適應個性”并舉。既要在檔案編研工作選題上要緊扣社會時代發展的脈搏,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己任,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開展選題研究,充分發揮資治襄政、存史鑒史的功能,為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又要在檔案編研工作在選題上結合現實社會檔案信息服務對象大眾化的趨勢,依托館藏資源、拓寬選題思路、形成多元題材、突出個性色彩,真正體現文化傳承、娛樂休閑的功能,使廣大利用者在休閑、消遣、娛樂的同時即可達到滿足趣味、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目的要求。在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過程中,“圍繞中心”與“適應個性”并舉,有利于確定以現實社會需求作為檔案編研選題的出發點,最大限度地發揮館藏檔案史料的價值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確定以滿足社會各個不同層次檔案利用者的需求為己任,區別不同的利用者對象選取檔案編研工作的業務方向:即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要注重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系統編選匯集“原汁原味”、“研編一體”的檔案史料,供其采擷取用;而對于社會公眾的利用需求,則要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統一,提供具有鮮明個性的特色服務,以明了簡便、通俗易懂贏得社會利用者的首肯。
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尤其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使社會公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程度與獲取方式均發生了較大變化,也在客觀上促使檔案編研工作從手段、方式到理論體系都具有了較大的變異。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革趨勢,檔案館必須調整改變檔案編研工作的方法思路,以滿足社會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加快檔案信息傳播的需要。為此,一要科學地認識到:檔案編研工作的傳統模式經費投入較大、出版周期延宕、信息交流受阻、成果形式單一,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現代檔案工作的客觀需要,急需在檔案編研工作中變革更新,努力結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開拓檔案編研工作的新途徑、創新檔案編研工作的新模式,以集成、綜合的服務優勢適應社會公眾與實際利用的需要。二要全面地注意到:檔案作為具有原始記錄屬性的史料,內容的唯一性和載體的典型性特點又使其難以簡單地被電子文件、電子載體等其他形式徹底取代。新、舊兩種模式所形成的檔案編研工作成果,作用與特點不盡相同、各有優勢、互為彌補,必將在檔案編研工作及其成果體現中長期共存。這也是進一步強化檔案編研工作的必然選擇。三要敏銳地意識到:檔案編研工作是充分實現檔案價值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之一。必須從創新工作思路入手,拓展檔案編研工作業務領域。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轉化檔案編研工作成果、加快檔案信息的傳播速度與范圍、完善館外異地利用設施建設,滿足社會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保障社會各方面的利用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及時地享用檔案編研工作成果,得到公平合理、便捷高效的檔案信息服務,使檔案編研工作在新的社會和技術條件下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科學、健康、協調、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