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華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0)
博物館的健康發展是博物館業長遠發展和社會整體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博物館作為對外展覽的景點,必然與旅游業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旅游業經過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新的發展基礎,2005年中共中央下發了《2005-2007年紅色旅游發展綱要》,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被列入紅色旅游景區,七三一陳列館作為黑龍江省重點紅色旅游資源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結合近些年在旅游業發展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尋求博物館界,尤其是浩劫類博物館旅游業的長遠發展之路。
目前博物館界發展旅游業具有一定的有利因素,第一,中國的旅游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更高層次需求的階段。中國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再是簡單的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以滿足人們心靈需求的深層次的文化體驗為主的綜合服務體系。而博物館發展旅游業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相對于其它旅游業,具有獨特的政治、社會和歷史意義。731部隊的殘暴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以這種獨特、典型的歷史教育人們不忘歷史、反對軍國主義復活、珍惜和平十分具有說服力。這種獨特性是我們進一步開展教育,打造獨特“731”旅游業的理論基礎。第二,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需要具有深層次內涵的旅游業的推動。區域或城市的“名片”需要具有城市歷史烙印特點的博物館加大推廣力度;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生命力的旅游產業的拉動。旅游業本身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增值行動,一旦成為吸引不同市場的綜合發展的旅游目的地,將會起到拉動地方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的巨大作用。第三,紅色旅游的蓬勃發展為博物館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2004年中共中央下發了《中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2005年又下發了《2005-2007年紅色旅游發展綱要》,可以說2005年是中國的紅色旅游年,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背景下,無論在思想上、政策上,還是產業鏈條的連接上,都為博物館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2004年,“731”遺址被確定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但目前發展“731”遺址旅游業還存在的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遺址保護開發范圍受到影響,遺址面臨著被占用、缺乏保護及科技力量等因素的制約。二是“731”遺址的陳列現狀與“731”知名度還不相協調。“731”遺址是公認的世界上唯一遺存的進行細菌武器研究和試驗的最大的遺址群,其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參觀者紛至沓來。但就目前“731”遺址陳列展示的罪證、手段而言,還缺乏震撼力。三是“731”遺址面積大,結構復雜,保護開發工作不但要有社會各界的支持,還要有雄厚的資金援助。四是人員整體素質需進一步提高。“731”遺址是世界唯一的,對經濟、政治都產生影響的獨特的人文歷史遺產,又是對外開放、發展旅游業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知識和市場意識強,且有高度責任感的綜合性人才推進該項事業。
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必然將從單一的旅游景點過渡到綜合發展的旅游區域,從而形成產業化的旅游模式。開發“731”遺址旅游,需在保護利用的前提下,形成以“731”遺址旅游為核心的旅游產業鏈,形成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要素的旅游綜合體。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產業鏈條。
1.高標準確定“731”遺址旅游的發展目標。堅定“731”遺址的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教育陣地方向,高屋建瓴,制定遺址保護開發和旅游為一體的“731”遺址旅游規劃,繼續加大遺址保護開發力度,建設“731”遺址主題公園。依托哈爾濱航空、汽車工業基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滿族京旗文化等區域優勢,逐步形成一條以“731”遺址旅游為核心,以汽車航天工業旅游、生態景觀游、民俗風情游、以及宗教、孝道游為輔的旅游產業鏈。
2.做好宣傳工作。深化多種旅游宣傳途徑,一要繼續加強與重要媒體的聯系,形成對“731”遺址保護開發的追蹤報道。以重要日期、事件、人物活動為切入點廣泛宣傳。二要通過交流,尤其是通過國際交流,將“731”遺址推向世界。積極搞好“731”罪證巡展工作,努力爭取在國外進行巡展,不斷擴大“731”遺址對外影響力,從而帶動其它旅游業,第三產業的發展。三要通過發行具有“731”特色的出版物、紀念品等廣泛推廣“731”,采用信息、網絡技術等先進手段加快“731”遺址的傳播速度,擴大宣傳范圍。四要成立“731”國際旅行社,聯合國內外各浩劫紀念館,廣泛開展浩劫紀念游,推動“731”旅游業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3.加強研究力度。雖然我們在搶救性發掘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此項工作仍是重中之重,“731”建筑由于是高度機密曾遭破壞,目前原731隊員進入高齡,要求我們急需加強取證工作力度,加大罪證征集工作。建立“731”遺址旅游研究培訓中心,鼓勵對遺產保護進行研究,提高全社會意識,既使人們認識“731”遺址保護開發工作不僅是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責任,又藉此培養了大批了解“731”致力于保護工作的人才。適時舉辦侵華日軍細菌戰國際研討會,既可以進行學術成果交流,促進“731”遺址保護開發工作,又是展現區域風貌,促進旅游業、經濟發展的機會。
4.納入旅游管理模式。充分發揮“731”遺址精神文明建設前沿陣地的作用,加強旅游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國際化旅游規范制度,明確職責,嚴格獎懲,不斷強化工作人員的理論和業務知識的教育,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積極與各大旅行社、旅游公司聯系,努力增加“731”遺址的旅游客源,爭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5.注重展覽方式。實行以遺址遺物為主,展覽陳列為輔的展示方法。遺址遺物是最具說服力的陳列,展覽陳列是遺址遺物的集中縮影,而作為侵華日軍高度軍事秘密的“731”罪證,也只有靠不斷發掘、研究,形成軟硬件相結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保住自己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