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建筑管理局 姜繼興
從中央到地方,從上到下,各級政府部門都把關愛農民工、為農民工送溫暖等活動作為關注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來抓。然而,筆者看到《工人日報》的相關報道卻是:不少施工人員,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頭上的安全帽質量并不過關,有些安全帽薄得一摔就碎,但項目經理、工長、技術員戴的卻都是最貴的安全帽。難道同在一個工地施工的建筑農民工與那些項目經理、工長、技術員為企業創造的勞動價值不可相提并論?難道建筑農民工天生地就該干最臟最累的活而戴最劣質的安全帽?很顯然,這種公然岐視農民工、侵害其正當權益的做法,暴露了某些用工企業拿農民工生命當兒戲的丑惡嘴臉。
一頂小小的安全帽就是建筑工人的“三大寶”之一,是確保施工人員自身安全防護的最后一道防線,為此,國家建設主管部門有明文硬性規定。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現在市場銷售的安全帽,有保安全的,也有“樣子貨”。更不可思議的是一些施工企業竟然根據“腦袋”購買安全帽!雖然說在一線干活的農民工身份與那些項目經理、工長、技術員的工資待遇、工作環境不可相提并論,但是他們的生存權、人格尊嚴等方面的合法權益都是相同的。作為施工企業領導一定要明白,“安全產生效益”,確保生產和一線建筑工人的安全,就是確保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領導個人的安全,因為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就是企業領導,企業領導就應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負總責,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企業領導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所以,施工企業老板們應當警鐘長鳴,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認認真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不要因為省錢而發生追悔莫及的事情。
俗話說的好:“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但愿更多的企業領導不要人為地把自己的一線施工人員劃成三流九等,理應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形成良好的企業用工環境,既要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又要力所能及地去多關心和善待建筑農民工,讓他們切實能夠享受到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我們各行各業的企業才能真正地做大做強,也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