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稷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印成
構建“4351”四級信訪聯動機制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中共稷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印成
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信訪舉報工作,縣紀委監察局把信訪舉報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特別是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探索建立四級信訪網絡,經過不斷總結、完善、提高,建立并實施了“4351”四級信訪聯動機制,許多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4351”四級信訪聯動機制,即“構筑四個平臺、嚴格三道程序、健全五項制度、實現一大目標”。其中,四個平臺是前提,三道程序是手段,五項制度是保障,一大目標是目的。
“構筑四個平臺”:一是依托縣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構筑面向全縣的信訪轉督辦平臺,發揮信訪接待大廳的龍頭作用。二是依托鄉鎮信訪接待中心,構筑面向基層的信訪息訴平臺,發揮鄉鎮信訪接待中心的核心作用。三是依托村信訪接待室,構筑面向農村的信訪化解平臺,發揮村信訪接待室的基礎作用。四是依托各居民組信訪協辦員,構筑面向農民的信訪信息平臺,發揮信訪協辦員的前哨作用。
“嚴格三道程序”:第一道是縣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批轉、轉辦、預約程序。即縣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將受理的信訪事項分類處置,屬紀檢監察范圍的,批轉有關部門核查;不屬于此范圍的,轉交相關職能部門處理落實;職責不清或疑難信訪問題預約解決。第二道是鄉鎮信訪接待中心核查、轉辦、上報程序。即鄉鎮信訪接待中心將受理的信訪事項分類處置,屬紀檢監察范圍的,組織人員核實調查;不屬于此范圍的,轉交相關股、站、所處理落實;難以化解和需職能部門配合的,上報縣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第三道是村信訪接待室調解、上報程序。即各居民組信訪協辦員及時向村信訪接待室提供信訪信息,村級信訪接待室將受理的信訪事項分類處置,一般性信訪事項直接協調化解,重要信訪事項上報鄉鎮信訪接待中心。
“健全五項制度”:一是健全《信訪接待制度》,規范接訪人員行為;二是健全《轉辦督辦制度》,嚴格信訪辦理時限;三是健全《信訪預約制度》,解決疑難信訪問題;四是健全《考核制度》,突出工作任務落實;五是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干部作風建設。
“實現一大目標”:通過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信訪工作處置機制,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疑難問題不出縣”的紀檢監察信訪工作目標。
具體講,就是以縣、鄉、村、組為依托,分別建立縣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鄉(鎮)信訪接待中心、村級信訪接待室和居民組信訪接待點。縣信訪接待大廳由縣紀委監察局信訪室具體負責,各局辦紀檢組長輪流值班。各鄉鎮信訪接待中心設3名專職信訪工作人員,中心主任由鄉鎮紀委書記兼任。各行政村信訪接待室,組長由村支部書記擔任,并設專職信訪聯絡員1至3名,專職信訪聯絡員由村里有威望、有熱心、懂法律、原則性強的老黨員、老干部或村干部擔任。各居民組信訪接待點設1名信訪協辦員。這樣組織,目的就是為了消除信訪死角,拓寬信訪渠道,反映群眾訴求,維護和諧穩定,確保不論何時何地發生信訪問題,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最近的地點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找到第一責任人,繼而規范工作流程,以最近的途徑、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加強領導,全力推進。為確保“四級信訪聯動機制”的正常運行,縣紀委成立了以紀委書記為組長,縣紀委副書記、分管常委為副組長,相關科室人員為成員的紀檢監察信訪工作領導組,加強領導,密切協作,狠抓落實,總結提高,保證了整體工作的順利推進。
嚴格選聘,強化培訓。在村級信訪聯絡員和各居民組信訪協辦員的確定上,采取嚴格的選聘程序,按照“自愿報名、群眾推薦、支村委審查、鄉鎮黨委審核、縣紀檢監察信訪工作領導組審批”的程序進行,經過嚴格選聘,在全縣200個行政村共確定專職信訪聯絡員303名、各居民組信訪協辦員959名。同時,為了激發信訪聯絡員和協辦員的工作積極性,縣財政安排專項經費,用于信訪聯絡員和協辦員補助。在此基礎上,制訂了詳盡的培訓計劃,采取輪訓和集中培訓的方式定期對信訪聯絡員和協辦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素質和工作能力。
健全網絡,完善制度。四級信訪聯動機制于2009年試點,2010年4月開始在全縣推廣。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投資10余萬元在運城市率先建立了獨立的紀檢監察信訪接待大廳,配備了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監控設備等硬件設施。大廳實行委領導定期接訪和縣直紀檢組長輪流接訪制,對群眾的來訪和受理的各類信訪事項逐一登記,并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屬地管理”的信訪工作原則,做好解決群眾信訪問題和轉辦、督辦工作。信訪接待大廳的建立,一是扭轉了以往縣委機關上訪群眾多的局面,維護了縣委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二是能及時處理解決陽光農廉大廳移交的群眾信訪投訴、鄉鎮信訪接待中心上報的信訪事項以及群眾的來訪,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實行縣直紀檢組長輪流接訪制,整合了資源,解決了縣紀委信訪工作人員編制少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縣直紀檢機構接待群眾來訪和處理信訪事項的能力;四是方便了群眾信訪,群眾可以根據大廳接訪時間安排表,有針對性地反映問題。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我們研究制定了規范機制運行的14項規章制度,印制了《來訪情況登記簿》、《陽光農廉大廳信訪事項移交登記簿》等,用制度來保障機制的高效運行。
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研究探索,充實完善,將全縣四級信訪聯動機制、陽光農廉監督網絡、政法矛盾協調網絡和縣委信訪服務中心有機結合,在人員配備上盡量“對口”,這樣就可以一人多責,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陽光農廉網絡和縣委信訪服務中心的群眾信訪投訴黨員干部違法違紀問題,由四級信訪聯動機制處理落實,四級信訪聯動機制中涉及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及各類矛盾糾紛則由矛調網絡和縣委信訪服務中心處理落實,縣紀委監察局對全縣所有的信訪問題進行全程監督,這樣就在全縣形成了“紀委主抓、鄉鎮負責、村民盡責、網絡互通、機制聯動”的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強大合力。
明確職責,嚴格考核。我們要求縣、鄉、村、組四級嚴格按照“三道”程序辦理所有來信來訪,進一步明確了各級的工作職責,進行嚴格的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保障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四級信訪聯動機制的建立,大大減少了群眾越級上訪問題的發生,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工作成效。
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四級信訪聯動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進一步明確了責任主體,有效地避免了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例如今年5月,羊牧頭村張某反映個人宅基地得不到解決,鎮信訪接待中心受理后,立即安排相關人員多方協調,最后使張某與村委會簽訂了解決宅基地問題的協議,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越級上訪。
操作程序更加規范,訴求渠道更加暢通。四級信訪聯動機制的建立,進一步規范了原有的工作程序,責任更加明確,使縣、鄉、村、組四級人人有目標,級級有壓力,規范了行政行為,加強了基層建設,減少了信訪積案。例如清河鎮把全鎮20個村分成7個片,每片由一名班子成員帶隊,輪流在信訪接待中心值班,接受群眾來訪。同時把有經驗、有能力、有威信、責任心強的老干部返聘回來,24小時值班,實行誰值班、誰接訪、誰匯報、誰處理,顯著地方便了群眾各類訴求的解決。
越級上訪明顯減少,發展環境更加寬松。四級信訪聯動機制建立運行以來,縣紀檢監察信訪流量明顯減少,許多信訪問題被吸附在當地、解決在上訪之前,全縣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保證了全縣大局更加穩定、社會更加和諧。今年1至5月份,全縣共解決群眾信訪問題72件,其中縣上解決6件次,鄉鎮解決37件次,村組解決29件次,紀檢監察信訪流量僅為12件,比去年同期又減少了6件,下降了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