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武 郭鎖明
堅守黨紀“橋頭堡” 當好群眾“貼心人”
——記陽泉市郊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胡德生
■趙 武 郭鎖明
有人說,他生命的價值在于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也有人說,他的奉獻就是我們紀檢監察干部的追求。幾年來,在紀檢監察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名沉穩儒雅的紀檢干部,以他平凡、執著、不懈的追求實踐著護法、執法的事業之夢,紀檢監察園地里深深烙下了他那堅定而閃光的足跡。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驗證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兢兢業業干事,踏踏實實為民”的誓言。
他就是陽泉市郊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胡德生。
胡德生是一個性格開朗、干事雷厲風行的領導,見不得半點兒虛浮。他說:“作為一名紀檢干部,僅有‘勤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效政。”所謂效政,就是要有一個高效運行的監督機制和科學嚴謹的長效體制。基于以上認識,近年來,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他大膽實踐,勇于探索,不斷創新述廉格局,創新考廉制度,創新評廉平臺,創新保廉體系,開創了全新的監察工作新路子。一是加強制度建設。他按照案件審理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親自編寫了《審案工作指導手冊》。在行政監察工作上,又制定了《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責任追究辦法》等規章制度。特別是針對工程建設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他進行了認真調查,在借鑒兄弟單位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陽泉市郊區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督管理辦法》,并對3起違規招投標作了廢標、終止招標的處理,有效地保證了《招投標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確保了招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防止了工程領域違紀行為的發生。二是強化監督工作。2006年以來,胡德生會同區廣播電臺、電視臺直播了《行風熱線》、《政風行風面對面》等節目110余期,1500多名觀眾參與熱線交流,接聽電話1520個,所提問題全部作了答復,節目聯系群眾的“平臺”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通過聘請行政效能監督員、突擊檢查、明察暗訪等措施,強化效能監督,全區機關行政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大發展,創優創新了全區經濟發展軟環境。
胡德生是一名紀檢領導,多次被上級評為紀檢監察先進個人,其所分管的部門多次被評為全市“先進集體”,政風行風評議工作步入全省“先進集體”行列。1998年,他被任命為區紀委副書記。如何完成從科室主任到領導角色的轉換是他面臨的首要課題。雖然數十年來紀檢干部生涯養成的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習慣,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基本功,但他深知,僅憑吃老本、經驗主義是不可能在浩瀚的紀檢監察工作領域里自由馳騁的。為此,他沿著強化紀檢監察業務學習、加強調研工作的思路孜孜以求。無論工作多忙,他總要擠出時間學理論、鉆業務,不斷探索紀檢監察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并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16篇。在紀檢工作的學海中遨游,在紀檢工作的實踐中“摸爬滾打”,使他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練就了一身響當當的本領。
他說:“紀檢監察是一個焦點。無數的眼睛聚集在你身上,你不能有一絲懈怠。”他之所以在紀檢監察工作一線默默耕耘挑大梁,屢屢創優不居功,在于他實踐中對“唯紀不唯情”職業地位觀的體味,對“唯公不唯私”職業道德觀的認識,對“唯責不唯利”職業價值觀的領悟。他深信紀檢工作無小事、紀檢案件無小案、紀檢干部無小節,唯有言行謹慎又規范,以慎欲求慎行,以慎微求慎節,才能耐得住清苦,受得住寂寞,保得住氣節,樹得起聲譽,護得住形象。為此,他給自己定了雷打不動的“四個一樣”,即工作紀律同普通干部一樣,嚴格遵守不例外;工作任務同普通干部一樣,精心完成不照顧;集體活動同普通干部一樣,積極參加不特殊;生活待遇同普通干部一樣,平等對待不優惠。他從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積極倡導“愛單位如同愛家,治機關如同持家”的風氣。他腳踏實地辦事,時時處處做表率,以自己的良好作風,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
在眾人眼里,他是個正版事業狂。因為他那不凡的業績和忘我的工作態度,使人很難理解他心底深深的愧疚和無奈。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胡德生家的經更是難念。妻子2008年做手術,正碰上一起棘手的群體性上訪案件,他無暇照顧親人,只能把對親人的關愛之情轉化在超負荷的工作之中。在同事的印象中,每天看到的總是他通紅的眼睛和忙碌的身影。有人問他:“你圖個啥?”他只是笑笑。當他成功平息了郊區平坦鎮一起由于村干部腐敗,村民多次集體赴京越級上訪的事態時,同志們從那些村民憨厚、真誠、滿意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他還分管全區的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斗爭工作,工作任務十分繁忙。但在他眼里,責任永遠是第一位的。近年來,他累計組織收繳各種欠繳稅費兩億多元,其中欠繳的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上交中央、省、市專戶資金率達100%,受到省、市專項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在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工作中,累計檢查各類工程建設項目205個,發現問題253個,整改236個,整改率為93.7%。上述兩項專項治理工作共立案18件,結案18件,大要案占61.5%,處分違法違紀黨員干部26人,移送司法機關6人,挽回經濟損失780余萬元。幾年來,他超越自我,苦字當頭,宵衣旰食,創造出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法,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忘我地工作在第一線。5年來,他加班加點時間可折合220個工作日。
“作為一名紀檢干部,對腐敗分子的寬容與包庇就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任,就是對黨和群眾交給的權力的褻瀆。”胡德生如是說。他在實際工作中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了“群眾盼望的就是我們要做的”,突出查辦損害群眾利益的“三大”案件,即官大的,科級領導干部違紀案件;權大的,派出所所長、法庭庭長等“三機關一部門”以及一些具有行業特權的部門黨員干部違紀案件;勢大的,在一定范圍內有較大勢力或影響力的黨員干部違紀案件。通過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大案、要案,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收到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效果。5年來,他牽頭查辦的案件共有33件,其中大要案23件,挽回經濟損失850余萬元。此外,他還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三亂”問題、醫療衛生系統監督等問題加大規范化管理和治理力度,對郊區煤運公司大陽泉收費站和小河北收費站部分工作人員違規攜帶現金、手機、收黑錢放黑車等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面對雙手滿是泥漿的農民工兄弟,他心里沉甸甸的,決心在救助這些弱勢群體上有所作為。幾年來,他累計幫助1500多名外地農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資款630余萬元。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心中有百姓,心中有正義,是一名黨員尤其是紀檢干部必備的道德。對群眾信訪問題,胡德生從不推諉,從不講份內份外,堅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辦,使上訪的群眾話有處說、苦有處訴、冤有處伸。近年來,他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00余人次,深入農村解決疑難信訪問題150余件,解決了一大批“老大難”信訪問題。去年秋天,壽陽縣一位農民開著拖拉機頂風冒雨帶著自己地里剛剛采摘下的土豆來到陽泉郊區銷售,被交通部門的執法人員多次違規罰款900元之多。該農民忍無可忍,向郊區紀委、監察局舉報。胡德生拍案而起:“在我們郊區竟然還有這樣的執法人員,為非作歹,喪盡天良!”為了給這位農民追回這900元,在他的領導下,辦案人員連續三次深入該農民所在壽陽縣的一個偏僻山村進行調查取證,行程600多公里,歷時3天,車子走不動大家就步行,每次回來,辦案人員的車子、衣服、鞋子上全是泥水。就這樣,在他的帶領下,辦案人員終于為這位農民追回了被罰沒的錢,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面對當事人送來的錦旗,他感到更多的是責任和群眾的期盼。
胡德生的事跡平實、真切,細微處見精神,充分彰顯了一名紀檢干部“甘守寂寞,一身正氣”的本色,體現了創先爭優的時代精神。在平凡的紀檢監察工作中,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譜寫了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