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州夫
“微博反腐”風生水起
■嚴州夫
近兩年來,迅猛發(fā)展的網絡微博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各個層面的影響日趨明顯。微博不僅為個人在信息傳播和意見表達方面提供了便利,也為社會組織機構提供了記錄事件、影響社會的渠道。因為它具有迅速廣泛的媒介功能,提高了公眾對于公共事件的反應速度和參與能力,在反腐方面也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反腐,正成為微博的一大亮點。微博反腐,可謂風生水起。
盤點近一年來發(fā)生的“微博反腐”事件,可以感受到微博在反腐方面的巨大影響力。
衛(wèi)生局長“開房門”
江蘇省溧陽市衛(wèi)生局局長通過微博約一女子“開房”的消息,經媒體曝光后,引起廣泛關注。6月21日,溧陽市紀檢機關透露,他們已作出停止溧陽市衛(wèi)生局局長謝志強職務的決定。知情人向媒體介紹,該局長才學會玩微博不久,以為微博是很私密的網上聊天工具。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微博對話會在網上散播出去。后得知微博內容被網友轉載后,當即刪掉微博內容,并主動向當?shù)丶o檢機關說明情況。
溧陽市紀檢機關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對謝志強作出停職決定的同時,對微博涉及的內容將進一步調查。
公安局副局長“日記門”
2010年5月,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宣傳部長吳西寧受賄630萬元被捕,隨后,恩施州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曾祥國也被“兩規(guī)”。然而,恩施官場“余震”并未消停,風波再起。
11月12日,天涯論壇一篇名為“腐敗書記微博直播”的帖文引爆網絡。截至14日,帖文共連載112篇日記,全文數(shù)萬字,文中主人公的官場升遷路線被細致地記錄,其中伴有大量性愛描寫,情婦超過10人,另外,貪污行賄事件的刻畫也十分具體。帖文中的人物、事件等信息描繪均指明該官員是恩施州公安局副局長譚志國。15日下午,該帖點擊量已突破100萬,網友跟帖3000余條。
事發(fā)后,當?shù)丶o委展開調查,譚志國本人則否認自己存在上述問題。2011年2月24日,恩施州公安局證實,譚志國已被免去州公安局副局長職務。
法院院長“過夜門”
8月11日,湖北黃石一網友實名舉報,黃石中院院長與其妻有染。當事院長回應,他與舉報人夫婦系正常朋友關系,沒有與舉報人妻子過夜,開房是為了談事情。黃石市委宣傳部答復,黃石市委高度重視,認真進行研究,已及時向省有關部門進行匯報。
9月20日,根據(jù)方鄂生提出的辭職請求,黃石市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接受方鄂生辭去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
除上了述“門”外,還有國土局干部“自首門”、開化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夫人“舉報門”、云南昆明、河南汝陽等地的“艷照門”等,也成為微博反腐的熱點事件。
除了普通網民通過微博揭露身邊的腐敗行為,社會各界,包括明星、名人、官員,乃至黨政機關、公檢法機關,也都通過微博反腐防腐,進一步推動了微博的反腐步伐。
動作一:河南貪官出逃,鄭淵潔發(fā)“微博通緝令”
今年5月,河南省安陽市委原副書記李衛(wèi)民涉嫌職務犯罪出逃。8月28日,著名作家鄭淵潔發(fā)布微博號召各位博友:“如發(fā)現(xiàn)李書記的線索,請報警。請轉發(fā)讓更多‘圍脖’加入追捕李書記的行動。”微博中,還公布了李衛(wèi)民的照片。
“通緝令圍脖”發(fā)出后,得到了網友的積極響應,截至9月2日16時,原文轉發(fā)2741次。
動作二:重慶豐都檢察院開防腐微博
去年,微博上發(fā)起拯救被拐賣兒童的事情,引發(fā)全國關注。受打拐事件啟發(fā),去年10月,豐都縣檢察院在新浪微博上,正式注冊了“重慶市豐都縣人民檢察院預防科”的微博,并于10月29日通過新浪網官方認證、開放,成為全國第一個“防腐微博”。
動作三:遂寧安居檢察院搭起微博反腐平臺
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也走入信息時代了!一名舉報人看到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qū)檢察院微博公布的舉報電話后,向該院提供線索,使一起職務犯罪案件順利偵破。
遂寧市安居區(qū)檢察院微博自開通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廣大網民熱捧。市、區(qū)兩級政府特地咨詢開辦情況,登錄核實,并將此信息刊發(fā)在市政府網站上介紹推廣。安居區(qū)人大代表紛紛表示,檢察院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在搭建反貪反瀆新平臺方面勇于創(chuàng)新,進一步將法律監(jiān)督工作陽光化。
動作四:浙江九成組織部官員織“圍脖”
8月28日,浙江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已全部開通官方微博,這在全國尚屬首例。首發(fā)這一消息的,是浙江省委組織部的官方微博之一——“之江先鋒”。在浙江,各級組織系統(tǒng)的官方微博,均以地名或地方特色加以“先鋒”的后綴命名,簡稱“先鋒系”。
動作五:全國266個副廳以上官員開微博
8月25日,中國首屆政務微博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人民網輿情觀察室在論壇上發(fā)布了首份微博政民互動案例報告,其中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名列“十大官員微博”榜首,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章劍華則是其中唯一來自江蘇政界的入選者。
據(jù)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統(tǒng)計,截至2011年8月1日,僅騰訊微博中就有萬余個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賬戶,其中副廳及以上級別的高級官員有266人,涵蓋各個部門和地區(qū)。而在騰訊微博“十大政務機構微博”排行榜中,廣東省公安廳居首,平安江蘇排名第七。
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的最新趨勢是微博。“官員開博”已逐漸形成風潮,其中不乏百萬粉絲量級的“明星官員”。微博打開了官民溝通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官員在微博時代也面臨著如何說話、如何管理、如何宣傳的問題,微博在得到網民追捧、一呼百應之際,也對政府的決策、溝通、處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驗。
不能否認,微博是網絡時代的一把“雙刃劍”。
一、微博對反腐的積極功能
從反腐的積極作用上看,微博至少具有這樣幾種功能:
公開透明的全民性
作為一種新型的“自媒體”,崇尚“自由表達”的微博讓公眾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人人都是媒體,個人有了充分的自由表達權,這種表達權正是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力量。這種表達權用于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對腐敗現(xiàn)象的抨擊,就使微博反腐具有了強烈的全民性特征。像最近一年發(fā)生的官員“艷照門”、“開房門”、“調情門”等,幾乎成了全民參與、全民監(jiān)督的重點。公開、透明的監(jiān)督,使得反腐作用更為明顯。
迅速及時的高效性
毋庸置疑,微博正在成為熱點網絡事件發(fā)酵與傳播的重要工具。工作和生活在社會每個角落的微博主,將身邊的新聞事件迅速及時地發(fā)布到微博上,新聞性很強,而且常常是圖文并茂,非常鮮活。這些社會問題特別是腐敗問題及時公布后,經過其他網友鏈接式、輻射式的傳播,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達到了扶正驅邪的作用,也及時地進行輿論監(jiān)督,為廣大媒體、廣大受眾提供一個及時的信息的發(fā)布源,也為政府部門,乃至公檢法機關及時處理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從而,微博反腐顯現(xiàn)出迅速高效的特點。
互動討論的辯析性
微博反腐的另一特性是強烈的互動性。某一微博主發(fā)布的微博內容引起其他微博主的關注和興趣后,便會被轉發(fā),甚至一轉再轉。而在轉發(fā)過程中,每一位博主的粉絲也會對這條博文進行點評,甚至大家就點評內容進行不斷的點評和討論。微博主則根據(jù)評論內容對其粉絲進行互動性的回復和評論。從而,一條最原始的博文在經過多次轉發(fā)和評論后,往往成為長篇的互動式評論文章。
這種互動和討論,使得某些有歧義的博文或點評文字,經過大家反復辯論后,變得越來越理性,也就是“真理越辯越明”,從而使微博具有一定的“自我糾偏”的凈化功能,使“謠言止于公開,止于言論自由”。
再如,黨政官員的微博問政,官員發(fā)微博,百姓發(fā)微博,在微博上互動,拉近了官民之間的距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腐和防腐的作用。
二、微博對反腐的消極作用
當然,因為微博在中國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長,它在迅速成長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甚至對反腐和防腐起到了混淆視聽的負面作用。
信息泛濫失控,成滋生謠言的“溫床”
微博傳遞的僅是信息,可靠性不及傳統(tǒng)新聞媒體。經過不斷的轉發(fā),消息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快得讓人根本來不及查證它的真實性,這就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溫床”。
去年年底,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用戶“中島”發(fā)布了一條微博消息,說著名武俠作家金庸,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于2010年12月6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yī)院去世。
不到1小時,這條微博被轉發(fā)3000余次,討論超過5萬條。轉發(fā)者中不乏一些帶“V”的認證用戶。擁有十幾萬粉絲的《中國新聞周刊》因為首先參與了此條微博的傳播,其副總編輯劉新宇成為中國第一個因微博出錯而辭職的新媒體總編輯。
金庸“被去世”并不是微博謠言的個例。2011年至今的幾個月間,諸如“吃燒烤使隱形眼鏡熔化導致失明”、“汽車內存放的水會致癌”、“湖南一考生因語文考試遲到15分鐘,被拒入場后跳樓自殺”等不絕于耳。
謠言層出不窮,讓不少網友大喊“傷不起”。有網友表示:微博從一個真誠的交流平臺淪落成垃圾信息、惡搞甚至謠言的集散地后,跟公共廁所還有什么區(qū)別?
微博的“直播性”威脅個人隱私
微博傳播的“直播性”主要體現(xiàn)在傳播的零時差,用戶可以第一時間接收或發(fā)送消息。“零時差”提供了一個滿足個人碎片化傾訴與溝通的新空間。微博強大的社交網絡與海量信息,成為很多人獲取信息的新平臺。“手機直播時代”已經到來,借助于手機這個平臺,微博堪稱為媒體、生活圈、消息源、消費導購平臺……微博已經與用戶的生活融為一體。
對于微博反腐,社會上有不少爭議,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與公民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相沖突的問題。“挖出問題官員痛打落水狗固然痛快,但在此過程中是否涉及侵犯官員個人隱私權的問題?”一直在研究網絡知情權、隱私權問題的天津張盈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利祥告訴記者,當試圖通過網絡“圍觀”揪出腐敗官員時,可能“誤傷”。
在監(jiān)管過濾上存在困難
微博對用戶的發(fā)布狀態(tài)沒有多少限制與要求,因此,用戶表達會更加隨意化和個性化。與博客相比,微博更具“草根性”,人人都可以有話說。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達自己,展現(xiàn)自己,信息傳播更趨向于4A(Anytime、Anyone、Anywhere、Anyway),個人表達的自由性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是,技術的便利在給微博網站帶來高人氣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和安全隱患。微博的低門檻意味著用戶有較高的自由度,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傳播病毒,加之缺少一個全面的安全防護體系,很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或組織用來傳播間諜軟件、木馬黑客等有害程序。
微博在實現(xiàn)表達的自由與便利的同時,也展示出表達的蕪雜與隱憂。表達是自由的,也應是有序的。自由的表達自然是要受到規(guī)制的,個體公共化參與,一定有著公共的游戲規(guī)則。因而,表達與過濾的對立,考驗著用戶與管理者。但實際上,微博的過濾與監(jiān)管又是十分艱難的,其便利性與實時性本身就預示著把關的艱難性。在保障微博表達的自由性的同時,如何做好過濾與監(jiān)管,值得深思與研究。
三、加強管理應對微博負效應
加強微博道德建設
微博是開放和自由的,人人都是信息的發(fā)布者,“公民記者時代”并非虛言。但這必須建立在公民的理性自覺與道德自律的基礎之上。公民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自覺規(guī)范自身行為,理性使用媒介,避免謠言等惡意行為的出現(xiàn),尤為關鍵和重要,其實這也是最基本的。在自覺自律的基礎之上,還要加大對公眾素質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每位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自覺追求和參與,每個公民都應自覺遵守網絡道德。
完善微博法律法規(guī)
在6月至今的一系列基層官員性丑聞事件中,微博成為第一曝光臺,隨后平面和電視媒體持續(xù)跟進,當?shù)丶o檢機關根據(jù)線索展開核實,最終將違紀違法官員予以處分或移交法辦。
但同時微博反腐也被推到了需要法制規(guī)范的前臺,由于涉性博文的暴露與直觀,在事實尚未調查清楚時,官員的個人生活已巨細靡遺地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更有甚者,欲借微博快車蓄意栽贓,致使當事人名譽受損嚴重。企圖在換屆期間將寧陜副縣長唐新成拉下馬的一張裸照,已被當?shù)刈C實系為實施敲詐勒索而移植的照片。
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吉吉表示,網絡反腐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是民眾參與廉政建設的一種途徑,但網絡反腐在對腐敗官員帶來巨大殺傷力的同時,“人肉搜索”式的“追殺”導致無辜者被中傷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林喆認為,涉嫌“有罪推定”的網絡反腐,一旦把握不好“度”,就易侵犯公民隱私權。
將網絡反腐引入法制化軌道是必然的前進方向。在2010年底首次發(fā)布的中國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中,網絡監(jiān)督被官方認可為“一種反應快、影響大、參與面廣的新興輿論監(jiān)督方式”,并提出要使包括網絡監(jiān)督在內的各種輿論監(jiān)督在法制軌道上運行。
強化網站“把關”職責
我國有4億多網民,數(shù)量龐大,構成復雜。網絡傳播秩序僅僅依靠網民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微博網站也要認真擔負起“把關人”的責任,維護信息傳播的良好秩序。
微博并非批評者所言的亂局,但也并非沒有需要治理的地方。有評論家提出,“要平衡自由表達權和表達權的底線,一方面必須要充分尊重‘自媒體’,或者個人的表達權,讓他去撒氣,同時也要控制住,要讓他知道,表達有一定的底線。”然而,問題是,這樣的平衡和治理究竟如何實現(xiàn)?是依靠傳統(tǒng)的政府推行,還是依靠社會的自我管理?
積極提倡微博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一直是一個熱議的問題,究竟是否應實行實名制還在熱烈的討論之中。現(xiàn)今微博的使用者當中,用實名制的主要集中在明星、政客以及部分媒體人,很多人是匿名存在的。對這些有著一定影響力的使用者,應該要求其實名,并賦予其一定的責任,這會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盡可能爭取使網絡的使用者那些愿意以實名進行交流,這樣他們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會更有責任感。
微博反腐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能夠走多遠?怎樣走下去?它與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是否有著相類似的途徑?相信只要在發(fā)展中總結經驗,克服缺點,就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