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艾
縣域經濟強勁發展農村面貌明顯改善
文/魏艾
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必須以縣域經濟為重要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5年來,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縣域經濟這塊“短板”,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大力發展縣域工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步形成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以城鎮化為支撐,促進縣域工業大發展、快發展。省里每年都安排縣域產業發展項目貼息資金,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每個縣都要依托本地優勢資源建設一個工業園區,形成一個有影響的產業集群。目前,全省“一縣一業、一縣一品”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些欠發達地區走出了發展縣域經濟的成功之路,一批新興工業產業集群迅速崛起,一批特色農產品成為縣域農業主導產品。遼寧44個縣(市) 生產總值年均增幅達到23%,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10年的46.4%,接近全省“半壁江山”。繼瓦房店、海城、莊河、普蘭店、大石橋、東港、開原7縣級市先后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后,今年又有鳳城、大洼、調兵山3縣 (市)躋身全國百強縣,總數達到了10個,全國位列第四。2010年,全省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492億元,年均增長44%,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斑|寧現象”已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關注的焦點。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5年來,全省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大力實施倍增計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88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631億元,年均增長5.1%。農業生產已擺脫傳統種植業一枝獨秀的局面,轉向種植業、牧業并駕齊驅,林業、漁業、服務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全省以精品農業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糧、優質畜產品、精品漁業、設施蔬菜、優質水果等優勢產業和油料、花卉、中藥材、食用菌、林產品等特色產品。5年來,全省糧食產量始終保持在1500萬噸以上。2010年,全省肉蛋奶產量851萬噸,水產品575萬噸,新增設施農業150萬畝,新建畜禽標準化飼養小區3000個,新增規模以上農事企業1100家。
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是堅持城鄉統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遼寧作為城鎮化水平較高的省份,依托城市群密集的優勢,發揮城市聚集資源、拉動投資消費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作用,加快新城新市鎮建設以及縣城建設,聚集產業資源,承接產業轉移,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鄉村繁榮。過去5年,按可比價格計算,全省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9%。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實現了全部行政村通油路,基本實現了全部行政村通客車;農村民生問題和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保障人數達到90余萬人,累計為7萬多戶受災群眾和貧困戶建房19萬間。全省扶貧開發任務提前完成,有效解決了23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