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 組
破解難題 下鄉住村解民憂
——沁縣積極開展干部下鄉住村活動
■沁 組
機關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工作是轉變作風、歷練干部、提高素質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是聯系和服務基層群眾、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沁縣以轉變工作作風、服務基層群眾為切入點,積極破解難題,努力探索干部變作風、促發展的長效機制,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強化督查、狠抓落實,有力地推進了轉型跨越發展。
一、分析原因,找準下鄉住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機關干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下鄉住村開展工作是我們過去經常開展的一項活動,對于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如何打破工作中存在的“瓶頸”,把搞運動、搞突擊、一哄而上的短期行為用長效機制固定下來、堅持下去,是沁縣在這次干部轉變作風下鄉住村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沁縣縣委組織專人深入農戶調查走訪,認真總結了過去干部下鄉住村工作的經驗教訓,認為在過去多次搞過的下鄉住村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不持久、群眾反應淡、效果不明顯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存在有的單位業務多、人手少,工作矛盾處理不好的問題;有的單位和干部擔心下去后為基層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卻要在村里吃住,反而會給基層增加負擔,存在畏難情緒;個別村一味地要求住村單位給錢給物,讓住村單位不敢下等“下不去”的問題。二是存在下去后只在干部家吃頓飯,在村里轉一圈,看看農村風光,聽聽村里匯報或十天半月才到村遛一圈,打個招呼,見見干部等“沉不住”的問題。三是存在到村后走訪一下農戶,了解一些情況,碰到難辦的事不是會同村里一道解決,而是立即撤退或簡單地辦一兩件好交差、有面子、又能立竿見影的事,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實事不去想、不去干等“不作為”的問題。
二、對癥下藥,構建下鄉住村工作長效機制
針對存在的“下不去”、“沉不住”、“不作為”的問題,沁縣縣委強化組織領導,從制度建設入手,著力構建下得去、沉得住、有作為的長效工作機制。
“三到位”保證下得去。首先是組織到位,結合各單位工作性質、業務特點和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新農村建設實際,按照“對口銜接、產業扶持”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書記、組織部長、紀檢書記、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等縣級領導任副組長,有關職能單位“一把手”任成員的干部下鄉住村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了辦公室,分設了綜合組、宣傳組、督查組等工作機構。同時,在繼續要求各鄉鎮嚴格執行副職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責任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單位的不同特點,分類指導,抽調下鄉人員。單位業務少、人手寬裕的,要求選出專門的下鄉住村工作隊開展工作;單位業務繁忙、人手少的,要求明確一名帶隊領導,以科室輪流抽調人員,利用空閑時間、節假日下鄉住村開展工作;對個別只有少數人員的單位,要求實行輪班制,輪流下鄉開展工作。其次是宣傳到位,舉行了機關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啟動儀式,就工作任務、工作紀律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對下鄉住村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隨后,縣電視臺、《沁縣新聞報》開辟了干部下鄉住村“六個一”活動專欄,及時跟蹤報道活動開展情況,對干部群眾進行專訪,宣傳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典型案例、先進事跡、特色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努力營造了下鄉干部在“六個一”活動中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第三是督查到位。由縣委督查室牽頭,抽調紀檢、組織、農業、扶貧等單位人員組成專項督查組,采取定時督查、隨機抽查與每周以鄉鎮定點定時匯報相結合的辦法,及時了解活動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靠制度保證沉得住。下不去的問題解決了,下去后又如何才能夠沉下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農村發展實際,摸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有效避免浮在表面不深入、虛晃一槍走過場的現象發生,保證下鄉住村的實際成效,才是一個根本性問題。為此,縣委從制度建設入手,立足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建立健全了干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一是實行了下鄉住村干部考勤制度。下鄉住村干部到村后直接向支部書記報到并填寫出勤卡。出勤卡由支部書記負責保存,每月匯總一次,報“六個一”活動辦公室綜合組,作為干部下鄉天數考核的有效依據。二是建立了工作日記制度。統一印制了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工作手冊,要求每位下鄉住村干部必須逐日記錄,從工作計劃、當日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次日打算、工作感受等幾方面做好記錄,工作日記要定期向所住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展示,保證記錄的真實性。縣委督查組要定期對工作日記進行抽查、調閱。三是建立了工作例會制度。縣委“六個一”活動辦公室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聽取各單位領導的工作匯報,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安排階段性工作任務。四是建立了評議制度。要求每半年組織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對下鄉住村干部開展“六個一”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議。評議由鄉鎮黨委負責組織,評議前下鄉住村干部要進行述職,評議結果由鄉鎮向縣委“六個一”活動辦公室報告。
嚴獎懲保證有作為。為引導、激勵干部帶著責任、帶著熱情真抓實干,在“六個一”活動中有所作為,縣委制定了嚴格具體的考核辦法,將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作為干部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作為單位年終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將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與先進單位的評定、集體榮譽的獲得掛鉤,與單位主要領導和住村干部的評先評模、政治發展銜接。明確規定對活動中單位領導高度重視、“六個一”活動成效明顯、業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對領導責任不落實、干部作風未轉變、“六個一”活動沒有抓好抓實、群眾滿意度不達80%的,除對單位主要領導和下鄉住村干部進行通報批評、在全縣作出深刻檢查外,單位不得評為先進,主要領導和下鄉住村干部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兩年內不得提拔和轉任其它工作崗位。同時,為使“六個一”活動考核規范化和科學化,縣委在制定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細則時,將組織領導、住村開展活動情況、工作實效、群眾滿意度等內容列入考核范圍,進一步將“六個一”活動細化、量化,明確考核內容,嚴格考核標準,用考核這根“指揮棒”,激發廣大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有力地促進了“六個一”活動的深入扎實開展。
三、整體推進,下鄉住村工作成效明顯
沁縣充分利用當前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把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與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學習貫徹袁純清書記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和宣講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完成單位工作任務、水城建設重點項目攻堅和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結合起來,并驅聯動,整體推進,切實做到了“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一是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干部下鄉住村后,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工作的切入點,牢牢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龍頭,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結合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實際,緊緊圍繞“支部創五好、黨員五帶頭”開展工作,通過指導幫助村黨支部提煉創先爭優活動主題、確定創先爭優活動載體、點評黨支部和黨員承諾,為所包村黨支部干事創業、服務群眾搭建了有效平臺,讓群眾看到黨員和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大有作為,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二是有效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下鄉住村干部把服務群眾、促進和諧作為工作重點,制作了干部下鄉住村開展“六個一”活動聯系卡,標明干部姓名、聯系人員、服務內容等,利用深入農家炕頭、田間地頭走訪的機會向群眾發放,群眾有什么事隨時都可以撥打下鄉住村干部的電話,下鄉住村干部也可以及時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怨,架起了群眾與下鄉住村干部的連心橋。
三是全面推進了農村經濟跨越發展。廣大機關干部撲下身子,真蹲實住,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富民增收為己任,以更高的視野、科學的角度,在吃透村情、找準優勢的基礎上,與干部群眾一道尋找致富項目,制定發展規劃,進行產業開發,進一步激活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潛力,推進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構架的形成,促進了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目前,全縣下鄉住村干部共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大討論646次,幫助154個村立足優勢確立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幫扶建起蔬菜大棚325座,種植經濟林3500余畝,新發展沁州黃種植2000余畝,落實幫扶項目90多個,爭取幫扶資金300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沁縣打造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