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藝欣
“給力”走紅引發的思考
■田藝欣
30年來最給力政策:山西成為國家級“新特區”
——《發展導報》2010年12月17日
穩定物價需要各方給力
——《寧夏日報》2010年12月17日
江蘇今起進入“冰川時代” 昨蘇州下雪最“給力”
——《揚子晚報》2010年12月16日
亞殘運會開幕式很給力 坐國產電動輪椅自豪入場
——金羊網《羊城晚報》2010年12月16日
匯聚各方財智 四川政協助推災后重建很給力
——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15日
近日上網瀏覽新聞,隨手摘錄了上述幾則新聞標題。自從網絡神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無論在黨刊黨報,還是在各類都市報,如此“潮”的標題已經屢見不鮮。
話說“給力”,與“囗”、“雷”等網絡流行詞一樣,原本只是網民的自娛自樂,它最早出現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的中文配音版——孫悟空對唐僧說了一句“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呀老濕!”2010年世界杯期間,因能很好地表達網友看球賽的情緒,“給力”一詞很快流傳開來。如今,它席卷整個互聯網,廣受熱捧,并登上了海內外報紙!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給力風暴”的“關鍵環節”: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江蘇給力“文化強省”》一文,引發了強力圍觀。先是一位細心的網友發現并將這一標題截圖發布在微博,后來網友們紛紛轉發,并大呼“標題給力”。在“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后,美國《紐約時報》發文介紹“給力”,稱“在中國網絡中象征著‘酷’、‘真棒’的詞語‘給力’,如今獲得了官方的認可”。
“給力”引發熱議,其實不難理解。“給力”一詞“出身”網絡,娛樂氣質“與生俱來”;而《人民日報》的“嚴謹面孔”,著實與“給力”形成強烈反差。《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它既是聯系政府與民眾的橋梁,也是世界觀察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在人們心里,《人民日報》代表的是權威與嚴肅;而其言論,被認為直接傳達著黨中央國務院的聲音?!敖o力”登上《人民日報》,多少說明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意味。
早在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就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010年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向世界表明中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于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速社會服務信息化進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視并積極促進互聯網的發展與運用。而2010年11月9日,也就是“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條的前一天,《人民日報》刊發了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葉皓的文章,文中談到:“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網上輿情,將親自上網、了解輿情作為每天上班的必備功課,將網上輿情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將能否使用網絡、能否發現輿情、能否應對輿情作為衡量工作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蓖坪笕?,11月12日,全國至少有10家報紙不約而同地在其新聞標題中用到“給力”,如此“與時俱進”,那是“相當給力”!
再結合文章的開頭,“給力”在新聞標題中“頻頻現身”,足以說明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廣大新聞媒體,已經將網絡輿情作為工作信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
可以大膽預言:“給力”會OUT,如今鋪天蓋地的“給力”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慢慢消失,將會有更多新詞不斷誕生,帶來一波又一波沖擊。同時,在報紙、雜志等傳統紙媒上,也會有更多“潮”詞“登臺亮相”。
在互聯網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網絡輿情已經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產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響,它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網絡輿情的合理利用,將使各級政府更好地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我們很高興看到,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術機構都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輿情的監測、研究和引導;我們也樂意在今后看到更多網絡詞語被運用,無論是在官方媒體,還是黨員領導干部在官方場合的發言。愿網絡輿情真正成為政府與人民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