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軍
(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淺談利用網絡優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羅洪軍
(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網絡,作為信息化的載體和知識經濟的助推器,在現代社會的轉型與發展上具有戰略意義。重視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現代社會發展所用,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社會會各領域科學發展經驗的總結。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方式;必要性
一般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的思想行為形成變化的規律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其研究的重點是人的思想,觀點和立場的轉變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從主體上看,是社會或社會群體;從方式手段上看,是綜合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從組織特征上看,對其教育對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從效果上看,是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主體、實現方式、組織特征、效果上都具有鮮明的特征,而這些特有的屬性的實現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因此,如何利用網絡優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探索網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屬性充分發揮的有效方式。
首先,從實施主體上,網絡有著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迅速的優勢,能夠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有利于接受知識者不斷從眾多虛擬的空間中獲得信息,從而縮短了認識飛躍的周期,為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更為有效、更易接受的方式。
其次,從實現方式上看,網絡有利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性。網絡在整合社會觀念的全面性、真實性、科學性特征上有以下幾點體現:第一,信息量大。綜合的前提是分析,分析的基礎材料。基礎材料的全面與否往往影響到分析結果的科學性。網絡不僅可以提供獲取社會當下甚至是過去的各有關某個問題的看法、觀點及其演進,還可以提供發表個人觀念的平臺。在大量的信息基礎上,我們才能有效地掌握問題的本質和根源,才能找到化解難題的方法,才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實現機制和范式。第二,思想表達真實。信息真實是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則,是科學研究的前提。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基于各種各樣的考慮,自覺或不自覺的隱藏了自己的真實觀點。但是,網絡為真實意見的表達提供了平臺,使得不同或者相同的思想得以在平等的平臺上交流、對話,而不必受社會其他因素的干擾。當然,網絡也會使得很多網絡道德低下的人顯得得志,各種不負責任的話也難免會出現在網絡。但是,表達者的意思真實和表達者的表達方式畢竟是兩碼事,與支持與反對更是兩回事。即使表達者的表達方式有失道德、甚至有悖于法律,那么我們自然應該予以否定。但是,這并不影響思想采集真實性的價值。也就說,網絡為信息采集和思想的整合提供了較為真實的空間。第三,先進軟件的運用使得數據分析變得更為科學。充分運用網絡分析軟件,使得分析更加全面、科學,從而有利于成為分析某個社會單元思想心理特征的有力工具。
再次,從組織特征上看,網絡有助于對其教育對象施加更為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應當遵循人的思想行為形成、發展的規律,以現實表現為切入點,以支配行動的思想動機為突破點,再從思想動機分析產生該思想的外部客觀因素,然后以思想政治的要求為依據不斷調試外界環境,不斷優化思想產生的外界條件,以便促使人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動機。同時,幫助人們盡量采取科學的方法,爭取獲得盡可能好的行動結果。然而,所有這些成績的出現必須學會掌握人的需要,改變動機,控制行為的過程。然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要使得這個過程變得更為有目的性,有計劃性、有組織性。網絡,作為新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在這三個方面有著特別意義。第一,網絡使得思想教育的目的更為明確。目的,是人們通過能動主觀期望達到的結果。目的性,是指某項活動的價值取向的確定性和意志的統一性。網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基于其采集信息的迅捷、交流信息的方便,在人們的價值取向上顯得更為確定。因為,網絡提供了采集信息、觀念的平臺,使得信息的采集、分析變得科學、合理。更為重要的是,網絡交流平臺的出現使得各種不同的思想得以自由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獲得價值取向和意志的相對的一致。價值取向的一致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性的重要特征。第二,網絡,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為有計劃。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工作不是沒有計劃,而是計劃沒有科學性。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科學性的計劃比沒有計劃更加可怕。網絡,憑借著信息量大,信息交流快速,能綜合運用多種科學軟件等優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計劃不僅建立在全面、準確的信息上,更為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提供了科學軟件支持和準確的數據資料。第三,網絡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擴大思想的傳播的媒介,優化思想結構;二是有利于提高現有資料的利用效率,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三是有利于有利于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對象,使得工作效果得以在可能的半徑內有效發揮。
最后,從效果上看,網絡使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周期變短。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生活節奏變得快了起來,網絡作為信息時代知識傳播的重要手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看,知識更新的加速,心理結構的復雜化、社會外部環境影響的深入化使得要勝任工作,就必須涉足足夠廣闊的知識,同時也必須在有限時間內保持知識更新的頻率。這種情況下,有效地利用網絡不斷更新和擴大知識儲備成為最優選擇。
羅洪軍(1981—),西安政治學院201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