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恒錄(哈爾濱劍橋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線,是高等院校改革與發展永恒的主題。特別是民辦高校,加強教學督導,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監督檢查是教學管理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是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督導人員負有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的責任,監督檢查的范圍包括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及教學單位的管理服務等。督導人員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到課堂和各個教學領域,深入到教師、學生和教學管理相關部門;通過檢查教師的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及教學管理相關部門的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各種措施督促其改進,使師生養成自覺矯正偏差、調控行為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教學工作這個大系統中,學校領導與各院(部)、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渠道往往不夠暢通。督導人員經常深入到各院(部)、教師和學生中,比較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學生的現狀以及領導有關教學工作的工作意圖。這樣,督導機構便成為溝通、協調各方面關系的重要渠道。在教學領域通過溝通和協調,可以減少各方面的誤解和摩擦,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學督導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督導對象進行評價。調查分析是評價的基礎,通過調查分析以求所獲得材料、信息的客觀性、有效性和準確性。督導人員可通過聽課和巡視的方式進行調查,根據聽課和巡視所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對督導對象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督導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在督導過程中督導人員要及時指出督導對象存在的問題,與督導對象共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有效的指導是以事實調查和基于事實所做出的評價為依據,以督導人員與督導對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為條件,不應把監督和指導分離開來,更不應對立起來,監督的目的是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予具體幫助、指導,激勵督導對象的積極性。
信息反饋是現代科學管理的關鍵環節,信息收集和及時反饋能保證指揮決策的科學性,指導執行者進行必要的行為調整,改進工作。督導人員經常深入課堂,接觸教師和學生,在聽課、檢查教學、聽取學生意見以及其它督導活動中,能夠掌握和了解大量的教學意見和教學信息,經過綜合分析和加工整理,將教學評價結果、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教師,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同時把執行教學計劃的實際情況及執行中出現的問題等有關教學信息,直接反映給學校領導或有關部門研究處理,以取得應有的反饋效果。
教學督導機構不僅是教學質量的監控部門,而且還是學校領導的參謀和咨詢部門。督導人員多數是教學水平較高、且有一定教學管理經驗的離退休教授和專家,他們對教學活動和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研究。督導人員經常深入各教學領域,聽取各方面意見,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及時反饋給學校領導、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參謀咨詢作用。
教學督導制度應包括基本制度 (規定教學督導的任務、目標、原則等),工作制度(評比表彰、批評處理、考核程序、檢查方法等)和責任制度(教學督導機構的職責,督導人員的職責以及考核等)。健全的督導制度一定要體現“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督導人員的責任、權利與義務,特別是要提高督導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督導的功能。教學督導機構應該與教學行政部門保持相對獨立,這樣教學督導的工作就可以不受教學管理職能部門的約束,獨立自主地開展教學督導工作。
督導人員的學識水平、治學態度、品德修養、行為舉止和督導動機等,都將直接影響督導的權威性和工作效果。因此,加強教學督導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專業結構合理的具有較高素質的督導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專兼職結合,以專職為主”的督導隊伍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退休的專家、教授雖然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督導工作,但形勢在發展,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很快熟悉或適應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教育理念;而兼職的督導是在崗的教師、領導或管理人員,他們不可能騰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督導工作上,但他們的教學理念比較先進,熟悉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彌補退休專家、教授們在這一點上的不足,從而加強督導工作的科學性和時代感。
按照質量管理理論,教學督導工作是全面的教學質量監督,內容應該包括影響教學質量的所有方面,如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管理、教學條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課堂教學作為高校知識傳授的主渠道,幾乎上述這些教學要素都可在這個環節上得到集中體現。因此,教學督導工作首先要聚焦于課堂,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發現問題,開展工作。
此外,實驗實訓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與畢業答辯等環節,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教學督導,使這些環節的質量處于掌控之中。
教學督導要改變過去以“督”為主的工作方式,加強“導”的力度。對此一定要轉變觀念,統一認識。督導不是專門去“挑教師的刺”,而是通過檢查、督促,著力于正面指導和引導,通過開展舉辦專題研討或講座活動,組織示范性教學等多種形式的幫教活動,幫助被督導者發現問題,促進被督導者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在教學督導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信息和資料,如教學督導工作計劃、工作進展情況與總結等,都必須及時收集、整理或分析,建立各類信息檔案。信息工作是教學督導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果不加以重視,督導的工作就會流于事務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保持信息反饋渠道的暢通;要保證所提供的信息準確、及時,力求減少中間環節,縮短流程,其中重要信息可直接傳遞給有關部門或分管領導。
高校教學督導在我國高校經歷的時間較短,各校也正處于摸索階段。在取得實踐經驗的同時,理論研究的系統性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教學督導的模式研究、效能研究、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的關系及開展的有效途徑等。教學督導“從面上的日常督導轉向重點專題督導,從一般規范化督導對轉向研究型發展式督導”的轉變,已成為現代教學督導的發展趨勢。另外,對教學督導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最終的督導質量效益也應進行評價,以提高督導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促使教學督導工作的不斷完善。
[1]李澤民.高校教學督導現狀與發展調查報告[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4):79-83.
[2]莊東紅,蔡映輝.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實踐與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03(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