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瓊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自2006年12月采用新題型,增加了句子層面的漢譯英的測試。共有5各句子,句子約為15-30個詞,句中要求學生根據句子結構和意思將括號中的漢語部分翻譯成英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核的語言要求里對翻譯有如下要求:考生用正確的語法結構和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將單句中的漢語部分譯成英語。翻譯部分主要考核學生運用正確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并按英語習慣表達思想的能力。雖然所占比例僅為卷面分數的5%,但由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開設翻譯課,翻譯技巧的訓練不足,缺乏雙語翻譯的聯系和技巧,考試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成為考生失分比較多的一題。
從2006年12月以來,四級考試翻譯的考查重點主要是詞組短語、語法結構和習慣用語這幾方面內容;而語法大都是圍繞考查幾個重點語法知識,即:虛擬語氣、倒裝、比較結構、非謂語動詞的用法、詞語的固定搭配等;此外,時態是英語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選擇正確的時態是翻譯句子的關鍵點所在。以2011年6月的四級翻譯題為例,第87題為: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did not approve the regulations,
(也沒有解釋為什么),這道題目就是針對倒裝結構的一個考點;第88題為:Jane is tired of dealing with customer complaints and wishes that she (能被分配做另一項工作呢),這道題目的主要考點就是動詞wish后面的從句使用虛擬語氣的情況。而這些語法是在漢語中缺少的,所以很多學生對這些語法的掌握一直比較弱,得分自然不高。
語法翻譯法產生于18世紀的歐洲。它首先通過詳細分析一門外語的語法規則,接著應用這一知識把句子和文本從外國語翻譯成本族語,或將本族語翻譯成外國語。語法翻譯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重視閱讀和寫作;2)詞匯選擇僅基于閱讀文本;3)通過雙語詞匯表、詞典和背誦學習詞匯;4)句子是教學和語言聯系的基本單位;5)強調語言的準確性;6)通過講授語法規則和翻譯練習教授語法;等等。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語法翻譯法在我國非常流行,因為其有助于學習者理解、翻譯外語,學習者可以系統地掌握語法規則,為進一步提高閱讀翻譯能力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但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導致了它最直接和最明顯的缺點,即學生交際能力的欠缺,很多學生知道語法規則,但不能在交際(聽和說)中使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聾啞英語。
由于上文提及的缺點,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語法翻譯法被廣為詬病甚至否定,轉而傾向于采用交際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在特定社會情景下恰當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交際法自20世紀70年代末傳入以來,“交際”已經成為了外語教學的核心概念,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載入了各級教學大綱。在這種背景下,二語習得中出現了“去語法化”,語法受到了忽視,語法意識減弱,學生理解和表達外語的準確性出現了很多問題。可矛盾的是,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更多關心的是能否通過四級或者六級考試,而且普遍認為外語交際能力的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若是看不到自己的顯著進步,難以獲得知識成就感,學習就會變得很盲目,不能為實現明確的目標而努力。
更重要的是,交際教學法所提倡的素質能力的培養,是針對學生高分低能的狀況踢出來的,可以理解為能力的培養是在一定知識基礎上進行的。而普通高校學生,如作者本人所在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現狀絕大多數是低分低能。所以,對于普通高校來說,當務之急是以四級考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語言知識,否則交際能力的培養只是空談。
筆者認為,通過語法教學法幫助學生較好應對四級翻譯題,就是一個最直接的效果體現。
針對四級翻譯考題常出現的幾個考查重點,我們不妨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語法翻譯法的導入,貫穿翻譯知識和技巧,幫助學生提升語法意識,再結合四級翻譯題的特點進行翻譯技巧和思路的實踐,提高四級翻譯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舉一反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擺脫為考試而學,而是為求知而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