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貴
南通職業大學,江蘇南通 226007
高校公共衛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它為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及學校的穩定與和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高校公共衛生管理是高校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能是:加強學校環境衛生、教學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及食品飲食衛生的監測與督促;加強對傳染病(校園易發生傳播或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季節性疾病、常見病的防治;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以及對師生的健康教育、疾病監測與防控等。
目前,我國只有針對學校衛生機構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等,沒有比較完善的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管理工作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2008年江蘇省教育廳出臺了《江蘇省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考核標準(試行)》,對江蘇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大多數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是由高校衛生機構人員兼任,或學校后勤管理處(公司)負責,具體工作仍是衛生機構人員承擔。學校衛生機構人員普遍缺少,有些高校甚至只有1~2名醫護人員應付簡易門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公共衛生管理工作。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高校的迅速擴展,高校服務行業日趨繁榮,公共場所的數量逐步增多,如宿舍、食堂、商店、洗浴中心、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計算機房等,這些場所人群聚散頻繁,若通風不良、環境不潔,極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或傳染病流行[1]。目前,大多數高校未能按照公共場所衛生要求進行嚴格管理,缺少嚴格衛生管理制度、無衛生責任人或制度落實不嚴格;有些學校學生住宿環境、衛生設施未能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而發展,明顯不能適應高校公共衛生的需求,存在著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重大隱患。
大部分高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只忙于應付日常門診工作及學生的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等工作,對教職工的預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開展不夠。教學科研的基礎力量,如何做好其健康保健和疾病監控工作值得認真思考。
教育、衛生主管部門應制定一套高校公共衛生管理條例或規范,嚴格檢查各校落實情況,做到獎懲分明,鼓勵先進,防患未然;學校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加大公共衛生管理的投入,堅持“預防為主、管防結合”的工作原則,對學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并將其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重要環節。
嚴格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考核標準(試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條例》《食品衛生法》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及學校內部的各項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做到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共衛生檢查,及時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制訂應對各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如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的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以防遇事措手不及。
3.3.1 充分發揮學校各類宣傳陣地的作用 通過校園網、學校廣播、黑板報、講座等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師生中普及開展個人衛生、疾病預防、應急自救與互救等有關教育,提高師生的衛生安全保健意識。
3.3.2 學校應根據實際,開展對師生的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 熟練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方法,增強第一時間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每年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食物中毒、意外傷害、傳染病突發等)應急演練,及時分析總結,認真查找問題,不斷積累應對突發時間的經驗,從而提高學校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工作水平[2]。
總之,高校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學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以對全社會和全體師生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全面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積極參與高校公共衛生工作,確保高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3]。
[1] 武文宏.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探討[J].中國熱帶醫學,2005,5(8):1777-1778.
[2] 劉衛忠.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立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142-143.
[3] 肖龍貴.淺談學校衛生工作[J].中外醫療,2009,28(3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