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世祥
山西忻州市榮軍精神病醫院,山西 忻州 034000
不育男性精液標本全部來自忻州市就診居民,累計62例。研究分析的男性符合:(1)結婚后排除女方生育疾病;(2)結婚同居2年以上,年齡最小21歲最大52歲; (3)留取精液標本節制性生活3-7天;(4)不同醫院精液檢查證實精液結果分析有異常,且無其他軀體疾病。
精液采取手淫法,留取置于干燥或無菌標本瓶內,立即檢查。對白細胞>5∕HP的樣本要加做細菌培養,告知其檢查項目,無菌操作第二次留取精液標本并記錄。
3.1 精子液化檢查 健康人射精后很快呈膠凍凝塊狀,由凝膠狀轉變為流動狀即精液液化時間,正常精液液化時間是<30分鐘。結果超出正常液化時間的7例占11.3%。
3.2 精子細胞檢查 各階段的生精細胞的形態、大小均不規則,未染色的精液在顯微鏡下檢查時,易與白細胞混淆依據WHO規定方法甲苯胺藍過氧化酶染色 (注意各階段的生精細胞染色為陰性)生精細胞為陰性,鏡檢中性粒細胞染陽性,正常<5個/HPF,結果超過此正常標準的為46例占74.2%。
3.3 精子活動率檢查 精子活動率是檢查新鮮排出的精液中活精子的數量。檢查時,將精液和伊紅染料反應,活的精子染不上顏色。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活動精子占精子總數的比例。留取標本應在2小時內保溫完成,結果活動率<60%的:41例占66.2%。
3.4 精子活力檢查 注意檢查精子前向運動中的保溫,結果按照WHO四級分類法精子活力 (a+b) <50%的35例占56.5%。
3.5 精子形態檢查 精液滴加在玻片上5-10微升,染色觀察異常精子包括精子頭、體、尾的異常,異常精子>20%的15例占24.2%。
3.6 精子數量檢查 精子密度,單位體積內的精子數目,采用常規計數觀察的男性患者精子數<20×109/L的19例占30.6%。
3.7 精液細菌培養檢查 精子白細胞檢查>5個/HPF有41例,進一步細菌培養,結果檢出大腸埃希氏菌15例占36.6%;金黃色葡萄球菌8例占12.9%;白色念珠菌5例占12.2%;無細菌生長的13例占31.7%。
4.1 精液分析是男性不育癥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在我國各醫院臨床或檢驗科室往往被忽視。當前在各個醫院的精液檢查都是弱項,沒有足夠重視,往往結果失真,尤其是精子形態學和生精細胞學開展的很少。國外在評價男性生育力上,主要集中在精子形態、活力和密度上,國內對精液檢查甚少,更缺乏的是形態學這關鍵要素。甚至檢查不力,大量的“生精細胞”被誤報為“白細胞”,造成臨床誤診、誤治也屢見不鮮,更有訴諸法律的報告。
4.2 精液由精子和精漿組成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是由睪丸生精細胞分化衍生而來,在附睪內成熟,由輸精管輸出。精漿是男性附屬性腺分泌物的混合液,有輸送精子、提供精子營養、激發精子活力等作用。在排精過程中,精子和精漿混合組成精液。精液檢查是提供不育癥的診斷和療效觀察依據,輔助男性生殖系統疾病的診斷,輸精管結扎術后的療效觀察,還在法醫學鑒定和體外授精精子庫篩選優質精子有重要意義,但在地區性差異、職業、個人飲生活習慣方面都存在影響精子功能和形態,有待各地區不育男性大量調查與分析。
4.3 評價男性不育最基本的方法是精液分析,從精液分析結果本地區的男性不育的原因,第一是精液中的白細胞,而精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升高往往有生殖道的炎癥、結核、腫瘤[2]。其他不育的原因結果顯示依次為:精子活動率、精子活力、精子數量、精子心態、精子液化。藥物刺激、不良的性生活、周圍環境、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是造成上述精子異常的原因。據不同地區的報道男性不育原因有地區差異。對治療男性不育癥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4.4 精液細菌培養陽性率 28例占細菌培養41例的68.3%,說明細菌感染對男性不育已經成為治療指標,任何與精液生成或運輸有關的器官細菌感染時,精液一并受細菌感染而引起男性不育[3],應該引起治療中的極大重視。
4.5 本次檢查分析男性不育的職業時發現司機男性比例很高,有21例不育男性為司機占不育男性的33.9%可能與局部血液循環、感染、擠壓勞累等因素有關[4],酒精對精子的影響沒做統計,這些原因有待繼續報道。
4.6 本次報道是經典的人工精液分析方法,受實驗室條件、檢驗者技術、經驗、質量控制措施差異等可造成分析指標的偏差。目前正研究計算機分析系統對這些精液異常的不育男性跟蹤檢測,精子形態圖像和運動圖像經過計算機適時動態分析處理,可以得到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并對精子的運動軌跡特征進行分析和分類統計,而得到人工方法對精液分析的所有指標和人工方法無法得到的所有精液分析指標。將會更大意義的指導男性不育的臨床治療。
[1]胡松,王梅紅.1154例不育患者精液常規檢驗結果分析[J].海南醫學,2006,17(3):109-110.
[2]安燕,趙平.臨床經驗[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2-48.
[3]馬樂,潘柏年.男性不育與輔助生殖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1-69.
[4]林越楠.駕駛員與男性不育關系的臨床分析.中國男科學雜志,2005,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