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
責任,在拓展中樹標
■文/本刊記者 張起花
承擔社會責任,不是單純的貢獻與付出,而是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對內凝聚員工思想,形成奮發向上的強大力量,對外樹立企業形象,營造有利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為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跨國公司,兩大石油企業要走出國門必須要和國際接軌。這種接軌不僅僅體現在管理方式、財會制度、質量標準,人才培養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和國際接軌。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扎根發展、長治久安,在國內健康成長的根本之道和不二法門。
或許,由中國較為含蓄的傳統文化所決定,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等大企業歷來對社會上有關暴利、壟斷、價格控制等負面消息的回應不太擅長。雖然,已連續五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已經看出其所作出的努力,但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公眾對于熱點議題的參與度和相關消息的知情訴求越來越高,每年一次的社會責任報告無疑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一份社會責任報告究竟要承載怎樣的重負?當前兩大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已經編寫了五年,接下來的社會責任報告該走向何方?
作為能源央企,本身所擔當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是非常沉重的,所以面對社會更為廣泛的利益訴求,更高的監督和審視,一方面要以平和的心態應對,因為指責越多本身意味著公眾對企業的期待越高。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將這種指責作為改變自身工作方法,創新自身管理方略的重要契機。
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就是一個很好的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的平臺。正如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吳浣苓所說,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企業把自身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努力進行系統披露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行為和理念有怎樣的期待,并就雙方可能會產生誤解的地方進行詳盡的解釋和說明,而不僅是對具體工作的梳理和總結。這樣才能產生多維度互動的效果,也才能不斷有所創新和改進。
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并不是包攬社會所有問題,而是有的放矢。從企業自身來說,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不是單純的貢獻與付出,而是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對內凝聚員工思想,形成奮發向上的強大力量,對外樹立企業形象,營造有利發展的良好環境。當企業得到公司內外的認同后,反過來又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最終要達到的目標,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與發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載體。
為此,企業編制和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一方面要起到引發員工對自身所擔當社會責任的思考,將企業從單一的較封閉的生產運營經濟體,逐漸擴展到對員工、對環境、對社會上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開放性組織體,讓公眾通過這個渠道逐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當中。另一方面,編制社會責任報告要形成一個嚴格的管理方略,使得每年發布的數據做到絕對真實。最好通過企業內部的社會責任制度加以約束,內化為企業持續改善生產與管理,自我加壓的無形驅動力。
此外,央企不同于民企和外資企業,除了規模較大外,它所在的領域往往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因此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其特殊性。為了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揮出標桿和引領的作用,它需要最先摸清楚社會的需要在哪里,怎樣的行動是規范的,要付出哪些代價。而這種特殊的責任和使命應該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有更多體現,消除社會對企業的誤解。
至于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該走向何方,雖然現代市場的范圍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快速擴大,但企業與其經營活動所在的本地社會之間的嵌入性關系越來越重要。因此,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和創新,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自我設計過程,在客觀上它要受到當地社會環境的影響。僵化或片面地強調某種“標準”,勢必會“拔苗助長”,導致一些原來有本地社會基礎和成長潛力的企業受到損害。因此,我國企業在編寫社會責任報告的時候,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有關標準,但必須充分考慮認識企業社會責任的本地嵌入性,最好細化到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
兩大油企已經逐步將CRS理念融入到公司的發展戰略、日常運營、企業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更加關注企業發展對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影響。相信兩大油企會進一步完善社會責任績效的考核和管理,可以想象的是,明年的CRS報告將會更完善更精彩。